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卷毛佟(原创文章,欢迎点赞关注,转载请联系作者)
跟我一起成为“生活玩家”,感谢关注。
昨天晚上为了等于小姐下班,就到咖啡厅坐了一会。因为下雨,很多人都早早回家了,所以人不多,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旁边是一个男士在打电话,干净利落的短发,白衬衫黑色毛衫,卡其色的裤子,棕色皮鞋。苹果手机,苹果手表,苹果电脑。打电话的时候在和别人谈着团队,项目,据我猜测应该是个创业者。
这时候突然门开了,跑进来两个六七岁的男孩,虎头虎脑,胖胖乎乎。进来之后,就开始满屋跑,拿起书架上的杂志,开始翻,然后随手扔到边上,开心的跑着,喊着。两个孩子跑到我旁边的商务男对面的沙发上坐下,我以为他们是一起的。
商务男在打电话,两个孩子就开始研究起来他的电脑,一个说“唉,苹果的”,另一个说“我去那边看看”。然后跑到商务男的旁边,开始对电脑动手动脚,这时候我才发现,他们并是不是一起的。因为商务男在打电话,同时很生气的看了孩子一眼,然后把电脑合上。
两个孩子觉得无趣,又跑到另一边的一个人旁边。这个人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旁边放着拉杆箱,应该是刚刚到北京。因为刚才这个店的店长跟他说“您儿子特别优秀,您先做下歇一会,这是我们店的糕点,您先吃点,我就不打扰您了”。然后转身走了、看来这个男人的儿子应该是这个店里的服务员。
两个熊孩子跑到男人身边,指着盘子里的糕点问他“这是什么?我能吃一口吗?”,中年男人肯定不会横眉冷对这两个熊孩子,笑着说“你们的家长呢?”孩子没回答,继续盯着糕点问“这是什么,我能吃一口吗?”。男人无奈,拿着叉子叉了一块给了熊孩子,两个孩子吃完就又开始满屋跑。
我正在想,这两个熊孩子会不会来我这,这时候店员端着一个盘子,来到我身边说“先生,这是我们新推出的产品,欢迎您品尝”,你应该猜到了,两个熊孩子立马围过来。不停的问“这是什么试吃,这是什么试吃”。让我欣慰的是,熊孩子虽然一直在问,但并没有动手直接拿。
服务员没有理孩子,然后两个孩子跑到刚才的商务男旁边,指着那个试吃的新品问他“这是哈,这是什么试吃”,商务男无奈,把那个吃的给了孩子。
因为两个孩子太闹了。店长看到了走过来问商务男“这两个孩子跟你是……”,商务男连忙摇头说不认识。店长跟商务男道歉说打扰了。然后问孩子的家长在哪里。其中一个说“在对面卖肉夹馍”,然后另一个说“在对面卖手抓饼”。店长立马去对面叫家长。不一会一个头发花白,扎着围裙,手上还粘着面粉的男人过来,带走了两个孩子,临走的时候还对熊孩子说“把你们拿的东西放好,从哪拿的放哪去”。
前一阵过年的时候,就火了一段时间关于熊孩子的话题。相信你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熊孩子。很多人都很头疼,怎么管教这些调皮捣蛋的熊孩子。
记得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天生好斗,他住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的房东刚好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老师承包了我们学校的食堂,所以每次上课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讲课,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跟我们讨论食堂应该怎么经营。我这个同学有一次在课堂上跟他吵了起来,老师直接在课堂上飙脏话,然后气的一个星期没给我们上课,梁子就此结下了。
语文老师有个五六岁的孩子,特别淘气,因为我同学住在语文老师家,所以天天能见到他孩子。这个熊孩子,经常见人就朝人身上吐口水,吐完就跑,大人拿他没办法。我这个同学也被他吐过好几次。
有一次,他一个人走路,狭路相逢,碰到了熊孩子,他没在意继续往前走,熊孩子走到他附近,吐了一口口水转身刚要跑,被我同学一把抓住。新仇旧怨一起来,他四周看看没有人,朝着熊孩子屁股就是一个飞脚。从那以后,熊孩子再也没敢惹过他。
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个熊孩子现在看到我同学,还能不能记得他。
其实很多时候,熊孩子招人讨厌,主要是因为有一对熊父母。
网上看到一个吐槽。一个女孩的远方表姐带着孩子来家里串门,大人们在聊天,孩子就自己在屋里玩。然后女孩进卧室拿东西,突然一声尖叫。客厅的几个人进去一看,女孩站在床边手里拿着半只口红,熊孩子坐在床上,呆呆的看着她,孩子脸上,胳膊上,衣服上,都是红色的道道。
孩子的妈妈赶忙过来虚情假意的责备了几句孩子,然后对女孩说,“小孩子,别跟他一般见识,他不懂事,你还不懂事吗,别吓着孩子”。当时女孩就哭了,边哭边说“这是我最喜欢的口红,我都没舍得用一次”。熊妈妈说“哎呦,一个口红有啥大不了的,哪天我给你买一个,上次我去香港买了好几个,你去挑几个喜欢的”。
女孩伤心的看了她一眼转身走了,因为别人不知道,那是她初恋男友送给她的第一个礼物,虽然男朋友因为出国两个人的恋情结束了,但是她一直留着这个口红,不舍得用,这是想给自己留一个美好的回忆。
有人说,治理熊孩子就要以暴制暴,看见我就想动手;有人说,看到这些熊孩子,我都对生孩子产生了恐惧;还有人说,不要试图跟熊孩子的父母讲道理,因为他们比孩子更熊。
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在上学前,孩子都是跟着父母学习各种生活技能,生活习惯。当他们上学后,就不要指望让老师去改变孩子了,因为很多东西已经根深蒂固了。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孟母三迁》,其实孟母就是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环境,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比课本要大很多。
在网上看到一张很有意思的照片,两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坐地铁,其中一个妈妈在看书,旁边的孩子也在看书,另一个妈妈在玩手机,旁边的孩子伸长脖子在看妈妈的手机。
有个词叫“上行下效”,还有句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实都是在说——影响。很多孩子并不是天生就熊,而是在成长,在认知世界,认知社会关系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判断标准,所有行为都是在模仿,比如我们经常听到,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回来之后会讲很多大人从来没教过的话,这些都是跟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师学的,可能很多都是无意识表达出来的,但是小孩子就学会了。
我还没有孩子,没有资格谈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我能够深深的意识到一点,即使是成年人,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引导,去慢慢改变,更何况一个没有判断标准的孩子了。
不想养出一个熊孩子,首先不要做一个熊大人,不能用双重标准要求自己和对待孩子。
今日互动
评论区说说
你是如何对付熊孩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