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人的一生拥有多少财富才能满足个人的欲望呢?
我想答案也许是:无限多。
即使,拥有巨额财富的人,他也明明知道,光靠他自己的开销花费或者投入到别处,是无法散尽他的全部财富。但对财富数字的拥有,可以大大地满足他的虚荣,以及给他带来的极高的社会名望和声誉。这是他往往最为在乎的。如捐赠、做慈善等等。
从社会上挣取巨额的财富,然后在生前再把这些财富反馈给社会。这才是挣钱的最高境界和使用财富的最佳方式。
这样的人,从古至今,大有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个响当当的人物,提及他,很受后人推崇。此人便是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陶朱公,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看来河南此地多出有影响力的名人。
这个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用三千越甲吞没了吴王夫差的故事,历传了多少代的春秋。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以经商致富,广为世人所知,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最为逍遥快活的是他携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隐居山林,过着幸福快乐,令后人羡慕的生活。他是中国儒商之鼻祖。三成巨富三散家财。这样的境界,后人望尘莫及。
还有一位是美国的著名企业家,乔治.伊斯曼。也许他的名字大多数人较为陌生,可在八十、九十年代,一提到柯达胶卷,世界上那个时代成长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压下按钮,其余由我负责~”,
“留下精彩瞬间”、“串起美好回忆”
这些经典的广告语就出自这家企业。
伊斯曼是一个谦逊的人——是发明家、商人、具有远见卓识的梦想家、慈善家。
他把自己一生所挣到的巨额财富,一分不剩地捐赠给了社会。乔治·伊斯曼一生都没有结婚,他把精力都献给了他的事业。1932年3月14日,77岁的伊斯曼卧病,由于下脊髓细胞硬化导致残疾越来越严重,伊斯曼先生受病痛的折磨,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临死前他将他的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罗彻斯特大学。美国著名的伊斯曼音乐学院就是他创办的。
这位78岁的大众摄影之父只留下一句遗言:我的工作已经完成,还等什么呢?所以有人这样评价他:伊斯曼的下半辈子就是想办法把上半辈子赚的钱送给别人。
诚然,我们大多数的人一生是不会挣到那么多财富的。
挣不到太多财富的人也没有必要去羡慕和嫉妒拥有巨额财富的人。有多有少,“够花”就行。钱多未必快乐和幸福,钱少,只要整天脸挂笑容,你就是幸福的。
不要相信那些口口声声说蔑视财富的人。因为他们之所以蔑视财富也许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财富。如果他们一旦拥有了财富,那么恐怕没有人会比他们更敬奉财神了。
人在生命的最后,如果不把钱财留给亲属,那么就只能留给社会。留给子女过多的财产,对他们来说未必就是爱。有时却适得其反,祸害他们。
遗产的馈赠,最好做在生前,而不要等到死后,因为活着赠人礼物是一种恩惠,而死后留给别人的东西,只是自己已不能享用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