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11 自古机深祸亦深|《喻世明言》

11 自古机深祸亦深|《喻世明言》

作者: 屡空 | 来源:发表于2018-03-31 13:15 被阅读61次

世人对糟粕的概念来源于一个说教,本身就是一个糟粕。而且没有比这个糟粕更加糟粕的。所以对于这样伟大的作品因为糟粕二字就不作分辨和不能欣赏,只能表示遗憾了。

四十卷内容显然是经过精心排序的,如同一个优秀的音乐专辑,把风格各异的曲子错落有致地排列也是一件难事。有的沉闷悲壮,有的故事欢快愉悦,有的空谷幽兰,有的市井俗气,把明代和明以前的一些风俗展露无遗,作者代表一些知识分子的情趣,在褒贬故事里的人物事件的时候,展示这些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旨趣。

试品其中两个故事吧,一个雅一点,一个俗一点。

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第二十九卷 月明和尚度柳翠,探讨的话题并非和尚,妓女,修行,淫荡的关系,而是借这些热门低俗的语言来揭示一些思考的路径,留下很多叹息的情感怀念空间。

自入佛门无挂碍,五十二年心自在。只因一点念头差,犯了如来淫色戒。

你使红莲破我戒,我欠红莲一宿债。我身德行被你亏,你家门风还我坏。——玉通禅师《辞世颂》

一个官员因为一名高僧不来接风就心生怨恨,用权力和金钱威逼利诱一名官妓,用计色诱了高僧,高僧知情后坐化而去,高官得知也羞愧不已。再后来高僧转世为高官之女柳翠,一个才女流落烟花游戏人生。不知是报复还是修行,还是报复也是修行。最后月明和尚安排法空长老点化,柳翠得悟坐化而去。后知此故事可能来源元曲,可知或许真有其事也未可知也。

欲海轮回,沉迷万劫。眼底荣华,空花易灭。

一旦无常,四大消歇。及早回头,出家念佛。——法空长老

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更像作者在炫耀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对历史人物的看法。贯通在里面的经学思想,仁义思想,和借轮回说来表示历史往复的深意,恐怕还可以深挖。

比如断韩信之冤案。韩信功劳巨大,但被吕后害死,世人为其叫屈者不绝。但其罪也未必不小于功,文中举例杀恩人樵夫,是以忘恩负义。拜将之礼违制,臣受君拜,违理。破田广夺郦生之功,杀项羽及楚兵毫无怜悯等。如果三国中人物比韩信,相似者何人?

出乎我意料,书讲韩信转世为曹操,萧何转世为杨修,再相爱相杀。。。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在看似荒诞的故事里面,作者还是总是试图唤起读者们的良知,只是很多人都嘲笑这种尝试的勇气。但作者显然不会在意了,否则就不会留下伟大作品让后人去品味了。

(2018年第11本)

相关文章

  • 11 自古机深祸亦深|《喻世明言》

    世人对糟粕的概念来源于一个说教,本身就是一个糟粕。而且没有比这个糟粕更加糟粕的。所以对于这样伟大的作品因为糟粕二字...

  • 《文心雕虫》238

    身长福亦长 机深祸亦深

  • 机深祸亦深

    从“您”到“你”是年轻人的速成,是内心掩也掩不住的得意,是藏也藏不住的张狂。是原来用心紧夹着的尾巴不由自主地露岀来...

  • 三言二拍:三言

    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为《古今小说》,全称《全像古今小说》...

  • 《喻世明言》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一句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 《喻世明言· 第十三卷 张道陵七试赵升 》,而非《温...

  • 《喻世明言》

    今天读完了《喻世明言》这本书,好多人说这本书是明末时期的《故事会》,这本书的确也有些《故事会》的意思。全书...

  • 喻世明言

    要写古装小说也不是信笔直言的易事,必须要多方面采集当时的历史信息,才能在实际的范围做出合理而又创新的想象,...

  • 量大福亦大,极深祸亦深

    无心作者:顾逢 世态真堪笑,机深祸亦深。 多谋还损己,有寿必无心。 呕肺因诗苦,开怀遇酒斟。 平生随造物,不暇问升...

  • 《水浒传》读书笔记21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可笑王伦,心胸狭窄,容不得人,作为一寨之主,没有容人之量,所以才会落得身首异处的...

  • 读《水浒传》之俗话说集锦

    古人言:“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古人道:‘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常言道:‘一客不烦二主。’常言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 自古机深祸亦深|《喻世明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kg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