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冠病毒感染”百案专辑(31-40)

“新冠病毒感染”百案专辑(31-40)

作者: 海印法界 | 来源:发表于2023-01-11 20:34 被阅读0次

汤液经方诊籍如实录千例

之“新冠病毒感染”百案专辑

截止今天(2023年1月8日)为止,“新十条”规定发布已经满整一个月了,并且从即日起,我国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在“开放”后的这三十天里,笔者在单位中医门诊以及网络途径,接诊“新冠病毒感染”者粗略统计至少一百五十人以上(因高峰时很多患者是按“每家”为人次,故难以得出准确数字),其中绝大部分均为采用传统中医药按照仲景经方学六经八纲辨证施治,取得了一定疗效,得到患者们对中医药治疗“新冠”有效的认可,其中部分患者仍在“长新冠”治疗康复中,并不断有新的患者陆续就诊,笔者由此总结了一点经方诊治“新冠病毒感染”方面的初步经验,体会到仲景汤液经方魅力千古不易,经得起临床的时间验证,在“新冠病毒感染”这一新型病种缺医少药的迫切需求前提下,值得我们中医后辈进一步学习珍惜仲景学与继承发扬经方。

为此,笔者特意收集了这一个月内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从中整理出了一百例采用六经八纲经方诊治的医案,先时分享以飧读者,因学薄术浅,病例诊治过程中难免多有疏漏错误敬请同道指正,以下内容中所涉胡冯经方医学学术体系临床经验观点仅供参考,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负先辈和恩师们的期望,争做一代经方传人!

“新冠病毒感染”百案专辑(31-40)

太阳病类案

31刘某 男 45岁  新冠病毒感染后高热案 

初诊 2022.12.24

新冠病毒感染后高热两天,最高41°C,未服用西药。刻下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晕、头部神经窜痛,恶心,乏力,咽干口干多饮,不咳无烦,咯白痰,大便二日未解,舌质红苔白燥,脉象缺。

三阳合病,治以解肌清热、和少清里,葛根汤、大柴胡汤合方,加味生石膏、桔梗,两剂水煎服,一日二至四次,热饮后覆被微取汗,汗出热退止后服。

葛根50g  生麻黄9g  桂枝10g  生甘草10g   

北柴胡30g  大黄5g  黄芩10g  清半夏9g

枳实12g  赤芍12g  大枣10g  生姜10g

桔梗10g  生石膏60g(同煎) 粳米1小勺

按:25号早晨随访,昨晚服用一次后热退身安,体温37.2°C“没觉得有啥不适的了,就是正常状态了”,嘱其止后服。

28号晨因事务劳累再次发烧,将剩余一剂药服用后热退身安。

23.01.10随访无复发,一切状态良好。

由此可见,新冠病毒感染发病即及时就诊于中医,则多能在发病早期迅速痊愈,一剂知,二剂已,很少出现转为重症、危重症。

32郭某 男 65岁 处方编号:080003202212260057  新冠病毒感染后肺炎案 

初诊 2022.12.26

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两周。咽痒严重而咳嗽连连,彻夜难眠,多白痰,胸痛,304医院12.22号肺部CT提示:“双肺散在慢性炎症,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左肺散在小囊状透亮影。双肺多发斑片状模糊影及条索影,边界不清,以双肺下叶为著。双肺多发小结节及微小结节影,部分呈磨玻璃密度,部分密度较高。”;C反应蛋白35.1。鼻干口干多饮,口苦,大便稀,一日一行,舌质青暗苔水滑,左脉浮滑数,右脉沉滑数。

太阳少阳太阴合并里饮,治以和少解外、表里双解、降逆化饮。小青龙汤、柴胡桂枝汤、半夏厚朴汤合方,加味皂刺、威灵仙,七剂水煎服,一日二次。

桂枝10g  白芍10g  干姜15g  炙甘草15g

蜜麻黄5g  醋五味子15g  清半夏15g  细辛6g

厚朴25g  茯苓30g  苏梗20g  皂角刺15g

威灵仙10g  北柴胡25g  黄芩片10g  党参片12g

二诊 2022.12.30

咳减,胸已不痛,仍有胸闷气短,浑浊痰不黄。舌质红苔滑腻,左脉浮滑数,右脉沉滑数,偶结。

桂枝10g  干姜15g  炙甘草15g  蜜麻黄5g

醋五味子15g  清半夏15g  细辛6g  厚朴25g

茯苓30g  紫苏梗20g  皂角刺15g  北柴胡25g

黄芩片10g  党参片12g  赤芍10g  浙贝母30g

药尽咳亦消失,未作肺部CT复查。

按:中医治病并不依据西医病名“新冠”“肺炎”,而是按照自有医学体系辨证施治,如本例患者按照六经八纲辨证为太阳少阳太阴合并里饮,对应小青龙汤证、柴胡桂枝汤证、半夏厚朴汤证,协同作用于人体,祛除病理因素,促进自然良能自我修复,其理并不同于西医“病毒”“肺炎”对症“杀毒”“杀菌”机制,同样可以起到治病功效。    

 

阳明病类案

33薄某 男 40岁 处方编号:080003202212230351  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案

初诊 2022.12.23

咳嗽九天。抗阳九天发烧四天热退后,抗原现已转阴,症见咳嗽咯黄痰,彻夜难眠,多汗,恶寒,头晕,胸闷痞满,心慌,气短,乏力,走路微喘,口干咽痒多饮不苦,小便黄,大便调,舌质红苔薄滑,脉浮滑数。

三阳合并,治以和少解外清里消结。柴胡桂枝汤、麻杏石甘汤、小陷胸汤合方,加味冬花、紫苑,七剂水煎服,一日二次。

北柴胡25g  黄芩片10g  清半夏12g  人参片10g

甘草片10g  大枣10g  桂枝12g  赤芍10g

蜜麻黄6g  炒苦杏仁10g  生石膏45g  瓜蒌20g

黄连片6g  蜜紫菀15g  蜜款冬花15g

二诊 2022.12.28

咳嗽大减,已能入睡,大便溏。柴胡桂枝汤、麻杏石甘去石膏汤、半夏厚朴汤合方,七剂水煎服。

北柴胡25g  黄芩片10g  清半夏12g  人参片10g

甘草片10g  大枣10g  桂枝12g  赤芍10g

蜜麻黄6g  炒苦杏仁10g  蜜款冬花10g  蜜枇杷叶20g

厚朴25g  茯苓30g  紫苏叶20g  蜜紫菀10g

三诊 2023.01.07

基本症已,“导诊”给他医善后。

34罗某 男 82岁 处方编号:080003202212260036  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案

初诊 2022.12.26

12.18号新冠病毒感染低烧热退后咳嗽九天。刻下症见咳嗽微白痰,夜卧则咳烦而难眠,站立则缓,无汗,无口干口渴,大便因造瘘与平时无异,只是肠道气多,舌质绛红苔黄微腻,脉浮滑数,既往史直肠癌。

太阳阳明合并,外邪里饮,治以解表化饮、清热除烦、降逆止咳。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味浙贝、前胡、百部、苍术,七剂水煎服,一日二次。

桂枝10g  赤芍10g  干姜5g  防风15g

甘草片10g  蜜麻黄6g  醋五味子15g  清半夏15g

细辛3g  生石膏45g  浙贝母20g  前胡20g

蜜百部20g  麸炒苍术12g

二诊 2023.01.06

基本症已“效果不错,基本上都好了”,刻下化疗肝转移病灶后出现失眠入睡困难,凉水洗手麻痛,口不干但喜温饮,舌质绛红苔白微腻,脉浮大滑数。改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黄连阿胶汤合方调理睡眠善后。

 

少阳病类案

35杨某 女 28岁 处方编号:080003202212150186  新冠病毒感染后咽痛案

初诊 2022.12.15

新冠病毒感染后咽痛一天。症见咽痛,口干多饮,昨夜偶微干咳,有汗,恶风,畏寒肢冷,左手小指痛,不精神,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滑略数。

太阳少阳合病,治以和少解外。小柴胡桔梗石膏汤、桂枝加葛根汤合方,七剂水煎服,一日二至四次。

北柴胡30g  黄芩片10g  清半夏15g  甘草片10g

大枣10g  桔梗5g  生石膏30g  人参片10g

桂枝15g  白芍10g  葛根30g

药尽症已。

按:服法一日二至四次,缘于先期服药已防发热症起。

36 洪某 男33岁 处方编号:080003202212150261  新冠病毒感染后高热案

初诊 2022.12.15

新冠病毒感染后咽痛、咳嗽一周。症见高热不退,最高40°C,刻下三十八度多左右浮动,口服解热镇痛西药后汗不出、热不退,咽痛甚、微咳有少痰,全身肌肉酸痛严重,无汗,口干多饮,舌脉缺。

三阳合病,治以和少解表清凉解肌。小柴胡汤、葛根汤、麻杏苡甘汤合方,七剂水煎服,一日二至四次。

北柴胡30g  大枣10g  黄芩片10g  清半夏15g

防风6g  党参片20g  生石膏45g(同煎)  薏苡仁30g

炒苦杏仁15g  麻黄9g  甘草片10g  桂枝15g

白芍10g  葛根30g

服用一剂后热退,尽剂身安。

按:该患为夹湿证故全身酸痛明显、且高热不退,《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太阴病类案

37贝某 女 47岁 处方编号:080003202212290009  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案抗阳

初诊 2022.12.29

12.12抗阳发烧后干咳无痰,咽痒,咽部异物感,下午微胸闷,多汗,恶寒,大便微溏,舌质红苔薄黄滑,脉弦滑。

三阳合并太阴,治以和少解外、化饮降逆。半夏厚朴汤、柴胡桂枝汤合方,加味桔梗、杏仁、杷叶,七剂水煎服,一日二次。

清半夏15g  厚朴25g  茯苓30g  炒紫苏子15g

干姜10g  北柴胡25g  黄芩片10g  人参片10g

炙甘草10g  大枣10g  桔梗10g  炒苦杏仁10g

蜜枇杷叶20g桂枝10g  白芍10g

二诊 2023.01.03

诸症大减,自诉已好了一半了,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滑。继服前方,加味陈皮30g,七剂水煎服。

药尽症已。

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有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太阴痰饮和咳嗽的重要指导原则,胡冯二老每每喜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太阴痰饮咳嗽,笔者从其精神,临床每每奏效。

38李某 男 71岁 处方编号:080003202212300467  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案抗阳

初诊 2022.12.30

抗阳两周后咳嗽不止,仍未转阴。症见咳嗽,有白痰,无恶寒,无汗,怕热,无口干苦,不多饮,失眠,余无不适,大便调。

太阴阳明合并水饮,解表化饮、降逆止咳。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半夏厚朴汤、加味枇杷叶、浙贝、虎杖、生石膏,七剂水煎服,一日二次。

茯苓30g  炙甘草12g  醋五味子15g  干姜12g

细辛6g  姜半夏15g  炒苦杏仁15g  降香10g

炒紫苏子20g  陈皮30g  生石膏30g(同煎)  杷叶20g

浙贝母30g  虎杖20g

药尽嗽止。    

按:一家三口均抗阳咳嗽,女儿李某经治亦痊愈。

 

厥阴病类案

39韩某 女 52岁 新冠病毒感染后高热案 

初诊 2022.12.25

新冠病毒感染后高热一天。症见白天恶寒不适,当日下午开始寒热往来,傍晚体温39°C多,七点多服药一次后高热消退至正常,12.26晨起热有反复,体温38.4°C,服药后再降至37.5°C,持续至下午未再高热,胸闷,心悸,头晕,气短,倦怠嗜卧,眠差,不咳,无咽痛,口不干,大便少。舌质淡苔薄白。

三阴合病,治以温阳解表、和厥祛邪、降冲化饮。柴胡桂枝干姜汤去花粉、麻附辛汤、真武汤、理中汤合方,十剂水煎服,一日二至三次。

柴胡30g  桂枝15g  干姜9g  牡蛎30g

黄芩9g  炙甘草12g  蜜麻黄5g  黑顺片9g(先煎)

细辛6g  党参15g 白术15g  陈皮30g

茯苓30g  赤芍12g

二诊 2022.12.30

因忙于家事寒热反复,直至12.29晚体温方恢复正常,咳嗽,咯黄浓痰,咽微痒,头晕乏力心悸心烦,目眩有幻觉,胸闷气短,失眠,恶寒,汗出,纳差,口不干,口唇疱疹,结膜炎,大便溏。

三阳合并太阴,柴胡桂枝汤、半夏厚朴汤、茯苓饮去枳实合方,加味葛根、浙贝、枇杷叶、桔梗、七剂水煎服。

柴胡30g  黄芩12g  桂枝15g  茯苓30g

桔梗9g  党参15g  陈皮30g  赤芍12g

枇杷叶20g  清半夏18g  甘草15g  姜厚朴25g

葛根30g  苍术15g  浙贝20g  干姜15g

按:首诊所服之药为防疫提前配备,二诊所开七剂服用四剂后自觉康复遂停药。元旦期间逐渐恢复健康,基本症已,23.01.06核查抗原转阴,01.07检查肺部CT报告肺部未见明显异常。

40张某 女 35岁 处方编号:080003202212260097  新冠病毒感染后人流不净、中药无效案 抗阳

初诊 2022.12.26

流产术后两周,抗阳后一周。刻下症见口服西药人流后两周,兼服五加生化颗粒和益母草颗粒后仍排出不畅,B超显示仍有丰富血流信号,多汗,少腹腰部等余无不适,舌质红两侧有芒刺,脉沉细无力。厥阴太阴合并血虚水盛血瘀,治以温阳和解温经活血祛瘀。温经汤、下瘀血汤合方,加味水蛭、蜜麻黄,三剂水煎温服,临服兑入黄酒20ml,下血止后服。

吴茱萸9g  赤芍10g  当归尾10g  川芎10g

党参片15g  牡丹皮10g  清半夏15g  地黄10g

干姜10g  麦冬10g  桂枝10g  大黄6g

土鳖虫6g  炒桃仁10g  水蛭3g  蜜麻黄5g

服用两剂后无任何消息,嘱其转诊专科医院诊治。

按:药物流产留瘀时久,中医药未能迅速取效,笔者担心形成宫腔感染,故建议其转诊妇产专科。

补充说明:

①因工作繁忙,以上一千例病案诊治的时间段主要节选自2020年夏季笔者更换工作单位后至2023年三年内,并利用午休及工余时间整理而成,其中“新冠病毒感染百案专辑”部分则仅限于2022.12.08“新十条”发布后至2023.01.08一个月内接诊案例。

②缘于当前医务界病历记录工作迫切需要实事求是,故此其中病历内容为接诊刻下如实记录,“所见即所得”;按语部分则均为诊后整理病历时补充完成。

③处方繁杂时有加至十六味之多缘于其他原因,实非笔者本愿,敬请读者谅解。另外:本单位药房长年不备药物有生姜、白头翁、秦皮、饴糖、赤小豆、椒目、青椒、蜀椒、川椒、乌头、虻虫、柿蒂、淮小麦、石榴皮、赤石脂、禹余粮、皂荚、甘遂、大戟、芫花、巴豆、商陆、牵牛子等多种经方专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冠病毒感染”百案专辑(31-4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hi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