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参加了社区举办的,以女性重返职场为主题的讲座。我推测举办的目标观众是那些因为疫情,不得不放弃工作来支持孩子的妈妈们、被解雇的女性等。参加的大多数是白人,像我这样的亚洲人非常少。我确实很纳闷,因为按照统计数据来说,像我这样的有色人种收到的冲击更大。而且长期就业都不如本地人。新移民更别说了,简直地狱开局。观众这样不成比例,我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反思,应该是这次活动没有成功宣传给需要的人。
讲座一开始,或是为了鼓励,或是设计,说我们这段时间是非常关键的“边缘期”,来反思自己的职业轨迹。我们最好以理想职业的终点,作为现在就业的起点。从现在开始设计自己的职业路线(和我最近看的一本职业设计书挺像)。思考目标职业有三个要点:交通;绝对不接受的事;想做的事。我们列出这些后,可以再排序哪些一定要,哪些最好有。我们可以先制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再去妥协。
讲师建议我们列出自己从过去工作里学到的技能,在这段空白拥有的技能,空白中自己提升的技能,以及想学的技能。尝试将这些技能与市场上需要的技能匹配,再对着招聘信息看我们缺在哪里。这时候我们和理想岗位差的技能,就是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我觉得她这个分解方式很好,把我的压力转换成动力了。
针对我们这些因疫情而离开职场的人,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故事解释这段职场空白。她说即使我们遭受过很多痛苦,也一定要用乐观的方式讲。不要表现出沉浸过去,而是要保持对未来的关注,并且要明确说明你期待进入劳动市场的事。同时,你也要诚实,解释你为什么选择不工作。最后是要主动,表明你是想回到劳动市场的,并且能让雇主感受到你的热情和主动性。比如可以讲如何关心家人,如何为社区做贡献。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她提供的策略有没有用,确实挺新奇的。
讲师说,即使我们有难过,也不要让其他人羞辱我们。退出劳动市场并不丢人。我听她讲这些时候,其实有些别的思考。感觉华人看待为了家庭,不再工作,成为主妇,是件很普通的事。可能会遗憾没有在职场拼搏,创造价值,却很少听说难堪与痛苦,甚至被人羞辱。看到其他人为离开职场而表现得这么悲观,我开始意识到这种对工作态度上的差别。
讲师提到,雇主面对合适的候选人,会愿意让他们的工作变得灵活。也就是说,不要只申请那些远程工作,而是申请合适的工作机会。一旦你得到工作机会,便可以谈判远程工作或者弹性工作的可能。主要的策略是把灵活工作与提高组织利益联系起来。比如你不用每天去公司的话,工作效率会高多少。后面也讲了一下自由职业,自雇的一些好处,风险,税务和讨债等实际问题。
我其实经常在抖音上看人工地卖盒饭,或者学校前面卖小吃。这样的主播多数是宝妈,为了照顾小孩,只能做这些不用坐班的工作。其他时候在抖音直播一下挣点小钱。这个讲座讲妈妈们该如何谈判,如何争取一个合意又符合需求的工作,我觉得特别受触动。如果国内那些被迫放弃职场的妈妈们,能有机会参与一些这样的讲座或者活动,是否人生的选择会更多一些呢?
简历筛选系统,寻求社会链接等都是老生常谈了,我就没怎么记。关于找工作的程序,讲师也分享了点策略。首先我们该把找工作变成一种可重复的流程。首先,我们该把任务分块,每周在固定时间干固定的事。与其每天都去看招聘网站,不如每周集中一两天看招聘网站,收入收藏夹,再花一两天提交高质量的目标工作申请,剩下的日子充电或者去和其他人联系。我觉得她说的蛮对的,我准备明天制定一个合适的计划。
讲师还给我们鼓劲儿说,尽管找工作非常重要,优先级很高,但我们的健康也是。我们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饮食,运动,以及好心情。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我们也没有无限的精力,所以要有长期的,可持续的策略。
听完后,我鸡血满满。如果更多人能得到这样的支持就好了。
讲座中提到的申请远程工作的网站:FlexJobs,InHerSight,Fairydodbos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