很多时候,工作中生活上出现那么一丢丢不顺心的事,我就会感觉烦躁不安。
心里总是会反复地跟自己做思想斗争:是不是自己不够优秀?事情为什么没有别人做的那么完美?我时常处于焦虑状态,这是不是有点心里问题呢?
当然,心情平静时,我也时常会宽慰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跟别人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行动,很正常。可回到现实里,我还是经常为自己所做的事不够好而感到沮丧。
这个不够好,具体是什么标准,很难说清楚。比如,大会发言不受待见,在某些场合说话没有份量等。如果把人生比作一个大舞台,我愿意永远当台下那个默默无闻的观众。可每个人的生活就是一个舞台,我们既是观众,又是表演者。我从来都只会本真出演,不会伪装,不会表演,情绪情感别人一眼就能看穿。这会不会是幼稚的表现呢?
时常需要进行自我救赎,从自卑转向自信,从在乎别人转向多在乎自己的感受。这对我来说,还需要长久的历练。思来想去,反思找自身的原因:一者,我太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份量;再者,自己想要的太多,而付出的相对太少。如果自己能静下心来,专注于手头上的事,尽心尽力做好,就算结果不是那么完美,自己已经尽力,也没有什么可懊悔的。
问题的关键是:做事的态度不能马虎。做事是不是尽了全力?比如需要做一份报告,所做的报告是不是有理有据?是否大量的收集了第一手资料,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一开始就抱着应付的态度,只是为了完成差事随性而为,所做的报告空洞无物,都是套话,官腔。同样地做报告,听了别人发言后,发现跟别人有差距,这种情况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懊悔,这是必然的。
当然说话讲究艺术,讲究方式技巧,有的是学不来。但实事求是地分析,有的放矢的发言,这需要精心地准备,相信每一个发言人除了自己的演讲天份,更多的还是Ta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上。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而靠临阵磨枪,如果没有一定的天份和灵机应变的能力,当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做任何事,还是要端正态度。任何一件小事,都不要掉以轻心,全力以赴,尽心尽力,相信没有跨越不了的障碍。之所以懊悔,说明自己没有尽心尽力,还有一定余地可钻。与其在做完了事后去懊悔,不如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多费心。
人过半百,有些成长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