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国学与传统文化艺术之家
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作者: 一的书舍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19:14 被阅读22次

    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文 童强

        "异体同势”最早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作《隶势》曰“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崇此简易。厥用既弘,体象有度。焕若星陈,郁若云布。其大径寻,细不容发。随事从宜,靡有常制。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蜿蜒胶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在传世的书法作品中,最早可见于西魏《杜照贤造像记》、后有唐代颜真卿《裴将军帖》、宋代陆游《自书诗卷》、元代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卷》《草书七绝诗轴》、明代陈献章《种蓖麻试卷》、清代吴昌硕《荒山商盘对联》等,近代沈曾植等一大批碑学书家亦取此法,沿袭至今已可谓异彩纷呈、硕果累累。

    “异体同势”的书法观点主要是提倡书法形式的变化,注重参势生姿的整体效果。沈曾植认为“篆参隶势而姿生,隶参楷势而姿生,此通乎今以为变也。篆参籀势而质古,隶参篆势而质古,此通乎古以为变也。故物相杂而文生,物相兼而数赜。”“笔随势,体自意,造物之变也,何常之有?”独到的“异体同势、古今杂形”观铸就了他以草书为基,广泛取法,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体势飞动朴茂,纯以神行,风格强烈,为书法艺术开出一个新的境界。

    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基于以上观点,笔者在近三年以来的创作过程中较多的侧重于“异体同势”的运用,在草书的创作当中以颜真卿《裴将军帖》为主要关照,参以晋唐小草及唐人大草经典元素,并参照元代杨维桢的审美意蕴,屡试不辍,并略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1、自东晋以来,在今草与今楷形成以后,字体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也没有新的字体产生。书法的传承主要以风格铸造为主的书体演化为主线,应运而生的是诸如王体、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等书体的出现。在探究字体与书体关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以融合为主的创新思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具体变现为笔法的强化弱化与融合、字体的同势融合、不同书体的经典元素融合等。其中字体的同势融合能够更加集中地体现书法当中“势”的风神意向,为我所钟。

    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2、从最为单纯的一点一划,到每个字的字形结构以及字体相生相发的势脉关联,或者某种书体、某个书家的风貌特征等等无不可以用“势”这一概念来描述。“形”与“势”、“形”与“形”之间的相生关系构成了书法形态意向的内在生命。 这种“异体同势”意味着不同的点画和字体之间形成的同构关系,获得了协调、贯通的统一性与秩序感。

    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3、“异体同势”实际上是在运用字体演化过程当中的同势化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种种过渡性的书体样式。历代书家都关注到了这种样式,并视之为一种比定型了的字体或书体更富有审美张力的形式。

    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4、各种字体或者书体的形式语言超越字体或者书体的演化时空,从融合的审美特征出发并置于一件作品当中,形成最为强烈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空间形态和时间节奏方面形成特殊美感。

    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总之,随着“五体兼修”等重要学术观点的出现以及对民间书法遗存的审美发现,书家可资取法、借鉴的资源空前丰富,为书法时代特征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将成为当代书法一个极具探索价值的领域。

                                2018年10月于一的书舍

    本文作者作品:

    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法创作中“异体同势”的运用体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li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