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天》| 不仅仅是关于诗和远方

作者: 563c6f1cae51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0:34 被阅读83次

    其实我进电影院前一秒都对《七十七天》没抱什么期待,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主打的那些概念:诗与远方、自由与梦想,这些词早就像是变质的水果,经不起把玩,邪风一吹,立刻腐烂。

    但是预告片里拉萨的美丽壮阔,还是让我走进了电影院,看完以后,我觉得这部电影超过了我的想象。

    《七十七天》改编自旅行作家杨柳松徒步穿越羌塘无人区的真实故事,有人说电影故事线单薄,没什么叙事的技巧。但是真实,本就有万钧之力。

    而作为更加艺术化呈现的电影,也没有辜负拉萨,没有辜负羌塘,没有辜负人本身。

    『我就想干一件自己想干的事』『为了自由,为了远方』

    没错,这些词,已经被说到麻木,几近庸俗,我们有太多粗制滥造的伪情怀,密集到令人窒息。

    但我依旧对完美的诠释心怀敬畏。

    直至20世纪70年代,羌塘无人区在中国大陆的版图上都是一片神秘所在,被称为“生命禁区”。时至今日,进入过它的人仍寥寥无几,更别说像杨柳松这样只身横穿并平安回归。

    这一路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主人公被漫天黄沙淹没,与龙卷风赛跑,同野狼搏斗,他好不容易熬过了漫长的干涸,紧接着迎来融雪性洪水。他不仅同自然搏斗,还要一次次战胜自己的犹豫和胆怯。在满天满地的雪山中,你看到的是一个人孤独却决绝的背影。

    主人公无数次死里逃生,靠的只是不屈不挠的毅力。

    这是一切英雄主义的源泉。

    我们或许会疑问: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但是,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没有什么目的,在电影里,主人公说:人生能有多少天,是按自己的想法活着,我只是想干一件自己想干的事。尘世的命运无处可逃,但是我们仍然有撕开命运缝隙的可能。只要我们拥有超越常人的勇气和意志,我们就可以给予命运反击。

    我觉得这是电影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事。

    它不仅仅有关梦想与远方,还关乎人的意志和对生命、自然的思考。

    电影里的羌塘,美不胜收。

    你从上空俯瞰这浩瀚沙漠,苍茫水域,巨峰林立的山脉,你会觉得依托在山、沙、盐碱组成的底座上,生命只是像瓦砾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的,在夹缝中滋长。在这块狭窄的背景前,历史上发生过多少人间悲喜剧,产生了多少爱与恨。但是在大自然的浩瀚面前,无足轻重。

    文明,人类,生命,夕阳余晖似的脆弱,一次火山爆发,一次海陆变迁,一场风沙都可以使它毁灭无遗。唯有人类战胜困难的意志却是永恒的。

    在电影的后半段,主人公在洪水中救起了一只小狼,后来那只小狼一直跟着他。在经历了一次龙卷风以后,主人公的所有装备都被摧毁,弹尽粮绝。他可能会死在沙漠里,饥饿不断摧毁他的意志,他无数次看向身边的小狼,但是他没有选择吃掉它,那是人类高贵的尊严。

    电影的最后,我们并没有如愿看到主人公走出羌塘无人区,露出胜者的微笑。在见面会上,我问了导演这个问题:这个结局有什么含义?

    他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走出无人区,还有一些人他们再也没有出来过。但是在电影里,主人公的身影,他的疲惫和坚强,可以代表每一个人。我们向他们表示敬意。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这样的故事,因为我们是普通人,我们渺小、不完美,我们囿于尘世、厨房和爱,我们习惯了不得已,但我们总是在心里某个小小角落里,保有对世界的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十七天》| 不仅仅是关于诗和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yx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