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露含
思考与学习创造能力决定了人类站在了大自然万物之首,我们也常把一些懂人话,听人使唤的动物称之为有‘灵性’。
在古代的传说里常把这些具备灵性的物种比做修炼成精的‘妖’。
最初的原始时期,人类不同的部落可以相互而食,战败者就是食物,且就算是同族人,年老力衰者要么被赶走,要么被烹食,行为极其野蛮,完全没有‘道德’一说。
到了有文明的时代,人类的‘同类’意识增强,人类不再互食。但这仅限于资源不匮乏时,每逢战乱,民不聊生,依然到处上演食人的野蛮行为。
到了当代,人类绝大部分地区已不可能再出现人食人的现象,这就是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脱离了野蛮,渐渐的对其他物种不在虐杀。
甚至有的发达国家开始为动物设置保护法,由宪法保护它们的基本生存权。
这说明由于人类道德文明的不断提升,人对于有了灵性的物种,会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人类会尽量避免去伤害它们。
然而我们对机器的态度呢?它不是大自然创造的物种,不存在‘生命’一说,人类是机器的主人,生杀予夺的权利是人类固有的。
当机器会自我思考、自我学习时,实际上它就已经有了人类相同的能力——灵性。
对于人类立场来看,一个全新的物种在挑战人类的自身安全,我们如今开始对生态有了保护意识,那是因为可控,而‘智能机器人’这个物种不可控,人类也不知道自己创造的物种是敌是友。
当今的科学界、哲学界都有对智能机器的争论。影视作品也有不少这类题材的假设。
目前人类对机器的态度,一定是自己是主人,机器只能是绝对服从,这是人类创造机器人的意义,否则何必创造一个竞争对手给自己?
这段剧情是主角之一的康纳忠实执行任务,亲手杀了自己的‘同胞’——仿生人领袖马库斯后触发的剧情。
在人类看来,康纳只是‘工具’,人类用它这个‘工具’完成了某项任务,如今有了新的版本,旧版本就没有价值了。如同我们的手机一样,不想用了扔掉换新机,就这么简单。人的立场不会有一丁点的道德负罪感。
然而换一个角度呢?
用类比心站在已经具备‘灵性’的机器人立场。
机器人会思考:人类这种行为就是‘飞鸟尽良弓藏’。‘我们’帮人类做了那么多事,为什么人类‘杀’掉‘我们’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我们’在人类的眼里连只有应急反应的蝼蚁都不如。
《我欲成人》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它使我们反思,我从中读到的就是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也是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但这种尊重生命也不是一味的去‘圣母’,它也要分场合。
比如某的人迷信某些宗教,说放生什么动物有福报,于是就去大量买来放生。这本质上就是动机不纯,为了自己的私欲,去干破坏大自然固有生态平衡的蠢事。
我们在看某些动物纪录片时,常常就能看见,一只弱小的动物正要被凶猛的野兽捕杀,但摄影师完全无动于衷。表面上感觉摄影师冷血,但这恰恰是摄影师尊重每一个生命,他们不会去刻意破坏大自然塑造的‘平衡’。
当然某些宗教说他们的老大把自己献给这些动物,我只能说‘你开心就好’,这些宗教狂热者拿自己命怎么去玩都行,但不能去干涉生态链条。
大自然的设计非常精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就话就是在说天地对万事万物都是一视同仁没有偏私的,所有物种都如一个螺丝钉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天地如果偏袒某一物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这叫蝴蝶效应。
上一章我也说过,当人类影响到大自然的平衡时,大自然会用自己的手段去消灭人类,也许它不会灭绝人类,但会让人类不再那么强大。
对于生命的认识,我们应该站在高于人的立场去看,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我们既没必要为了自己的喜好去无端杀戮和虐待,同时也无需过度的‘圣母’,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本篇完)
下一篇——人生最难的就是做决策
<<导读+目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