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国学与传统文化
道德论|惜与舍之间的一切随缘

道德论|惜与舍之间的一切随缘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18-07-09 18:46 被阅读35次

“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其谓所得以然也。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故言之者无别也。”(《管子·心术上》)

今日之中国人言:“道德”,恐大抵当其是一“好的”,“善的”之大白话。如:过马路之遵守交通秩序,如给老人孩子妇女残疾鳏寡让座、帮忙......等芸芸种种,不一而足。然“道德”之始源与其各自之意义怕已不是今人所能悉之察之的了,以冯友兰之《中国哲学史》等哲学史方面著作观之,其“道德”之详细亦可有据可查,有料可考;在此便不再一一细说之,不过“道德”一词之真实内涵,吾以为特在一‘惜’字‘舍’字而已矣。

1.

所谓“道”者,依“老子”所言乃:“字之曰道”,乃:“强字之而已”;这里的“道”,即我们所常听说的“道”。但须知并不因宇宙中原有一“神圣”名曰:“道”,实无有此种之“神圣”,亦无无有此种之“神圣”谓之:“道”矣。谓之:“道”乃“字之曰道”,乃强字之而已。翻译成白话即是说:为了方便解释,姑且罢‘道’称之为:“道”罢了。‘道’或者“道”是什么?引用《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中的话说即是:“道为天地万物所以生之总原理德为一物所以生之原理”也。

这句话亦可以理解成:天地万物都是从“道”中生出来的。而“道”亦乃是一“强字之”之名字,其实亦可以将之说成为:“A”,或“B”,或“C”......芸芸。既然“道”乃“强字之”,亦即:“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一样,吾人亦可将之命名为:“空”,此亦乃无可无不可之行也。

2.

“道”即是“空”,那么所谓“天地万物”亦直可解译为“色”无妨?天地万物,皆可称之为:“色”,而“道”本无名,“空”亦是无名......故“老子”所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的其实即是《心经》当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了。

而,即便“道”分身百亿(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这“百亿”亦有他的各自道理在其中,所谓:“存在即合理”,即每一种“色”都有其独一之原理在其中,即所谓:“万物各异理”(《韩非子》)之理也。“物”即是:“色”。“物”(即“色”)之原理,我们称之为:“德”。而,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说,既然存在即是合理的,又何必“强释之”呢?如果说“道”是“强字之”的话,那么“德”实际上就难免有“强释之”之嫌;但人,人类不就是喜欢“解读”和“过分解读”吗?这是人类的通病,如果说特别喜欢过分解读的话,为何不试着解读一下何谓:“道法自然”呢?所以,既然我们讨论的是:“道德”的涵义,那么既还要为这“强释之”之“德”做一解释,所以“强释”之后之‘强释’或才是正理?我不知道。

3.

所谓“德”,《管子·心术上》谓之曰:“德者道之舍”,“德者道之舍”亦即:“物者道之舍”,亦即:“色者道之舍”......“德者”即“物”、“色”之理之强释之者也;即所谓“物色之理,乃德也”是也。故“德”乃:“物、色之所得于道,而以成其物者”(参考《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故“德”亦是:“无形”,乃有形之物(“物”,“色”)强释之已者也。

4.

“德”即是:“无形”,那为什么还要说:“有德”呢?我说,如果说:“有德”,那么“德”即是:“得”。若说:“无德”,那么“德”即是:“无形”。“大道”虽“无形”,然“万物”、“色”有形;“万物”、“色”有形则“德”亦有形,故说“德”有形亦是在以“万物”、“色”为基础及出发点而之上的。若以“大道”为出发点,则“德”亦已是“无形”,且“万物”、“色”亦已是“无形”的了。即是:执着于“色”与执着与“空”之差别是也者了。而,既不执着于“色”,亦不执着于“空”;既不说世界“实有”,亦不说世界“无有”;即既不说“德”有,亦不说“德”无有。说“德”有,即是站在:“万物”、“色”之立场之上而言;此说无对,无错。站在“万物”、“色”之立场上之“德”就应该去:“惜物”,“惜福”;因“万物”、“色”皆是“大道”的一部分,即:“大道分身百亿”其中之一。故以从此角度来说之“大德”,乃:“惜物惜福”之节俭,简朴,朴素之人。

说“德”无,那势必是站在“空”之立场,即一切皆是“空”(“大道”)的一部分,本无名,无姓,无概念......等等即是:‘纯粹之自然’故无理之有,亦无德之有了。这种于我们“现代社会”看起来是“极端”,而实际“现代社会”亦是“极端”......故此种尚“德”无之“德”乃崇一“舍”字。所谓“惜”,“舍”其实并不矛盾,我们说“佛教”之“伟”与“圣”之圆融即在于此,“佛教”说:随缘。即既不执于“惜”,亦不执于“舍”,亦不执于“中立”。所谓“随缘”即是:该惜‘惜’该舍‘舍’不执着不贪婪不妄念不恐惧一切随缘一切平安

这,即是人生的大德了罢。南无阿弥陀佛,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有缘之众生,愿众生乘佛愿力,往生成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文 李宗奇 戊戌年五月廿六

相关文章

  • 道德论|惜与舍之间的一切随缘

    “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其谓所得以然也。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故...

  • 佛境佛语

    缘深缘浅,缘聚缘散,惜缘随缘莫攀缘。——大冰《阿弥陀佛么么哒》 人生究竟有多长人生就在你我之间——玄色《哑舍》 一...

  • 随缘与惜缘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形色各异之人,或随或惜全凭一已之心态,选择随是因为猩猩相惜,相见恨晚,选择惜是相信近朱者赤,近...

  • 论惜舍|从“变”与‘不变’看惜和舍的本质

    1. “变”,即是‘不变’的本质。 2. 我自幼年时即追寻“不变”的东西,追求‘坚固’的东西,‘持久’的东西(即能...

  • 什么是灵魂伴侣,什么是天国之恋

    随缘惜缘不攀缘 对一切的发生都是: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您就让自己活在了天堂之中, 您就让自己活在了本自具足之...

  • 与懂你的人为伴

    常与同好争高低,不与傻瓜论短长。这才是高情商的表现。 合得来相处,合不来不求,人和人之间,聚散随缘,远近随心,与珍...

  • 生缘

    惜缘即可,不必攀缘。 是好是坏,一切随缘。 缘聚缘散,如你所愿。

  • 读《天道》有感

    随缘惜缘不攀缘。

  • 晨间日记20200623

    随缘惜缘不攀缘

  • 惜缘莫攀缘 随缘而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论|惜与舍之间的一切随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it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