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夏时节的南半球布里斯班,过母国刚刚立春的年,真有点怪怪的、不合时宜的感觉。不过十来年过去逐渐习以为常。只要心里藏有过年的情结,不管去哪里、有多久,年到了还不是要过,该有的讲究还得有。啥叫过年?就芸芸众生而言,无非是阖家团聚,除夕要吃团年饭、要守夜;初一清早起来,小辈的要给老辈拜年、老辈要给小辈发红包。无非图个吉庆、喜气,传递的是浓郁、绵长的亲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437c203db0017ad9.jpg)
来到这边的华族家庭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把自己家乡的味道,通过炒、煮、蒸、煎,用盘、碟、碗、盆透露出来,不过做的模样大致如此,本味却是难以还原。开始以为是年轻后生技不如人,后来老辈过来施展技法,才发现问题出在水土不服。没了家乡的那些个食材,味料,想要的本味就是羞羞答答出不来。出不来咋办?忍忍吧,回到老家啥都有了,可一当回到了老家,发觉老家的味也变了。才开始怀疑猪肉不是土猪、蔬菜施的是化肥,可到了原生态农家再品尝,还是找不到那种纯粹的感觉。后来一位朋友打趣,“恐怕是你们在外边时间久了,口味已经变得不伦不类了哟。”这话听了颇让人玩味,有道理、确实有几分道理,自己还没意识到,味觉却一点没撒谎。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c9e4abf2826e55f4.jpg)
入乡随俗要的是一个变,这也是一种生存法则。前几天去超市,邂逅一位四川乐山老乡,千万里过来看女儿,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儿女。可这老乡喜欢女儿没说的,但就是不喜欢这边的生存环境,吃不惯这边的饮食。要想劝说他增强适应能力吧,都过了70岁的人了于心不忍,想怎么活、爱怎么活,就怎么个活法吧。今年咱家的年咋过?我和老伴与女儿、女婿合计,他们明天带着姐弟俩整天忙,晚八点以后才能回家,你们二老就多担待点,想弄点啥就弄啥呗。初一倒是早与他们吃货朋友家约好,到那里大快朵颐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a478700fb672974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