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做硬件产品还是软件产品,用户的需求都是摆在第一位的。但用户研究工作的开展在不同公司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小公司因为资源有限,用研大都由产品经理兼职做着,也缺少一套完整的工作流和方法论。大公司在用研上则会投入较多人力财力:人员配置上有专门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团队,每年会固定拨出几百甚至几千万的调研经费。
结合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梳理一下大公司的用研工作流程(这篇主要是从用研部门与其他部门合作的角度来讲的,不涉及具体的调研方法论。)
调研需求申请
首先,是需求部门(通常是产品经理或者设计部)向用研部门提出具体的调研需求。
比如,想了解某个价位段目标用户的人群画像?市场对某个新产品概念的接受度和感兴趣程度如何?用户更喜欢哪种外观设计方案?
需求部门需要说明调研的背景,明确调研目的,以及期望调研结果输出的时间。
立项
用研部门收到需求之后,不是直接就蒙头开干了,而是需要再找需求部门拉会沟通,详细了解他们想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以及可能想要怎么做?和什么时候做完?
然后再判断是否有必要做?(以往的调研中是否有可以直接利用的信息或结果?这个问题是不是一定需要通过调研才能获得答案?这个问题能够通过调研获得答案?这些都是用研部门需要思考和判断的问题。)
判断有必要做并且也适合通过用户研究来做的项目就可以立项了。反之,则需要说服需求部门寻求其他方法,更多时候可能还需要用研与需求部门一起讨论除了调研以外,是否有其他方法能够更好的给到答案。
调研方案拟制及确认
确定立项之后,用研就正式开始干活了。
根据调研目的,明确调研对象,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一定要记住,用研部门拟制好的调研方案最终一定要给到需求部门确认,他们认可之后再正式执行。否则,如果需求部门对调研方案有质疑,那调研结果也很难令他们信服。
调研方案执行
具体调研的执行,有的公司是和供应商合作,由供应商去筛选样本,收集问卷数据,或者开展具体的访谈,公司用研人员主要是去现场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有的公司则是自己执行访谈,跟供应商的合作主要是在获取样本方面。
调研报告输出
定量调研执行完之后,主要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然后结合数据结果输出结论。
定性调研的报告就对写报告的人的归纳总结和洞察力有更高的要求。
调研结果签收及评价
需求部门签收最终报告之后,可以给整个调研进行评价,包括专业度、时效性等等维度。签收之后也不并意味着项目就完全结束了,往往还会有很多线下面对面的沟通,甚至会专门拉一个分享会由用研部门对报告进行解读。需求部门拿到结果之后如何落地,也是用研需要继续跟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