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要管理精力,而不是专注时间
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是见缝插针地安排每天的待办事项,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许多人动辄开几个小时的会议,但开到最后已经听不进去了。
有些人精心计算好一天的时间该怎么用,但是到了中午就已经犯困打瞌睡。
有时你明明腾出了时间去娱乐,但是娱乐时脑子里仍然无法放松,惦记着繁杂的事务。
这样的状态让大多数人都精疲力竭,效率越来越低。
一天只有24小时,但是精力的储备与质量却没有定数。想要全情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其核心不在时间的安排,而在精力的分配与恢复。
一、管理时间不如管理精力。
生活不是一场马拉松,而是一系列的短跑冲刺。放松不是懒惰和罪恶,而是恢复精力的良药。
精力本就需要消耗与恢复,一旦超支,就会出现问题。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消耗与恢复。
实际上,我们在精力的消耗上远远大于职业运动员。而运动员只需要在90%的时间保持和恢复精力,每年还有四五个月淡季休假,而我们却每天要工作八小时以上,一年加起来也只有几周的休息时间,而且休息的时间还有可能要处理很多工作。
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我们仍然要保持最佳表现,保持对生活的全情投入,就必须进行精力管理,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精力消耗与恢复的平衡。
二、如何恢复精力
精力管理有四个原则:
第一,保持体力、情感、思维和意志。
第二,更新精力与平衡消耗。
第三,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
第四,培养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
但要想恢复精力,就应当从精力的四个来源入手,即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而影响体能的主要因素是饮食和睡眠。
过度进食会导致身体肥胖,损害精力。
为了保持全天都有稳定的精力,早餐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夜没进食,血糖水平和新陈代谢都会降低,需要恢复。
三餐要定时,并且控制食量,这样才能有效管理体重和精力。

三、明确目标,正视现实
恢复精力的具体方法我们已经知道了。而想要长久地让精力保持在最佳状态,就需要培养积极的仪式习惯,把优秀的习惯变成自发的行为。
仪式习惯是指定义明确,具有计划性的行为。它会将人们拉向某个轨道,比如刷牙的时候,你会自动地去做,不需要消耗意志力。
建立仪式习惯是精力管理的最有效的方式。而建立仪式习惯有三个步骤:明确目标,正视现实和付诸行动。我们先来讲一讲如何明确目标,正视现实。目标感是我们最强大也是最持久的精力来源。
目标可分为外在目标和内在目标。外在的目标是人类对事物的欲望,比如职位,金钱,权利甚至爱情。内在的目标则是我们对事物本身的兴趣,给我们以内心的满足感。
是啊,想要拥有更有深度的人生,就需要设定超越个人利益的目标。
我们需要空出时间来,深度挖掘自己的人生目标,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为内心坚定的价值取向可以激发灵感和创造力,丰富生活,成为你终极的行为指南。价值观越坚定,越能够为我们提供旺盛的精力。
面对现实的第一步是收集事实,其次是分清观点与现实的区别。你的想法只是你的想法,未必是事实。你有可能是错的,你可能刻意地隐藏和否认了自己的另一面。
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承认自己的自我蒙蔽,承认我们是美德与恶行的混合体,这样才能够降低自我防御,增强积极的精力。
四、付诸行动,让精力一百分
在确定目标和正视现实之后,就需要我们付诸行动了。培养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能确保精力被使用在当下的任务上,能够减少行为对主观意愿和自律的依赖,还可以将价值观和目标感转化为行动。
尽快地行动并建立积极的仪式习惯,可以确保精力的消耗与更新达到有效的平衡。
越是能有计划、有条理地休息,就越能储存更多精力。而成功建立仪式习惯的关键,是30天或者60天的养成周期中,对于时间和行为的明确规划。
当你付诸行动的时候,习惯的精准和具体化可以确保我们顶住压力完成计划。而精准的仪式习惯可以抵抗精力分散和恐惧。
由浅到深地做出改变。一次计划太多事,很容易泡汤。计划定得太高,也很容易泡汤。不如先从一件计划开始。
当你开始行动起来的时候,你每一次微小的改变,都能带来精力的快速更迭,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脉动,更能让我们保持生活的活力。
五、与其被动承受,不如主动寻求改变。
学会劳逸结合,休养生息,恢复精力。不必以恢复过程中的力不从心为耻,不要焦虑,重生总要有个过程,相信信念的力量,相信我们自己可以变好。
从小事开始,按时睡觉,好好吃饭,定期的锻炼。去陪伴家人,去交朋友,在人与人的关系里,磨合,成长,获一丝烟火气,得一份人情味,找寻一种精神上的支撑与陪伴。
那你必然能朝着目标,坚定信念,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人生起起伏伏,累时就歇歇脚吧,然后,再带着饱满的精力,重新出发,全力以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