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见月明 无处觅真容天桥上看北京
射天狼北望 看将军挽弓
问刀光剑影 何处是归鸿
万里河山 是英雄也是枯骨
万世千秋 不过是黄粱一梦
正值党的100周年诞辰庆祝,各机关单位都在如火如荼的组织活动,电视剧里播放的都是革命与热血,展览馆里都是党庆的主题。
传承精神其实是最终要做却不容易做的,而了解却是我们每个人能做且很容易做的。
想到就做大概是是我最近这一年最好的习惯了。买了票,跋涉5个小时的路程,换了4种交通工具,到北京的【炎黄艺术馆】看了3个展。
“继往开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红色收藏展”
“时代·民族·边疆——黄胄艺术精品特展”
“时代的印记——冯真、李琦教授画展”
一、画画的人和画家的画
【黄胄】1925年生人,17岁开始学画画,是20世纪中国国画开宗立派的画家。
给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公务场所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作品。
我不太懂画,但看上面的图片也能看到每匹马在他的眼里都是不一样的,从小到大,由远及近,有浓墨重彩的刻画也有简短几笔的勾勒;每个人在他的画里,表情和眼神都是生动的;对于色彩的晕染也是非常细致。
说实话作为一个新疆人不得不说黄胄先生对细节的刻画非同一般,没有一双细致入微的眼睛是画不出来这样的作品的。
让我觉得他的作品与别的不一样的就是,他的画作基本都在作品之上勾勒繁杂的线条,或粗或细,以表其纹理。我甚至脑中在浮现,如果没有这些线条是什么样子,不管好看与否,都不是黄胄先生的特色了吧。
黄胄先生作品
【冯真、李琦】用画滋养爱,用爱创造画
都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冯真和李琦用佳偶天成形容一点不为过。年轻时候的照片绝对不输现在的明星啊,又是灵魂伴侣,兴趣一致,脾性相投,我的小粉红冒泡泡了。
爱情事业一个不落两人的名字可能听说的人少,但是看了画的人一定会说“这个我在课本上见过”。两人的合画基本都是大作,耳熟能详的那种。
是不是很熟悉李琦先生在50年代的水彩画素描居多,六七十年代后基本人物简笔画居多,画展的一半都是他创作的人物头像,有妻子、家人、友人还有我们熟悉的革命家们,看他给外孙女画的画像能感受到对孩子无限的爱(因为明显比别的画认真且耐心,肉眼可见的那种哈哈哈~)
冯真女士不得不说是个全才,丙烯画、油画、年画、水彩、素描,感觉没有她不涉猎的,在列宾美术学院还学了人体画,大写的牛。看她的线稿能看出笔触非常细腻,上色后又觉得色彩大胆艳丽,创意十足。
都是伟人画像这三个画家的画,不管风格、内容如何,但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生活气息浓郁。
他们去各地采风、写生,观察当地风俗民情,一草一木;会记住马儿飞奔的样子,也会看房屋瓦舍静静伫立的样子;他们的作品从不脱离现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从不相信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能创作出多么好的作品。每一个作品背后都是一则故事,文人是用小说讲故事,而画家则是用画作讲故事,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体现。
【红色收藏展】
红色收藏展里大多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藏品了,有刘少奇的手稿,有上世纪的邮票,有宋庆龄的英文回信,都是艰苦的时代留下的痕迹。
才知道姜昆写字这么好看看香山红遍北京城,看八百里秦川纵横。
置身时代洪流之中,游离纷繁斗争之外。
只得叹一句:愿君世代无忧,华夏延绵不休。
二、时代的印记觉醒吧,少年!
之前我是最不喜欢中国近代史的,相比对封建朝代的情有独钟,上学的时候就对近代历史兴致缺缺,因为觉得太过凄惨也太过无能,总幼稚的觉得逃避不看那段历史就不存在。最近《觉醒年代》系列剧一下子火起来了,突然觉得那段避无可避的历史其实都是先烈们的血泪铸就的,站在他们骨血里长大的中国人怎么能不知道他们所经历的过往呢?
正视过往才能有未来发展。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对民族自信的宣传空前强烈,从科技实力的增强,到外交态度的强硬,中国的脊梁仿佛正骨一样变得笔挺。给全世界带来新冠疫情的黑天鹅,大概是个契机,让人更身历其境的看清了很多东西,包括人性的自私与伟大、怯弱和勇敢、逃避和面对。不变的大概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与坚毅,还会像100年前一样,震撼整个世界。
迅哥yyd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