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如时节,当秋乃发生。
不知不觉中就立秋了。早晨从家里出门上班正遇上一阵小雨,虽无法消除暑热天,但我心里还是感受到了些许凉意。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不由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来,眼前仿佛出现一只凌云飞翔的鹤,载着诗情画意,载着我们对秋的向往,遨游在一往无际的云霄里。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记得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在夏天里吃冰棒。每到立秋时,外婆总是追着对我说:“哎呀立秋了,不能吃冰棒了!”
那时不理解,现在从养生的角度看,在夏至秋的季节转换期,过分贪凉是对身体很不好的。真佩服我们的老祖先,能从节气中总结出那么多生活规律与经验,让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哈哈,“一叶知秋”就这么来的。
然而,在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早与晚,是如何界定的呢?
有关立秋早晚的说法有两种不同的表述。
一种是根据立秋具体时刻来定。倘若是12时之前立秋,为早立秋。倘若为12时之后立秋,则为“晚立秋”。今年立秋具体时刻是8月7日9时06分,按此2020年为“早立秋”。
还有一种是根据立秋时月份来定。一般以农历7月为“标准”,倘若是农历6月立秋,那么为“早立秋”,要是农历7月后立秋就是“晚立秋”。就今年来看,8月7日为农历六月十八,因此为“早立秋”。
看到今年是“早立秋”,先别急着高兴。立秋虽然是秋天的开始,却远未达到气象意义的秋天。况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同一时刻进入秋季的。
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按照这个定义划分来对照,我们南方的一些地区,怎么也得等到九月中下旬了。
而俗语说的好:“三伏加一伏,还有个秋老虎”。立秋仍处于三伏天,今年一直要持续到8月24日才出伏。因此,别指望立秋了气温就会立马凉爽起来,怎么着还得经受住一段时间的暑“蒸”热“烤”。
立秋了,距离真正的秋天还有多远?
记得过去老人们常说:“立秋不到秋,天凉白露后”。今年的白露节气在9月7日,距离今天还有一个月时间。
立秋了,就抓住夏天的尾巴,想想秋天的美好样子吧,该“啃秋”、“贴秋膘”的咱也别放过。
在剩下炎热的日子里,何不保持好心情,微笑面对每一天!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