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之地形篇,虽有之前的知彼知己思想,这篇孙武子进一步强化;“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作战只有按“战争之道”进行,才能胜乃不殆,胜乃万全。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意思是说,进攻不谋求战胜的名声,撤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只求保全百姓,符合国君的利益,这样的将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将帅不是为了追逐个人名利,不贪生怕死,战和不战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那么,这样的将帅打仗,就会依据战争的规律,从实际出发,将会克敌制胜,所向披靡。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动起来就不会迷惑,他的作战措施变化无穷,而不致困窘。所以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争取胜利就不会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以永无穷尽了。
这正是,“知者胜,不知者不胜”;心中有数,才能正确决策。知彼知己,知天知地,是一种四知原则,其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知的内容,一是知的方式。
知的内容要质量高,知的方式要速度快;多知快知,主要是能深入调查研究。而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思想,也就是调查研究的思想。
大唐的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本来不是太子的他,通过玄武门政变登上九五至尊的。
高宗李渊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三子早亡,四子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后来,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继承权斗争,日益激烈。李世民在屡次被李建成陷害后,忍无可忍之际,决定发动政变,夺取皇权。李世民精心谋划,周密布局,提前把所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于是这一天,他设计让李渊召太子入殿。
太子和齐王并肩策马,同上宫殿拜见父王。当时,李建成根本不知道玄武门的将领已被李世民收买。他还像往常一样,毫无戒备地经过玄武门,进入皇宫觐见。
守门将领见太子和齐王走远,立即紧紧关闭玄武门,堵断了可能出现的外援。太子和齐王来到临湖殿前,下马入殿,太子忽然发现殿角有埋伏,心知有异,立即警觉起来,他扯了一下齐王的衣袖,飞奔出殿,上马逃往玄武门。
这时,伏兵四起,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了齐王李元吉。太子和齐王的卫士被赶尽杀绝。当太子东宫和齐王府得知消息后,太子的将领冯翊率两千骑兵赶到玄武门。玄武门守将拒不开门,太子的将士愤怒不已,全力攻打玄武门。
可由于门既高大,守得又顽强,所以久攻不下。副将见攻门无效,就想调转马头,挥兵攻打秦王府。
在这危急关头,尉迟恭用长矛挑着太子的人头,跑出玄武门,向太子的将士喊话:“奉皇上命令,在此诛杀太子和齐王,现太子齐王均已伏法,余者无罪,只要放下武器,保证生命安全。”
太子的将士见到太子的头颅,无不呆若木鸡,大多数人弃戈投降。只有副将不肯归附,带少数人冲杀,李世民命令放开一条生路,让他逃亡离去。
就这样,在李世民的有力一击之下,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身首异处,功业也随之灰飞烟灭。
李世民的玄武门政变取得成功,离不开他的周密布局,更离不开他提前做的调查研究;正是因为“知彼知己,知天知地”思想的指导,才有了决定性的胜利。
孙子的四知原则,不仅被军事家所推崇,它还作为一种谋略,被广泛应用在经济生活领域,成为决策者谋划的座右铭。
广州有一家地理位置极差,却生意极佳的餐馆,餐馆经营者的成功全在于,餐馆老板很会调查研究。
起初,这家餐馆的生意很不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来用餐的顾客很少。有人就建议老板干脆关掉餐馆,另谋出路。老板思索再三,决定看看其他餐馆的经营后再说。
于是,老板扮作顾客,一个餐馆一个餐馆去察访。最后,他发现那些地处闹市区生意好的餐馆,都有一个共同点:现代派味道十足,闹得不能再闹。老板不止一次发现,一些不喜欢热闹的顾客直皱眉头,匆匆用餐后,匆匆离去。
老板想起自己餐馆所处位置,独特幽静的特点,不由跃跃欲试,来个“幽静高雅”会怎么样呢?
老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于是他请来装修工人精心装饰,把餐馆外貌装得淡雅、古朴;屋内装饰只用白、绿两种颜色;白色的柱子,白色的桌椅,绿色的墙,绿色的花草。老板还用唐代的酒桶为顾客盛酒,用古代战车为顾客送菜。
奇迹出现了:早已被喧嚣声搅得不胜其烦的顾客们,听说有一个古朴幽静的餐馆可以进餐,你传我,我传你,纷至沓来,餐馆生意从此兴旺红火。
决策者集中主要精力从事调查研究,舍得花时间下力气掌握信息、研究情况,那么决策则会“功到自然成”。
“知彼知己,知天知地”,能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彼和己是对方与自己,天地则可以理解为环境和市场行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