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看场电影
【IBM蓝色基因百年智慧5】IBM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IBM蓝色基因百年智慧5】IBM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作者: CIO的夜读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08:38 被阅读4次

IBM的传奇人物小沃森说:“企业是可以自我牺牲的,而成功则是通过不断的‘壮士断腕’实现的。”即将卸任的总裁彭明盛则表示,IBM的教训是永远不要拘泥于产品,而是要坚持企业价值。

IBM100年里连续8次CEO更替实现平稳过渡,并首次传位女掌门。IBM见证了IT行业在100年间的从无到有和几度转变。

IBM与中国市场的起源是什么?发展历程是什么?本文将为您解答。


一、IBM与中国市场的起源

1979年6月,精通中国历史的“顾森坡”(美)来中国,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彼时,《IBM蓝色基因百年智慧》作者还是一个象牙塔中单纯而懵懂的青年。

IBM与中国的渊源是在1928年。IBM确定了一家代理商,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商用制表机。1936年设立办事处。后来因为战争原因,像其他外企一样,离开了中国内地。

1972年,美国尼克松访华并发表在上海的《中美联合公告》,开启了双方“融冰”进程。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敞开了沟通与合作之门。同样是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正式吹响。IBM与中国再次牵手。

早在20世纪70年代,双方已经开始有一些企业层面的接触。中国方面通过原国家外经贸部直属的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与IBM联系,希望购买IBM计算机。

面对中仪的接触,IBM态度是小心谨慎的。原因是:一、当时那个时候中美没有建交,与中国太近容易有政治问题。二、那时候大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报有偏见,对技术出口非常敏感。三、当时IBM业务有S/360,不需要来自中国的订单。

IBM的犹豫,给了日本人有机可乘。当时日元汇率比较便宜,有利于他们的竞标。而日本人做生意的方法是放长线钓大鱼,也更愿意帮助对计算机没有什么经验的中国用户。

IBM在新中国第一个客户就是“第一机械工业部”。谈判结束了,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当时IBM整个合同都是在美国准备的,还需要向美国政府申请出口license,而且还要协调和计划安装培训的事情,仅派往美国培训的人就达到30人,用时需要八个月。

在中国方面,手续更麻烦,外汇的额度还需要国务院总理特批。从开始谈判到合同签署再到后续预备,前后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才实现系统交付和安装。

1979年,机器运到中国非常高规格,两架波音737专机运到沈阳松陵军用机场……由于当时IBM在中国也没有基础也没有人员,所有安装是从IBM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客户工程部派出人手负责。

当时为了安全起见,机器出厂后需要到达中国前先测试一次(pre—installation test)。

至于机器上当时安装的应用软件COPICS(面向制造业的生产信息控制系统),则由美国派出人负责在中国的实施与培训。这个软件是制造业使用MRP(物料需求计划)软件的鼻祖。也是今天流行的ERP起源之一。

 

沈鼓是第一家中国实施IBM COPICS应用系统厂商。这个系统也是中国第一次真正使用软件包的案例。

 

对于IBM来说,沈鼓的意义非比寻常。通过这次合作,给IBM在商务、条款、定价和审批流程上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二、IBM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

1982年人口普查,这次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国家统计局考察了美国和日本厂商之后,希望买IBM计算机来处理。IBM拒绝,因为担心会被用在军事上。几经周折,这一总数量达到30多台4300大型计算机系统的订单终于提交。在后来的人口普查中,30个省、市、自治区各配置一台4331计算机。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IBM在美国起家的时候,也是从人口普查开始的。

国家统计局项目的成功,给IBM在中国市场的信心。

对于北京的办事处这五位先锋来说,这个城市与他们之前生活截然不同。“工作和生活都非常缓慢,好像每天都在等待中过去”。即使通晓中国文化的老顾,也不能完全对那段生活泰然处之。

当时打电话找客户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要通过北京饭店人工总机要一条外线,然后打给客户的单位总机,总机人工转接到分机,接通后再让客户接电话。任何一个环节没有通透,就得重新再来一遍整个过程。那个时代的国人可能没有感觉,但是从生下来就习惯于移动通信的美国年轻人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和今天相比,当时的业务还需要给客户讲解怎么可以让计算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怎么样去配置、怎么样去看投资回报率等等。而且在改革开放初期,客户的应用多为自主开发,而且普遍要求自给自足,不希望依赖于供应商。当时很多应用、系统、服务的公司还没出现和普及。

商务和进出口的流程也是一个瓶颈。由于中国和西方外贸国家当时是外贸体制,进出口限制的原因,每一个项目都要经过可行性分析、立项、预算申请,非常耗时间。

本文选编自《IBM蓝色基因百年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IBM蓝色基因百年智慧5】IBM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ri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