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基廖夫——不相称的婚姻

普基廖夫,俄国19世纪伟大的画家之一。《不相称的婚姻》发表于19世纪的60年代,这一时期俄国正好处于农奴制改革的时期。1861年俄国颁布正式法令,废除农奴制。
不相称的婚姻——描绘了一青春少女与一老者结合的爱情悲剧。老者被画家描绘得苍老憔悴,而少女则面色红润,充满青春活力。画家以同情少女的笔调,鞭挞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这段话引自网上的官方评论)
艺术品是否必须要将对单一社会现象的讽刺,升华为对整个社会层级的批判。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思绪良久,未得真章。
但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
北宋年间,一位名叫张先的大儒。年愈八十,壮心不已,苍颜白发,迎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小妾。婚宴上,得意洋洋,挥挥洒洒作起了司机,车曰:
我年八十卿十八,
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
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一听,哟,有点儿意思,于是也开起车来:
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个典故流传一千年,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了千古名句。哈哈,文化人开起车来,更加生动形象,另兼用拟人隐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自此我才知,书中真有黄金屋,书中真有颜如玉。
往事越了几百年,中国的贵族老头儿娶完年轻人可人儿,俄国的贵族老头儿继续娶。
又过了约一百五十年,可能就是现在吧!现在志得意满的新晋贵族老头儿们,难道就不爱娶年轻可人儿了吗?
南无曰 :无论乱世还是治世,无论域外还是海内,我未见人之本性有异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