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历史专题精选历史有意思历史.地理.人文
尔朱荣为什么没有成为北魏版的曹操,却做了自掘坟墓的董卓?

尔朱荣为什么没有成为北魏版的曹操,却做了自掘坟墓的董卓?

作者: 亢龙无悔009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19:33 被阅读2次

    我看中国历史之三十三:北朝篇三北魏下

    尔朱荣为什么没有成为北魏版的曹操,却做了自掘坟墓的董卓?

                                     文  和运超

          北魏之所以衰弱好像应该归罪于宣武帝的皇后胡氏,我们一般习惯了将重大罪责推到某个人身上——俗话也常说“冤有头债有主”,假如是一个女人就更容易背锅,但复杂纷纭的历史现象从来没有那么简单。

          尔朱荣,是北魏后期历史上一个蛮复杂的人物。他的族别记载为契胡,后人认为是鲜卑化的羯族人。尔朱氏的来源是因为这一部落生活在尔朱川附近,就是今山西西北流经神池、五寨、保德县的朱家川。据说尔朱氏最初的祖宗尔朱羽健在道武帝拓跋珪时期主动投效,领着三五十人的小部落跟着拓跋珪征讨后燕慕容氏开始立功,很受赏识,之后世代都镇守北方边界,获封郡公。在道武帝以非凡严酷的手段“离散诸部”,整合势力的时候,这一尔朱氏能够侥幸获得世袭地位,绝对是一个奇迹,也可以看出拓跋珪对尔朱氏的信赖和欣赏。到尔朱荣接替父亲职务,他长得很英俊,也很聪慧,因此得到家族和属下推崇,所以,尔朱荣在乱局形成时很快脱颖而出,不是单纯的侥幸,他能得到有高欢、宇文泰、贺拔岳、侯景等等人物,他们要么投奔而来,要么是收揽的降将,哪一个不是独挡一面的豪杰?显然,尔朱荣迅速崛起有一定的手段。

          当时六镇起义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但为何会爆发这一大变,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并非每一次朝代末年都注定有起义爆发,简单粗暴的因果循环论并不是客观的评价。

          首先,六镇建立于太武帝拓跋焘征服北方以后,原本依靠强大武力镇守诸部。孝文帝将鲜卑宗室和朝廷中心南迁,从平城带走大部分武装力量,已经遗留下北方军力削弱的安全漏洞。尽管对北方并不算是从此轻视,每每选择皇帝器重的大臣坐镇北方,如前面提及孝文帝发掘了元叉的父亲元继。但客观方面,六镇本身肩负的镇守边疆需要,也在不断增强军事势力,那么,凡事都有利弊,从负面来说,六镇一旦尾大不掉,不论当地的边民还是镇守的军力,都可能会渐渐成为洛阳方面的严重威胁。

          其次,孝文帝在洛阳大力推广汉化政策,而六镇边民基本全是其他部族,各有习俗,或者倾向于鲜卑旧俗,即使汉族也都带着浓厚的鲜卑民风,例如高欢家族、杨忠家族和李虎家族,对北魏举国上下的汉化有抵触情绪,虽然没有突然发难,但在慢慢积累。

        第三,南迁以后的洛阳勋贵生活迅速腐化,对北方边镇又形成瞧不起等歧视态度,边镇出身的将领哪怕是豪杰,都很难获得重用和提拔。而且贫富悬殊巨大,洛阳宗室富得流油,捐献寺庙,开凿石窟等奢侈生活史不绝书,可北方边镇的百姓却充当杂役,出卖劳力,很多人就是充边的罪民,生活苦不堪言,遇到有点雄心壮志的豪杰就收揽民众,成为地方豪雄等待时机。

          还有一个非常隐晦的社会现实,那就是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深层用意下,留下的负面因素促使边镇与京师产生了冲突。例如孝文帝为何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尽管今天表面来说,都评价好的一面,孝文帝是出于仰慕中原汉式的文化传统,为了让百姓获利平均田地,为了管理地方乡镇云云。可这都是制度的结果,并非真正的动机。尤其均田制原本诞生在西周春秋之际,历史上那么多王朝也不乏明君,也没见有谁会使用均田制,为什么?这一制度空有平均授田的美名却从来不利于封建社会形成,为何孝文帝时隔周朝几近千年,还要反其道而行?严格来说,这是非常令人费解的现象。

          从汉末三国以来的所谓封建化已经基本完成世家大族对土地吞并,本身就是门阀阶层形成的原因,加上战事频繁,很多百姓失去田产成为门阀家族或军阀豪强的仆人、佃户或部曲。鲜卑勋贵是从北方边民的落后身份以武力进入中原,虽然建立王朝,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占据社会资源,因为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早已客观存在。当时北魏勋贵构成复杂,孝文帝为真正完成封建化,还要让鲜卑勋贵真正成为社会主人,所以才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其动机可以说煞费苦心。这一方式既遏制中原门阀大族和地方豪强的土地资源,又平复鲜卑勋贵的既得利益,再又获得各地百姓真正拥戴,例如通过三长制管理民间村镇,可谓是一石三鸟的高明政策。

        还是那句老话,凡事都有利弊。这一方式的负面因素,严厉打击了那些霸占土地的门阀豪强,其中当然就包括多年来凭借镇守边地而不断扩张势力的北方边镇。北魏建立百年,正是六镇军人豪强形成的阶段,孝文帝的改革恰恰挫伤了这些形成势力的诸多豪强,这也是最后他们会与洛阳朝廷产生巨大冲突一个十分重要而深沉的矛盾根源。因为历来分析六镇大起义都会提到他们与洛阳朝廷互相敌视的矛盾,然而究竟为何会形成敌对,渊源在哪里?始终没有说得明白。

          孝明帝正光四年(523),沃野镇匈奴首领破六韩拔陵聚众杀镇将点燃导火线。孝昌元年(525)初,胡太后和孝明帝利用宗室相助夺回元叉手里的朝政大权,派人遣使说动柔然首领阿那率十万众,自武川西向沃野,助北魏镇压拔陵。六月,拔陵围元渊(广阳王元嘉之子)于五原,元渊北走朔州(原怀朔镇),云州刺史费穆弃云中投尔朱荣于秀容镇。跟着羌族首领莫折大提和莫折念生父子从关陇的秦州起兵响应拔陵的义军。元渊遣于谨说降已经起义的西部高车酋长乜列河重新归附;阿那败拔陵于五原,大将破六韩孔雀阵亡。拔陵被迫南下,在阿那和元渊的夹击下,二十万义军为元渊所截降,拔陵主力失败,仓促成军的六镇大军瓦解,乱局初步摆平。

        北魏方面重新安置这二十万六镇各部族义军,但很快,部族首领杜洛周再次在河北境内揭竿而起。杜洛周集合兵力进攻居庸关,幽州都督元谭(其父赵郡王元干是孝文帝弟弟,很是得宠,死后陪葬孝文帝的长陵。元谭是第三子,早年入宫为羽林监,得到宣武帝赏识)连夜逃亡。跟着鲜于修礼(敕勒族鲜于氏首领)又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保定市唐县西北)起兵,遭遇战败。义军内部发生动荡,最终葛荣接管了这支义军,与北魏元琛、元融所部战于白牛逻,北魏军大败,元融被杀(元融是宗室大将元英的侄儿),后元琛在博陵被葛荣骑兵所杀,这个元琛就是那个大富豪河间王。孝昌三年(527)正月,葛荣攻克殷州(北魏后期新设的州,治广阿,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城东),十一月攻克冀州,十二月击败源子邕和裴衍,进逼邺城。

          这时,六镇流民大军形成杜洛周和葛荣两支最强的队伍,到武昌(528)元年正月,杜洛周攻克定、瀛二州。义军内部发生火拼,葛荣杀死杜洛周再次扩大势力,六镇义军已经发展到几十万众。山东之地也爆发民变,邢杲于六月自立为汉王,改元天统,后被元天穆和尔朱兆镇压,北魏各地都有民变出现。

          原本尔朱荣在北方准备参与平乱,关键时刻被孝明帝授予诏书,要他进京勤王。可很快孝明帝就被胡太后暗害,年仅十九岁。这一对母子再次上演宫廷皇室家族的悲剧,但是为何要到母子相残的地步,也是一个令人疑惑的谜团。一种说法是长大的孝明帝对胡太后软禁期间越来越荒淫的私生活感到不满。例如为了夺取元叉的权势,胡太后与清河王元怿勾搭,希望分元叉的权力,结果被元叉和刘腾先下手。胡太后之后又找元雍等帮忙夺回权力以后,却没有归政给皇帝的意思,而是自己掌权。胡太后为了稳固地位,大举诛杀大臣,孝明帝感到越来越荒唐,而且照此下去皇帝的位子也十分危险,才暗中设法招尔朱荣来铲除蛊惑胡太后的郑俨、徐纥等亲信,希望能帮助自己亲政。但消息还是走漏了,所以胡太后为了自保,居然就狠心毒害了自己儿子。   

          尔朱荣扔下北方乱局,匆匆奔赴洛阳大开杀戒,整个朝野就彻底一塌糊涂了。当胡太后见到尔朱荣时,还想要解释她为何那么做,可尔朱荣借天子亲授密诏掌控朝廷大局,根本不再把这个口碑已经极糟糕的皇太后放在眼里,将她和那个匆忙选立,本就和孝明帝没有关联的小皇帝元钊一起扔到黄河里淹死了。之后,尔朱荣再次借口文武百官对先帝(指遇害的孝明帝)不忠,大肆诛杀。《北史》、《魏书》都记载有一千三百多人,《资治通鉴》记载有两千人,反正上至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下至正居丧在家的黄门郎王遵业兄弟,包括被群臣新立的孝庄帝元子攸(为彭城王元勰的第三子,辈分上是孝明帝元诩的叔父,年纪只比元诩大三岁)的兄弟元劭、元子正等,全部干干净净,北魏宗室受到重创。因当时大臣被挟持西行到了河阴县(位于黄河岸边,三国时期的孟津),这一惨案史称河阴之变。不少古代史学家往往因此一举动评价,原本尔朱荣就算跋扈一些,也极有可能像曹操一样把北魏再支撑二三十年,这一自己往脸上抹黑的昏招,最后让他成了董卓一样的蛮横之辈。外有葛荣壮大的六镇义军,内有尔朱氏之祸,堂堂鲜卑拓跋氏建立辉煌一时的北魏王朝,已经基本走到末路了。

          以六镇流民义军迅速崛起的葛荣,是南迁洛阳以后的汉名,他是鲜卑族贺葛氏,也是怀朔镇的下层将领,起初跟着鲜于修礼起兵。鲜于修礼刚打了两场胜仗,很快就被混入义军中的北魏宗室元洪业所杀。元洪业以宗室身份会投身六镇义军,据说是得到专权的元叉授意,《魏书》《北史》中就记载:“以其党攻近京诸县,破市烧邑郭以惊动内外”“率六镇降户反于定州”,因此,像元法僧、元洪业等先后在地方作乱的本来就是元叉、元爪兄弟的同族兄弟。

          葛荣杀了元洪业为鲜于修礼复仇,然后接管这支队伍,不久又吞并杜洛周的义军,成为最大的义军首领,最后自称天子,建立齐国,定年号为广安。葛荣能壮大,当然也不是光靠运气。他先打败广阳王元深(前广阳王元嘉之子),进入瀛洲(今河北河间市),后杀死章武王元融(为宗室大将元英的侄儿,元彬的儿子),到达白牛逻(今河北蠡县),跟着逼近定州活捉元深,也将其杀死。后围攻冀州和信都几近一年。然后转战沧州,捉拿了刺史薛庆之。这时,尔朱荣所亲信的宗室元天穆为都督,领军前来讨伐,一面退走,一面围攻邺城。

          建义元年(528)夏,孝庄帝元子攸已经落在尔朱荣手里,原本高欢等希望尔朱荣自己称帝,出于时局稳定。或者也如史书上另一说法,尔朱荣想要遵循鲜卑旧俗,铸造金人失败,认为登基称帝不符合上天旨意而作罢,就决定重新扶持元子攸返回洛阳,并安排把女儿嫁给元子攸。完全掌控朝政的尔朱荣才将葛荣作为重要的对手。他以侯景为前锋,领区区七千人东出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葛荣声势正盛,居然十分大意,落入圈套。尔朱荣奇兵埋伏在山谷,亲自冲锋从葛荣的后方杀入,将葛荣一战俘虏,押归洛阳当众处死,三十万之众的义军一下土崩瓦解,冀、定、沧、瀛、殷五州其他一些余部骚乱都很快平定,尔朱荣的威望达到顶峰。

          不久,在尔朱荣诛杀宗室混乱中,逃到萧梁的北海王元颢带着南朝军队北伐。传奇勇将陈庆之与元颢一路北上,几乎战无不胜,一度攻入洛阳,赶走那个匆忙登位的孝庄帝元子攸,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等剩余宗室率百官迎元颢入宫。元颢改元大赦,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扶持元颢登位。陈庆之像是创造了一次伟大的奇迹,但终究属于太过侥幸,自身仅有数千人,长途跋涉之下,战力毕竟不断削弱,后方也再没有支援。

          元天穆、王老生等很快朝洛阳围攻而来,陈庆之力战,再一次攻克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尔朱荣十分惊骇,亲自集结更多人马,加上尔朱世隆、高欢等一起再反攻洛阳。陈庆之抵挡了三天,部队溃散。元颢守洛阳失败,逃亡三个月,被杀。陈庆之遭遇贺拔胜追击,最后化妆成僧人幸运逃回了江南。跟着尔朱荣又派大将贺拔岳、侯莫陈悦平定西北,用了一年时间,虽然各地人心动荡,尔朱荣毕竟算是依靠强大武力达成目标。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在朝廷内部的矛盾却异常尖锐。

          尔朱荣当时逼迫孝庄帝娶自己女儿为皇后,皇帝就已经非常不满。宗室将领元天穆却是尔朱荣的心腹,经常代表尔朱荣向孝庄帝索取旨意为家族子弟要官,孝庄帝非常坚决的反对,还说:“尔朱荣如果不愿作为臣子,那么就干脆把我取代了,只要还是大魏天下,只要他还是臣子,就不能这么胡作非为!”另一方面,他和皇后闹得也很厉害。元子攸经常与城阳王元徽、济阴王元晖业、侍中李彧(为元子攸姐夫)等人商议如何除掉尔朱荣。

          堂弟尔朱世隆曾经提醒,哪知道尔朱荣这时候十分自信,丝毫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虽然每次去见皇帝身边跟着至少三五十人,但因为怕授人以柄,还都不带武器。结果,永安三年秋的一天,孝庄帝埋伏兵士在明光殿外,遣使飞报尔朱荣称皇后刚生下太子。文武百官也络绎不绝地到府上道贺,祝贺尔朱荣荣升为外公。尔朱荣并不起疑,进宫探视,刚见到孝庄帝才问起情况,外面就有人提刀冲进来,大乱起来,亲信元天穆为保护尔朱荣死在乱刀之下。跟随尔朱荣入宫的十四岁儿子尔朱菩提及三十多个护卫全被伏兵所杀。

          尽管一代枭雄成功被忍辱负重的孝庄帝除掉,但威胁朝廷的尔朱家族并没有被消灭。尔朱天光是尔朱荣侄儿,本来奉命都督雍岐二州诸军事,领着贺拔岳、侯莫陈悦两个大将平定关陇,独当一面。听到尔朱荣遇害以后,很快带兵返回,还联络尔朱世隆要一起攻打洛阳。这时,坐镇晋阳的尔朱兆先一步攻入洛阳,屠戮北魏宗室,带走孝庄帝返回晋阳,将他杀死在佛寺。而且,尔朱兆也和叔父尔朱世隆翻脸。

          而原本占据洛阳和征讨东面的是尔朱世隆和尔朱仲远,他们是兄弟。西面是尔朱天光,算是三分天下,但尔朱天光拉拢尔朱世隆,因为世隆原本在家族不受重视,如他提醒尔朱荣小心行刺被当做耳旁风。洛阳大乱以后,他害怕被杀,保护尔朱荣妻子家小偷偷逃走,与兄弟尔朱仲远汇合。虽然尔朱世隆胆小怕事,但他借着尔朱家族的声势,多行不法之事,之后随着高欢与尔朱氏翻脸,加上尔朱仲远、尔朱天光相继失败,尔朱世隆遭到叛将斛斯椿的诛杀。

          尔朱仲远起初也赶赴洛阳为尔朱荣复仇,孝庄帝希望有人能够抵挡,但都被打败,甚至派出的贺拔胜还投靠了尔朱仲远。但随着尔朱兆进入洛阳以后,两家合作不愉快,尔朱仲远等就离开去了大梁(今河南开封)。但尔朱兆拥立的节闵帝元恭还是任命尔朱仲远为东面的骠骑大将军,徐州刺史、东道大都督,加封彭城王等一系列头衔,希望稳住尔朱仲远。

          尔朱仲远虽然接纳官职,却不去洛阳朝见皇帝,而且更加肆意妄为,诬陷无辜的豪门富户,诛杀他们抢夺财物,搞得民怨沸腾。永熙元年(532),尔朱仲远移屯东郡,与尔朱度律等抗拒高欢。尔朱兆领骑数千人自晋阳讨伐,高欢的部下王纵离间尔朱仲远与尔朱兆,惧怕尔朱兆加害于他,又狼狈逃走。尔朱仲远与尔朱天光等于韩陵之战中失败,尔朱仲远投奔南朝萧衍,后来死于江南。而尔朱天光在逃亡途中又遇到斛斯椿,被其擒获交给了高欢,在洛阳被杀,年三十七岁。

          整个尔朱家族一度迅速崛起,却又匆匆落幕。长期以来对尔朱家族的评价都比较负面,尽管对尔朱荣一度平定乱局,其军事方面有过一些称赞,但迅速的倒台主要还是内部矛盾,包括高欢这一属下倒戈,足以显示尔朱氏试图废立和新创帝业的危机。单纯指责尔朱氏的野蛮落后,显然不合实际。尔朱氏的兴衰依然应该放在整个北魏政局转变,鲜卑族和其他部族的融合与摩擦当中来考察。

          北魏统一北方的前期,像关陇地区的卢水胡等其他部族一直反复不定,而尔朱氏本身就是侥幸躲过道武帝“离散部族”政策的其他部族酋长,是十分特殊的存在。到孝文帝南迁,尔朱氏获得京师入朝和返回北方守边的许可,在北方继续享有一定征召权力,为后期扩大势力奠定了基础。尔朱氏的权势增长问题夹杂在北魏后期六镇边地和洛阳朝廷矛盾的发展中,作为鲜卑化的羯族首领,尔朱荣原本十分小心谨慎结好洛阳权贵,但随着六镇问题爆发,尔朱氏本来以讨伐反乱为“正义王师”,因此身边才集结众多六镇豪强和边民投靠,成为一时的豪雄。

          随着平定乱局,尔朱荣家族和身边那些以平乱起家的军阀(像侯景、高欢等),促使他不再是先前镇守一方的边将,成为统领强大势力,追求更高目标的集团首领。因此,孝明帝迫于无奈之时才会想要征召尔朱荣拯救没落的社稷,指望一个边地外族出身的尔朱荣成为忠心为国的“股肱大臣”!虽然已经不可能揣测孝明帝究竟怎样的心境,但凡历史上的所谓密诏都惹人猜疑。史学家魏收是北魏末年出生,《魏书》却是在北齐时撰写,魏收年轻时曾在掌权的尔朱荣身边效力过,有一段接受尔朱家族金钱让他写赞美尔朱荣传记的公案。尽管受贿的可信度不高,魏收的笔下也并没有献媚尔朱荣的迹象,但无法否认一度与尔朱家族关系比较密切。

          尔朱荣以受孝明帝皇命号召,打着皇帝旗号大肆铲除辜负先帝的文武百官,并以强大的武力控制混乱的朝局,可一旦尔朱荣无法掌控局面(如突然死掉),这些势力就各自为阵。尔朱荣形成的这一军阀集团,本就以家族势力,北魏臣服势力(元天穆与尔朱荣关系极好),北方豪强势力和六镇臣服势力几大力量组合而成,关系错综复杂,也极不稳定,显然是勉强维系的平衡状态。而南迁以后的北魏朝廷力量则虚弱到极点,这种情形好像又回到太武帝时代那种仓促统一在强大武力之下的局面。

          孝庄帝刺杀了尔朱荣,平衡的支点被打破,整个局面就崩塌了。表面上历史好像循环了一次,但发展趋势却又不大一样,北魏强制推行的汉化遇到了一个反弹,所以,尔朱家族、高欢、宇文泰等这一批,全都是北方边民部族势力新贵。尽管整个北魏的汉化风潮取得巨大成效,但随着尔朱家族崛起的边疆军阀进入中原,边地与汉地既敌对又融合的新趋势到了一个新阶段,扭转了之前强行汉化一边倒的趋势,民族融合才形成一种平衡态势,所谓中原百姓接受部族文化也成为一种趋势,显然北齐、北周直到隋唐都是这一段民族再融合的产物。

    2019年元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尔朱荣为什么没有成为北魏版的曹操,却做了自掘坟墓的董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iz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