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何物?南柯一梦罢了
爱情为何物?梦中的造物罢了
麦斯·米科尔森,丹麦最性感的男人,同样,也是演技出类拔萃的男演员。
在北欧的电影历史里,演员多以冷峻、忧郁、清冷、高雅著称,他们身上的特质时常被电影捕捉,被塑造成多种形态的美感。
如艳绝世界影坛的英格丽·褒曼、葛丽泰·嘉宝;又如冷艳的伊莎贝拉·罗西里尼,而今在好莱坞闯荡的北欧演员,也不乏像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丽贝卡·弗格森、艾丽西亚·维坎德等实力与美貌并存的优质演员。
中国影迷亲切的称麦斯·米科尔森为“麦子叔”和“拔叔”(曾出演过美剧《汉尼拔》),除了对他个人魅力的喜爱,也包含着对他演技的赞赏。
他是世纪之交丹麦电影发展新的黄金期所造就的一颗巨星。在好莱坞类型各异,却多为阳光俊朗的男演员中,他的冷峻和多变的塑造能力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
《狩猎》中,他的一个泪眼回眸,夹杂着无奈、心酸以及愤恨,《007》中,他的阴狠和狡黠也善于通过一双魅惑力的双眼来表达,都说演员要善于用眼神传达情绪,而米科尔森则是擅于用眼神表演的演员,当你注视着他的双眼时,会发现他早已融入了某种角色,随之会把你带入到他所创造的空间。
《狩猎》 《007:大战皇家赌场》我总是很喜欢特质突出,表演动人的演员,米科尔森横跨欧洲和好莱坞,在今年欧洲电影节中,他再次凭借《酒精计划》拿下最佳男主角桂冠。
那一年,麦子叔手捧戛纳影帝桂冠而自约翰尼·德普因为“家暴丑闻”被《神奇动物去哪儿》除名后,影迷强烈推荐他出演灵魂人物“格林德沃”,这可能是头一次,人们共情的把角色和演员联系在了一起,并且为之欢呼雀跃,有了麦斯·米科尔森,似乎不再担心“格林德沃”会失去原本的价值。
目前,华纳官方并未回应,但麦子叔很乐意接受这个角色,我们相信他的演绎会焕然一新。如果你还不知道麦斯·米科尔森,不妨从这部《酒精计划》开始认识他,这同样是部出色的电影,绝不仅仅只是麦子叔的功劳,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也是丹麦不得不提及的导演之一,除了挤进豆瓣Top250的《狩猎》,他还拍摄过《远离尘嚣》《公社》《家宴》等片。他对于人物塑造一向都很立体,而且善于挖掘人物内心情感。
《酒精计划》是他和米科尔森二度合作,也是他这几部作品中唯一用喜剧方式所呈现的剧情片,但此次“喜剧”的呈现并非常人所认为的“喜剧”,而是一种乐极生悲的体现。
生活系的电影最注重的是细节,哪怕平静,也能通过细腻之处展现生活的精华,都说拍生活片英国人最在行,在今年冷门佳作中,《普通之爱》算是一股清流,不喧嚣,不另类,润物细无声的处理足以打动人心,同样推荐给大家。
电影《普通之爱》可《酒精计划》依然有一套完整的剧作体系,起承转合,因果起源,矛盾冲突缺一不可,只是怎样平衡和消融在我们惯常的生活中并非易事,而且本片借用“酒”这一物品来引导故事和角色走向,看似是普通的生活群像,实则像一把利刀,切入了生活的心脏,挖掘出人到中年的困惑和麻木,也加深了对时间的理解。
这是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对生活的注解,前几日,恰巧看到一条电影新闻:
导演在拍摄《酒精计划》的第四天,女儿遭遇车祸去世,他坦言自己生活被毁掉了,当时想的是电影拍下去毫无意义,可不拍下去也无意义,所以他仿佛得到一种生活启示,那便是为了已故的女儿拍下去,把这部电影献给她。
因而我们能在电影结尾处看到“To Ida”的序幕,那是他女儿的名字。
电影背后的悲剧令我们多少感到惋惜,但从现实状况来重新看待《酒精计划》这部电影,会发现这更像是导演和生活的和解,现实无法预料,只能通过电影来释怀。
中产阶级的电影不好拍,四个男人的戏码更不好拍,况且还是四个无聊作死的中产阶级男人,在学校里每个人都是老师,工作了几十年,早已对工作感到厌倦;
以“马丁”为例,教的是历史学,最是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学生成绩直线下降,引得家长们开会声讨。
而他的家庭也出现了裂缝,妻子常常夜班不归,两个儿子已经不再需要父亲,剩下的,尽是自己在夜晚的孤独和悲哀。
人到中年,的确无奈,工作上的麻木,家庭的不协调,导致他找不到突破口,直到他和同事们痛饮了几杯后,才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
电影其实并没有玩什么花样,反而非常平铺直叙,只聚焦在人物的情绪中,一直牵引着观众,这样的表现手法会让观察者变成参与者,甚至会引发一些思考共情,想着如果人类血液酒精浓度达到0.05%会感觉到更幸福吗?
这是由同事所提出来的议论,四个男人抱团埋怨,最后商议的结果必然是达成一致,多数人认为“借酒消愁”的主题似乎有些老掉牙,但其实他们忽略了本片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
“酒”一向被视作欢愉、超然、陶醉的代名词,同时它也承载了很多副作用,如迷失、罪恶还有消沉。亦如生活的两面性,苦乐参半,笑泪交织。
可谁都是第一次经历人生,谁都是在生活中遭遇惨败慢慢学习。
马丁和他的三个朋友,本意是借酒抒怀,他们不是酒鬼,只当做一种情感抒发的调味剂,不超过0.05%的酒精让他们找到了内心沉睡已久的激情。
他们逐渐在课堂上找到自信,历史老师用天才都是酒鬼的主题获得了学生们的青睐;音乐老师用适量的酒精帮助考试紧张的同学获得高分;体育老师以幸运的姿态赢得了一场球赛;心理老师把酒精当做论文进行深度研究。
我很喜欢一位影迷所写,他说四位老师代表的是人的一生,体育老师代表人的身体,历史老师代表人的记忆,音乐老师代表人的创造,而心理老师则寓意人的精神。
人的一生,被迫成长,被迫成熟,经历时间的变幻,对于内心的解脱时常无助,借由酒的浇灌来唤醒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岂不知,再淡的酒,一天天喝,也会成为生命所依赖的毒药。
所以本片看上去是阐述中产阶级生活的一团乱麻,实则加深了对时间的指责,也加剧了对生命的思考。
导演温特伯格用开篇南柯一梦的感叹来比喻生命的无奈,就像他女儿去世的消息一般,他在剧作上设定了体育老师看透了生活本质,欣然赴死的安排,也打开了导演本人对生活的心结。
而在最后那一段释放真我的舞蹈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起承转合,喜怒哀乐,说到底,酒精可以稀释忧虑,同样可以摧毁人生,愿意选择生存还是灭亡,这都是人逃避不了的选择题,最后你还不是要一样拥抱生活。
对于某些人而言,酒精带来的更多是自我的审视及彻悟;而有的人徘徊在原地,不增不减;有的人重建了幸福,而有的人潇洒地离去。生活也的确如此,有人醉了,却也清醒着,有人醒着,也像醉了。
这样的生活,你究竟要怎样去度过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