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里的荠菜

作者: 云水禅心wls | 来源:发表于2021-03-24 04:14 被阅读0次

    晚上,小姨发来视频,葡萄棚里的荠菜齐刷刷地探出了小脑袋,绿绿的眉眼欢笑着,煞是惹人喜爱。尽管天气预报明天有大风,但是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去挖荠菜。

    吃过早饭,约上闺蜜,骑着电动车直奔小姨家的葡萄棚。

    今天虽然太阳早早地洒下它的光辉,可是因为风赶来凑热闹,使它隐藏了自己的光芒。春风一改往日的温柔和煦,“呜呜”地叫着。卷起细小的尘沙,拍打在眼镜上、口罩上,“沙沙”作响。我们俩穿着羽绒服也没有觉得暖和。

    天空昏黄一片,路旁的垂柳那黄绿色的叶子显得更娇嫩了,那柔软的柳枝在风中荡着秋千。风来冲向高空,风过垂头落下,浮浮沉沉,悟尽人生。

    进入大棚,棚里棚外冰火两重天,棚里却已经是夏季了,羽绒服变得厚重起来,我俩赶紧脱掉。

    葡萄藤已经上架了,那浓密的绿叶隐藏了架子之间的细铁丝。绿叶间挂着一串串米粒大小的花骨朵儿,绿绿的,像缩小版的葡萄。

    葡萄架之间的地面已经铺上了地膜,棚边那一行没有铺,那是小姨特意留出来的。因为那窜出一层荠菜,小姨知道我喜欢吃荠菜,所以等我挖净了,再铺上地膜。

    棚边顶部的塑料膜是斜着的,在里面行走得猫着腰。半米宽的一垄地,好像一条绿色的小路,从东延伸到西。

    绿绿的荠菜挨挨挤挤地聚在一起,争先恐后地挥舞着手臂。长长的带锯齿花纹的叶片,颜色翠绿翠绿的,特别鲜嫩。它挺着身子,像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棚里的气温好像比刚进来时高了,我和闺蜜一人站一头,相对而挖。刚浇过的葡萄地湿漉漉的,也许这是荠菜颜色变浅的原因吧。我右手握镰刀,左手把荠菜的叶片聚拢在一起,刚轻轻一提,没想到荠菜就轻快地脱离了泥土!根本没用镰刀!仔细看它的根只有二三厘米,可见扎得并不深,怪不得这么容易就拔出来了,根本不用镰刀。再看那根白白嫩嫩的,细细的,像绿豆芽。用手一掐,“啪”的一声断了,没有了一丝韧劲!

    我把镰刀放一边,轻轻地拔着一棵棵荠菜。不一会儿就和闺蜜碰头了,俩人每人挖了半编织袋,满载而归。

    回家去根留叶,清水洗净,开水焯,凉水击,淋干水,刀剁碎。我傻眼了,半口袋荠菜居然居然只有一碗!一碗就一碗吧,拌上肉馅,只包了五十个饺子,烧水煮好,捞出品尝,咀嚼过后感觉没有记忆中荠菜的清香,吃不到记忆中荠菜的味道,温室中的荠菜不再是记忆中的荠菜了,无论味道纯正与否,一家人总算勉强吃饱。

    记得去年,在棚外露天地挖的荠菜不是这个样子。它的颜色是深绿色的,叶片中间绿色加深,几乎变成了黑色。植株矮小,整个身体匍匐在地面上。春天乍暖还寒,也许这样能抵挡料峭的春风吧!

    因为它的身躯紧紧贴着地面,挖的时候不是很容易。挖浅了,它的叶子就会散开。所以镰刀必须深深地插进土里,连带它那白色的根一起挖出来,这样的一棵荠菜才完整。

    露天地的荠菜根粗粗壮壮的,是很难掐断的。记得小时候挖回荠菜,奶奶菜根也舍不得扔掉,都是剁碎了拌面包菜饼子的,香香的,可好吃了。

    去年也是挖了半编织袋荠菜,洗净,烫熟之后,足足有一面盆,冻在冰箱里,包了好几顿饺子。同样的半口袋荠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露天地的荠菜迎着春寒,经历风雨,受尽磨难,尝尽疾苦。虽然植株矮小,但是生长期比温室里的荠菜长很多,同样多自然出菜多。它自身有一股韧劲儿,自然苦涩中带有清香,那荠菜值得反复咀嚼,那味道引得人细细回味。

    温室大棚的荠菜,没有经历风吹日晒雨淋。白天放风,夜晚保温。它们和葡萄一样被精心呵护着,生长期短,但是长得高大、细长,就像豆芽菜。多了一些娇嫩,少了些许强壮。被开水一烫,顿时失去了筋骨,软软地趴在盆里,出菜必然少,味道自然淡了许多。

    温室中的荠菜变得修长秀气,鲜嫩多汁了,但却中看不中吃了。荠菜如此,温室中的花草、被父母溺爱的孩子何尝不是如此呢?俗话说得好“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温室里练不出千里马。”现在有些家长舍不得孩子受一丁点儿苦,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只要孩子把学习搞好就行。殊不知这样的温室花朵将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温室里的荠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mq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