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 2022.10.26
图一娘生气啦,后果很严重。
到今天我已经持续三天“电话里安抚和灭火”。作为女儿,我用尽了温柔和想到的词汇,还好,娘终于释怀啦,并恢复了往常的日常。不知道她内心是否已经真的认同我的说辞?大概也是我一直不懈的电话热线,显然让娘感受到女儿的牵挂和担忧,我能听出娘的不安和歉意。我很担心跟亲人也会用上“道德绑架”,不这样,又能如何呢?
事情是这样的:寒衣节到了,各地上坟风俗不同,有的前三后四,有的只在当天祭祀。寒衣节属于一个大的祭祀活动节日,借此机会跟先人汇报“丰收”信息,亲戚间也趁此机会看望,算得上“三秋”休憩。
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在当日“寒衣节”这天一大家族一起祭祀的。但是最近因为疫情闹的厉害,村里有了规定,禁止“出村和外来人员进村”,也就是说的“村庄静默”。我也因此未能奔赴回去,娘,只好自己操办,然后跟本家的大叔、二叔两家一起举办祭祀活动。可是“寒衣节”头一天下午,已经陆续有了祭祀活动。然后本家过来商议提前进行。娘,70多岁的人啦,思想自然有些守旧,再加上多年遗留的风俗习惯,娘,直接反对,觉得是对先人的不敬,这样的话,送的“钱财”会收不到,也没办法圆坟。所以发生“冲突”,言语间“矛盾升级”,因此,娘被气到了。
最后还是在“寒衣节”的当天举办的祭祀活动,就是比以往时间上提前了,天微明,六点左右举办的活动。可以想象得到,时间上过于仓促,人员也不齐,再加上刚刚吵架了还有些生分,显然也少了往日的恭敬。图二
细想这次生气的前因后果,没有对错,无非就是“认知上”的冲突,是“习俗”与“现代观念的冲突”。而前者是后者的注脚,终归是“认知上”的层面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也不同。
认知上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一元思维。这种认知属于初级阶段,就是只凭着自己的看法,认知世界。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别人跟他说点啥,他都抬杠,非要证明自己才是对的。
第二个层次:二元思维模式。这种人,属于认知的中级阶段,他有自己的一套思维逻辑,但不会反驳别人的意见,能够尊重别人的看法。
第三层次:多元思维模式。到了 这个层次的人呢,已经能够兼容所有的思维模式。别人跟他说什么,他能够从中取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源源不断的吸收和消化外界的信息。这种人,才真正做到了去我执,除边界。
很显然,无论是我娘,还是两位叔叔,都处在认知的初级阶段,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矛盾和冲突。语言,恰是这种矛盾冲突混乱的根源。生气,无非就是别人的看法跟自己的向左或向右。看法不一样这不是很正常吗?人是个很奇妙的动物,总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如果每个人想法都一样,也就意味着都顶着一样的脑袋,是细思极恐的一件事。
图三提起母亲(我们从小称呼“娘”),我满心的温暖和敬佩。正应了那句:“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亲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是我们儿女心中的一盏明灯,指引了我们前行的方向。说母亲温暖,是因为母亲劳碌一生,只为我们兄妹弟三人的生活和一家人的生计。吃穿用度,田地耕作,厨房里忙碌,我们兄妹三人的学业等等。母亲不识字,因为时代没有给她这个机会,据说只上了短期的夜校,跟我们念叨了一辈子,学的那点知识,让娘受用了一辈子,也受益了一辈子。
我们兄妹三人都考上了大学,尽管都是普通的大学,在那个年代的十里八乡还是挺少见的,也是让爹和娘骄傲了一辈子的事。
娘,是在年龄上老了,可是依然康健,且算术和记忆,体力都超出了同龄人。75岁的母亲,依然每年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本就勤劳善良的母亲,在用工多元化的时代,她仅凭韧性找到了自己的着力点,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美好,只要母亲说好就好。
母亲,虽未曾真正读书,但是她却有常人没有的远见卓识,疼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母亲做到了,她通过身教言传激励着我们,告诉我们知识能改变命运。
当然,母亲因生活圈子受限,认知也有局限,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爱她。
漠漠秋风起,秋风起兮白云飞。今天的风很大,吹来的是平安,愿天下父母平安康健。
图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