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养育一个懂事知礼的孩子,可面对提醒多次都不主动和长辈打招呼的孩子,很多家长甚是头痛却无计可施,到底该如何解读、认知和接纳孩子“没礼貌”的现象并加以引导呢?
今天有幸跟随大艺术家“柚子老师”参加幼儿园小朋友的“探秋”活动,地点选在一个很有意境的农场,孩子们在老师的陪伴下参观周边环境,了解农场文化。
我们过去时,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带领一队小朋友迎面走来,老师看到柚子老师(柚子老师是幼儿园的艺术总监),并没有要求孩子们打招呼,而是自己主动招招手:“柚子老师好。”有反应快的小朋友看到老师的举动,马上跟着招手礼貌地说到:“柚子老师好。”其他没有及时看到的孩子们也被吸引和感染,开心的一起喊着“柚子老师好”。
在一片落满黄叶的地面,摄影老师为两个孩子拍视频。
两个孩子最初相互配合不够默契,女孩儿有自己的想法,男孩儿也比较强势,总是发生争执。当孩子们不能很好协助自己时,那位摄影老师会耐心细致地讲出自己的要求,一次次尝试他们接受的方式,孩子们终于能够按照老师的安排来表现自己。
视频拍到一半时,两个孩子为谁拿着竹篮又起争议,小男孩儿竟然学着老师的样子和女孩儿沟通,最终说服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竹篮的使用。
很多时候,平和与礼貌不是言传给孩子,而是身为“印”角色的父母和老师用身教的方式去感染孩子们绽放自己。
印的作用在于给予和生助,而最好的“生”是让孩子看到生助者的美好进而有学习的愿望,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经常见到有家长为了让孩子跟长辈打招呼,不断催促孩子:“快,喊阿姨,怎么不说话……不能没有礼貌……”,这样的声音不但不会让孩子更懂事,反而让他们变得见人就躲。
让孩子成为有礼貌的人,更多时候是家长想让自己“有面子”,若真的为孩子考虑,大可不用刻意要求或苛责孩子。
木火结构的孩子不用提醒自然呈现热情状态,见人主动打招呼,既表现礼貌又很好展示自己。
而金水结构的孩子,尤其是癸水、辛金的孩子在不熟悉的场合不愿表现自己是正常现象,若被强迫“装礼貌”会让他们没有安全感甚至自卑,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与人打招呼的兴趣,变成真“失礼”。
相反,家长或老师每天的示范会传递一种习惯,不断感染他们,在不经意间他们会顺其自然开放自己。
作为家长或老师,做好自己,影响孩子,是最好的礼貌教育。
《后汉书·第五伦传》有言: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言传身教,是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言语行为共同起模范作用才有效。
面对孩子当下的“没礼貌”,不要焦虑、不安地催促或讲道理,毕竟允许孩子们先呈现自己的小心谨慎也是成年人的一种礼貌。
作为成年人,我们身体力行,孩子才会听从;只说孩子自己不做或做不到,孩子又怎么会听从我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