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然

前些日子有些模模糊糊地明白:原来当一个人有了目标以后,他所做的所有事物都为了离目标更近一步。好像所有的知识层面都连在了一起。
如果说,人生就像长跑,有起跑点,那我的起跑线真的太低了。
那日,我去饭堂吃饭,戴上了耳机,打开了益伴开始听书,我突然对“学习”这两个字开了窍。
学习真的是一个人的事情,也是终身性的。一个人的学识真的决定他会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与自身。
以前吧,虽然在学习,但那也不叫学习,那叫职业读书。从不主动,也不存疑,更不愿意费上几分脑力。
虽然说现在也不怎么刻苦,但是几乎所有我所学都是自己愿意,自己主动去接触与探寻的。
但是想要成为什么厉害的人物,还远远不够,时间太快了,学习的效率也太低了。
从我接触“开源”这两个字开始,我清楚的意识到学生与职场是不应该存有清晰界限的。
我不是说是社会给我们的界限,而是说我们自身处在校园的环境下,却从来都不敢走出校园。被人下定义为学生,然后自我下定义为学生,后来已经习惯麻木了。
渐渐地认为以后总有机会,什么都不敢去做。
我觉得吧,学生这个身份应该是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试错机会的,而不应该成为自己限定想象力与行动的囚笼。
想起军训师兄跟我们说的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他说:“在大学,要为自己寻找机会,去试错。因为这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以后犯错了就是犯错了,无可辩解。”
很多人一当学生当了很多年,就被定义给框住了。我们总是觉得很多东西都不是学生该干,而是社会人该干的。
虽然说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但至少有一部分学生会这样。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有人在背后鼓励与支持我们去认识,去尝试,去实践新事物。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能不经意间表露出来。想起第一次老师让我们注册公众号,然后在上面发表文章,很多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我在那之前都没想过我应该去做公众号,我觉得那是别人的事情。不管是拍短视频,还是开淘宝店,我们在没尝试过之前,也觉得是别人的事情。
就算是老师让我们做清晰的职场规划,大部分同学仍然直接copy网上搜索而来的内容。为什么呢?我以前从来不问自己。
因为此时的我们仍然没有开始做好身份转换的准备。我们潜意识仍然认为这是别人的事情,不敢去思考未来,对未来规划茫然不已,即便我们已经是将要踏进社会的人了。
一切都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已经一步一步向我们走过来。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有底气,我能主动,我能自信,我能进步。
而不是所有一切都像从前一样,未来得及准备好,像一只鸭子一样一次一次被赶着上架。
那些被安排的日子,真不知是在过自己的日子,还是在过别人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