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丹玉文章的一点感想
昨天晚上,当年蔡山镇中老同学黄丹玉,写了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那年镇中 那些人 那些事——曾经的年少时光》,并发于班级群里。待仔细拜读之后,我感觉丹玉的文章写得很好。不禁在赏读之余,有些技痒 ,便冒昧地作了一个简单的评论,接下来,又稍微谈了一点个人的感想。
丹玉在文章中,分别叙写了自己在镇中读书期间,包括父亲在内的印象最为深刻的三位老师,一一道来,有条不紊,气韵通畅。
文章在真实再现丹玉当年难忘求学岁月的同时,不难品出,丹玉的内心始终充满着复杂的情感,对于父亲的,对于老师的,对于自己的;既有当时的情感体验,也有当下的源于个人的成熟和理性思考之下的情感体验,可以说,一言难尽,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散文贵真,以真动人。丹玉的这篇记人叙事的回忆性散文作品,十分真实,故而读来十分感人,也颇为耐读,值得我们多次阅读。
丹玉该作,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散文作品,章法讲究,手法老练。记人叙事,有机结合;人物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叙事简练,不乏细节;文笔流畅,语言朴实;叙议结合,适度抒情;结构清晰,衔接自然;感情真挚,言出肺腑,打动人心,不失为一篇可圈可点的较为典范的记叙文,值得学习。
总之,丹玉该作,是一篇颇为成功的记人叙事性作品,也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作者丹玉,始终真情表达,勇敢地表达,出手不凡。欣赏丹玉佳作,为丹玉及其佳作点赞!
作为当年班级的一员,在看了丹玉的佳作之后,自然而然地让我回想起了当年的一些事情,同时,又让我了解到不少丹玉同学及其父亲当年的一些情况,还有毕业后费老师的有关情况。
关于丹玉的文章,在赏读之余,我感触最深的是丹玉写关于她父亲的那一部分文字。
读了丹玉的文字,我觉得作为当时的教师子女,也有其颇不容易的地方,也有许多年少时期不为人知的心灵的痛苦和挣扎。
那个年代的父亲,普遍严厉,而身为教师的父亲,则可能更为严厉。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作为父亲,其实也是压力山大啊!
作为校园教师子女,所引来的目光,住住是最多的,许多的本班及外班的学生在看,其他的教师在看,其他的教师子女也在看。人们除了看教师子女,还看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目光越多,关注度越高,压力就会越大。可想而知,校园里那些身为教师的父亲们,他们内心的压力,其实比子女自身的压力还要大,他们都对子女寄予厚望,既要教育子女成人,又要教育子女成才。
如此说来,丹玉父亲当年的表现及其对丹玉所带来的影响,也就可以理解了,除了性格上的不苟言笑外,那是父亲的一片苦心,也是父亲在压力下的表现,或者说,是父亲的压力在子女身上的传导,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也难怪,当年的丹玉,内心还是有一些不敢乃至无处言说的苦楚,常常表现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在某种程度上,当年的丹玉也算是一名背负父母厚望的苦情女孩。
当然,父亲是教师,好处肯定是会有的。当年,丹玉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读了不少的书,不但语文成绩出色,而且打下了影响其一生的厚实的语文功底,这实在是一份很好的也很难得的童子功!在这一点上,丹玉对于她的父亲,唯有感念,没有丝毫的抱怨。
在文中,丹玉提到了父亲的过早去世,一定饱含了无限的思念与痛楚,其内心深处应该很难做到平静如水。可以想见,丹玉在提笔行文时,又是在如何地克制自己,尽力地去隐忍这份痛楚,努力地节制着文字上的表述和情感上的表达,而没有放任思念与痛楚伴随着笔下的文字去泛滥。
我想,丹玉行文至此,可能或多或少地流下了思念与酸楚的泪水,这是为人子女的再正常不过的情感表达与宣泄。好在丹玉今日的成就,足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是其对于父亲最好的报答,其父若知,定会十分欣慰的。
对于全文所包含的种种的情感,尽管丹玉在其文字中好似轻描淡写地提及过,或者轻轻一带而过,似乎并没有特别地去表达这种种的情感,实则不然。因为,真要细说起来,真要细细地将这种种的情感都充分地表达出来,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的情感,那可是人生中的痛啊,甚至是一辈子的痛!人至中年的丹玉,显然是有些不忍心。其实,何止丹玉,就是读者,一般也不会忍心的。
言不尽意,聊以述之。谢谢丹玉同学!
2020.5.于厦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