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吧书单婚姻育儿
《爱和自由》:你拼尽全力也控制不了脾气,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三点

《爱和自由》:你拼尽全力也控制不了脾气,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三点

作者: b3040bc704b8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14:19 被阅读11次

    你可能听过这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把恒河猴的婴猴,恒河猴有94%的基因和咱们人类一样,养在有两个母亲的笼子里,一个母亲用金属丝做成,胸部安了一个奶瓶,另一个母亲用柔软的绒布制成,但没有奶可供婴猴吃。

    实验发现,小猴子会吃金属妈妈的奶,但是不会在金属妈妈跟前多呆,除了吃奶,其余时间总是依偎在布妈妈身边。如果小猴子离开布妈妈出去玩耍,突然看到一个庞然大物,它会惊恐的飞速奔向布妈妈的怀抱。

    从实验可以看出,咱们通常说的“有奶便是娘”,其实并不成立。小猴子依恋的是柔软温暖的妈妈,精神上对妈妈的需求,决定了小猴子会把谁当做妈妈。可是即使这样,在布猴身边长大的小猴子,和在真的猴妈妈身边长大的猴子相比,心理活动也不太正常。

    小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咱们只管孩子吃喝拉撒,平时动辄埋怨训斥,严重的还要打骂,冷冰冰的就像一只金属做成的猴子,孩子是很难和我们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心理状态当然也不会很健康,整个心智发展都有可能滞后。

    所以说,我们首先要先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怎么满足呢?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足够多的爱和自由,爱和自由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土壤。

    那问题又来了,如何给予孩子所渴求的爱和自由,而不是我们成年人角度所认为的爱和自由呢?

    今天我们分享一本书,书名叫《爱和自由》。这本书核心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爱孩子,以及怎样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从而帮助孩子成长。

    《爱和自由》的原稿基本全是作者的演讲稿,在出版之前,已经被很多家长根据录音整理打印出来,广泛流传了很久,出版后累积销量更是突破了60万册。

    作者孙瑞雪是蒙台梭利教育专家,创办了国内第一所蒙台梭利幼儿园,曾被评为“中国教育创新杰出人物”。

    孙瑞雪的教育理念,主要表达在她写的三本书中,《捕捉儿童敏感期》、《爱和自由》以及《完整的人》,其核心是“提倡给孩子爱和自由的环境,让孩子按照内在的指引,完成各个敏感期的发展,从而形成和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自我” 。

    《爱和自由》里面有大量来源于作者幼儿园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出,作者将蒙台梭利的经典理念应用于教学,而且在实践中又发展了理念,让其更符合我们的本土国情。

    我们今天分享的《爱和自由》,是作者整个教育理念中的“精神基础”,因为有了爱和自由,敏感期的发展,以及构建完整自我才能实现。

    事实上,给孩子爱和自由这件事,本身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我们作为成年人生活已经太久了,忘记了孩子独有的成长方式、心理特点等等专属特质,一旦你了解了这些特质,你就有能力狠狠爱,有能力给予孩子足够多的自由了。

    现在我们了解下儿童自我成长中的三个特别方式:吸收性心智、感官学习法和不断重复法。

                                                           一、吸收性心智

    0-6岁的儿童是吸收性心智,这是幼儿独特的一种学习方式。

    吸收性心智就像照相机的感光底片,把外部的印象全部摄入,然后再慢慢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整个过程是由潜意识完成的。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能实现从无到有的快速积累。心理学家说,儿童0-3岁前掌握的东西,成人需要60年的努力才能完成。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看着自己的孩子,经常感觉他们似乎混沌未开,一无所知,可事实上呢,你的用词、你的脚步、你的神态、你微笑的样子...他们都用无意识的方式“吃”进去了。

    我儿子就经常给我展现这样的技能,某一天他突然就学会了鼓掌、摇手拜拜,可是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学的,我做上个鼓掌动作可能是在三天前,但他当时明明毫不在意,可三天后,他就可以秀出新技能了。

    还有一次是半夜,我睡得朦朦胧胧,突然听到吧唧嘴的声音,醒来发现是我儿子在吧唧嘴,我完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学会的。

    咱们再看看自己,包的饺子,是不是和爸爸妈妈包的饺子如出一辙呢?走路的方式,有没有人说过,你和你爸爸或者妈妈的走路姿势一样呢?你小时候养成的很多习惯,行为方式,很多都是从小时候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吸收的,可是你不知道,你甚至意识不到,这些行为习惯是小时候吃进去的。

    一旦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发现,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着急忙慌的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其实他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成长,一直在依据生命的本能发展自己。

    我们要从内心认可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自我成长方式,这是给孩子爱和自由的思想基础。



                                                                   二、感官学习法

    儿童通过感官学习,学习的最本单位是概念。

    儿童必须从感觉开始认识世界,这里的感觉,是指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儿童在不断看、不断触摸、品尝等感觉的过程中,会对触动他感知的素材进行分类、归纳、 整理,最后输出一个概念。

    《爱和自由》有一个例子,一个小孩,用手画了一个圈,又回到起点,又如此往复几次,旁边有人告诉他,这叫“循环”,好了,这个孩子产生的感觉和“循环”这个抽象概念,就匹配起来了,从此以后,他就理解了什么叫循环。

    作者还举了她儿子学习“天地人”这三个概念的事例,作者说,必须孩子有了感觉上的触动,你才能适时的添加进去一个新的概念,如果他完全没感觉,你和他说什么叫天、地、人,他是不会理会的。

    正是因为儿童通过感觉学习,所以儿童非常热衷于让自己产生“感觉”。出生后不久,就开始用嘴吃手指,吃书,吃任何能放进嘴里的东西,他们在用嘴刺激触觉、味觉和嗅觉,这样才能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初步认知,之后呢,开始不断用手摸各种东西,能走之后,一刻不停的跑,感知自己腿部的能力,感知这个世界。

    我们看看自己的孩子,几乎每一个都是一秒不停的在活动,你想让他像咱们成人,一动不动的躺会儿、坐会儿,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发现我儿子从满月之后,几乎没有静止不动超过10秒钟的时候,除非手里有可供他工作的材料,不然他必须爬、站、走、扭身,摸摸这个,碰碰那里,甚至是舔一舔、咬一咬。

    我们了解了孩子通过感觉学习,肯定就会极力避免随意打扰孩子,避免过分呵护、避免为孩子包办一切。这样,孩子就能得到足够多的自由,去发展自己了。

                             

                                                               三、不断重复法

    儿童需要不断重复,来把新获得能力内化。

    蒙台梭利说:“反复是儿童的智力体操”,这话一点也没错。孩子们真的是非常热衷于重复进行一件事情,最常见的就是看动画片,听故事,你会发现,好多孩子不停的看同一部动画片,甚至是同一集,他能来来回回看几十次。

    以咱们成人来看,看几十次有什么意思呢?就那一个情节,重复来重复去,哪个成人要是看几十次,估计都能看吐了,可是孩子们不会,每次都兴趣盎然。再比如说你给他讲故事,他经常要求听同一个故事数十次,怎么也听不腻。

    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呢?作者认为,儿童第一次看动画,第一次听故事,最先吸收的可能是逻辑,其次是情景,最后是准确的概念,没有这个重复的过程,他掌握的信息就是断裂的。

    除了看动画片听故事,你还能看到儿童经常重复几十次的做一个动作,比如说拧瓶盖,他能重复几十次,拧下来套上去,拧下来套上去,不厌其烦,他在感知和固化自己的新能力,一旦他觉得自己能彻底掌握了,就会停下来,进行别的动作,然后用开始新一轮的不断重复。

    孩子正在看第十次小猪佩奇第四季的第一集,你还会站在旁边撇着嘴说,一直看一集,有意思吗,快换一个看吧。 孩子正在进行第十五次摁开关的动作,你还会简单粗暴的制止吗?孩子已经听了108次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故事,你估计就算吐血三升,也得咬着牙继续讲第109次。

    给孩子需要的爱和自由,事实上并不难,这个前提是,我们必须了解孩子们独有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

    《爱和自由》这本书尝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认知,而不是停留在如何控制情绪不发脾气,如何保持满腔爱意包容孩子,如何逼着自己心平气和,其实这些还是停留在了“术”的层面,而《爱和自由》尝试从“道”的层面帮助我们。

    尽管《爱和自由》由于作者本人的局限性,对于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发展特点,并没有提供给我们更详细全面的专业知识。但这不能改变它是一本好书的事实,值得好好看三遍以上,避免我们成为孩子的“金属爸爸、金属妈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和自由》:你拼尽全力也控制不了脾气,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三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kk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