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梅读写交流群
泗阳往事(5)——我舅奶奶的爱情故事

泗阳往事(5)——我舅奶奶的爱情故事

作者: 撑篙人JZ | 来源:发表于2018-03-11 22:37 被阅读41次
泗阳往事(5)——我舅奶奶的爱情故事

时间过的真快,周家的大儿子虚岁也有15了,说是周家的大儿子,其实周家就一个儿子,因为后面又有个男孩,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他有个姐姐几年前出嫁了,就嫁给了十多年前救小女孩的那个庄姓郎中的儿子。出嫁后时常回娘家,看看弟弟。姐姐常提起那段往事,所以周家的儿子是知晓自己婚姻的传奇故事。关于他姐姐的故事我们如有机会的话再表吧。

他非常喜欢他的姐姐,虽然她的姐姐不识字,但能讲好多的故事,姐姐说她是出嫁后在镇上听瞎子唱蛮琴得来的!蛮琴就是现在的淮戏,现在仍在苏北一代流传。过去都是一些盲人讨生活的手段,逢集市的时候找一个角落,通常是两人,一个拉二胡,一个敲扬琴。唱的多是一些老戏,什么孟姜女哭长城、秦香莲告陈世美,隋唐转中秦琼卖马的故事啊,总能吸引一群赶集的人听,到关键时刻停下,这时会有个在当地混个有头脸的人,帮他们收钱。听戏的一般都会给点。如遇富足户,有头脸的人是知道的,就会帮说书的加几句好话,帮着多收点钱。

正是受姐姐讲的这些故事的影响,周家的儿子了解了形形色色的传奇人物,奇奇巧巧的人间趣事,朦朦胧胧的斑斓的外面世界!他听说这些戏都来自于书,于是吵着要识字读书。上了两年私塾,又去镇上上了四年洋学堂。这在当地是了不起的事,整个庄上就他识字多!但也耗尽了周家的大半积蓄。但亲家带话来,不要担心银元的事!因为女方家没男孩,家里家业要由大伯家的侄子继承,所以将变卖些地置成银元陪嫁过来。

记得姐姐出嫁前的那些天,弟弟是在边上陪着的,那时刚6岁,所以也没人避讳他。姐姐因为要练饭,所以总是饿,他总是偷偷地偷点吃的给姐姐,被母亲发现后训斥了一顿。所谓练饭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为了结婚当天不上茅房,一星期前就要开始节食了。只喝少量的糖水,到催妆那一天的中午后就完全禁食。你想想看那时的家里是没有卫生间的,只有马桶,结婚的当天家里人来人往,在家里方便就到处是怪味。如你到外面就更不行了,生孩子之前的女人是不能到屋外方便的。所以一些地方风俗的形成是有它的道理的。新娘只有到正日的那天晚上才能吃到一点饭,到婚后的第二天才能方便。所谓催妆就是女孩出嫁前的一天,女方家办酒席的日子。所谓正日就是男方家娶亲媳妇进门办酒席的日子,这个风俗在泗阳当地农村依然保留着。

催妆的午后,新娘就要开脸了,开脸就是由女方的喜娘用一细棉线,折成两段,一段用一只手的两手指撑开,另一段的两个线头一端在嘴里,一端在另一只手里,在新娘的脸上来回拉扯将汗毛绞去。这样容易上妆,并能将妆保持一整天。弟弟看着喊疼的姐姐,对着喜娘骂,被母亲拎着耳朵赶到了屋外。那时的女孩真的不像现在这样金贵着,男方出彩礼钱。那时都是娘家陪嫁妆,嫁妆的多少显示将来在婆家说话的底气。所以,那时当地常骂女娃叫赔钱货,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姐姐出嫁的那天下着毛毛雨,小女孩的母亲看着天气估摸着新娘到夫家的时间,在一遍又一遍催轿的唢呐声中,知道该让女儿走了。母女依依惜别,由堂兄背着上了花轿。起轿鞭炮声响起,轿子没有原路返回,而是走了另一条道,图个不走回头路的吉言。弟弟追着轿子哭,但唢呐的嘶叫与竽声的和鸣淹没了他的哭声,他一直追到村口的小桥便再也追不上娶亲的队伍。他看着远去的,长长的带着姐姐离开的娶亲队伍,似一条红色的彩带漂浮着,离家越来越远!他的耳边总想着姐姐的话:姐姐走了,另外的姐姐才能来陪你啊!她才是能陪你一辈子的姐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泗阳往事(5)——我舅奶奶的爱情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ew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