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作战篇

作者: 浅Ci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20:54 被阅读102次

    庙算过后,发现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已达到,就可以发动战争了吗?非也,孙子追求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种全胜思想。是故贸然作战绝非孙子所提倡,庙算过后还需讨论战争的影响以及如何胜敌而益强。

    一.巧久不如拙速

    那么孙子提出这一原则的原因何在呢?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什么意思呢?简单点来说就是,打仗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打仗要速战速决,拖久了,军队疲惫,攻城力量消耗殆尽,国家财政出现困难。古时冷兵器时代,打仗尚且日费千金,今时各种武器装备日益先进,日费亿金不止,所以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战争只会自取灭亡。但是有了经济基础,毫无节制的发兵攻打他国,长久的战争也会把国家拖垮,所以兵贵神速。

    因为长期的战争把国家拖垮的不在少数。苏联的解体与冷战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长期的军备竞赛,注重重工业而轻轻工业,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国内民声怨道,百姓食不果腹,开着直升机去排队买吃的,岂不是笑话,解体只在朝夕。

    英国在二战前,是世界老大,日不落帝国名副其实,但经历过一战、二战洗礼,对国内经济和政治造成巨大影响,使英国在二战后迅速衰弱,反而美国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迅速崛起,当仁不让的成为世界老大。

    实力强大如美国,也差点因为久战吃过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对越南发动战争。越战中美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国内兴起大范围反战游行,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倘若一直打下去,最后也只会两败俱伤。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打仗造成财政枯竭,民不聊生,其它诸侯或者其他政治势力会伺机动乱,发起战争,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打仗要速战速决,久战而国利者未有。

    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作为政治的一种手段对政治有重大影响,历代多少兵家军事家作战时,都要将“黄雀在后”纳入考虑之中,怕诸侯乘其弊而起,否则到时候国内政治不稳,战争也就失去了意义。

    围魏救赵就是这一思想最好的解释。站在魏国的角度来想,魏惠王派庞涓率军攻打赵国以报失去中山之地的旧仇,当精兵全在攻打赵国时,国内兵力空虚,就被齐国利用攻击魏国,魏国军队班师自救,疲惫劳累,又被齐国严阵以待,自然溃不成军。曹操在听说东吴周瑜去世想攻打东吴时却因后院西凉之兵攻打,无奈撤兵东吴。所以战争考虑的是全面的,首尾兼顾,无后顾之忧方可考虑出兵。

    战争打久了,对局势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兵贵神速,那么可能会有人说,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提出的“论持久战”是否与之矛盾。其实不然,持久战是战略上来讲的,当时抗日战争中,我方处于弱势地位,只能以时间来换取空间,但是在一个一个的战役中,我们也是速战速决的,比如游击战、运动战。但是站在日方角度,他想速战速决,我们偏不让,弱势地位就在整个战略上打持久战。孙子所言速战速决是在有了一定综合实力的基础之上,弱守强攻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知道了用兵的所有坏处,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好处。生活中也是这样,趋利避害是所有人的共性,但是只知趋利却不避害会导致很多悲剧发生。有些人投资股票,根本就不了解股票行情,对股票知识一知半解,也不关注股票新闻,前期的准备一点都没有,只看到有些人利用股票赚了些钱便眼红,随意瞎买一通导致被套,还不及时止损,一陷在陷,更有甚者因为这卖房跳楼,这就是只知其利不知其害。

    二.胜敌而益强

    因粮于敌,以战养战。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简单点来说,就是打仗不要一再征兵,不要多次从国内运输粮草,那吃的怎么解决,吃敌国的粮食打敌国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在外征战,远距离运输粮食,国家和百姓都会贫困。在军队驻扎的旁边,粮食卖的很贵,百姓就会财力枯竭,为保证供给就会急征赋税,百姓就会更穷了。于私,百姓财务耗去七成,于公,战车战马武器等公家资产耗损六成。所以就要将粮食供给想办法在敌国解决,在敌国吃一钟相当于本国二十钟,在敌国耗损一石饲料相当于本国二十石,这是因为运输粮草来回路上也还要耗费粮草,不划算。

    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发明了木牛流马来解决粮食运输问题,但是仍然因为粮食供应不上等问题,大业未成病死五丈原。古时打仗粮食等后勤保障问题非常重要,官兵吃不饱还怎么打仗啊,所以一旦粮草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军心不稳,军队大乱。

    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弱胜强,就是因为曹操出奇兵偷袭乌巢,也就是袁绍粮草所在之地,烧其粮草辎重万余车,粮草一毁,袁绍军大势已去,投降曹操,此战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粮食等后勤保障问题对战争至关重要,所以孙子在《计篇》中专门说了“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专门强调了法,其中主用就是指有关各种军需物资后勤保障的制度。我们看电视剧有时候也能从中窥探一二,有的朝廷官员腐败,贪污战争所用粮草资金致使战争军需供应不上而失败,或者摧毁或者抢劫敌人的粮草等不一而足。既然远距离运输粮食耗费巨大,所以就因粮于敌,减少自己损失,利用敌方资源来达取自己的目的。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胜敌而益强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因粮于敌,一种就是取敌之利,获取敌方的战车武器俘虏等。靠什么来获取呢?一靠士兵的愤怒杀敌,二靠财货奖赏士兵。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大的,当愤怒到极点,就无畏生死,所以有些地方恐怖分子就被教育的及其成功,使自己成为人肉炸弹。奖赏先得者,鼓励士兵勇敢作战,比较容易理解,人都是趋利的。

    抗日战争中,因为对日的仇恨,人民自发从军,扛起武器加入战争,因为心中有和平的信念及对日本侵略的愤恨,所以出现了很多仁人志士,无畏生死,勇敢奋战。同时在抗日战争中,中共通过战争夺取敌人的枪支弹药、衣物等来补给自己的不足,同时善待俘虏,为自己所用。

    抓获的俘虏,可谓是双刃剑,有利有弊。好处是调教的好,可以充实自己这方的军队,扩大军队数量,也可以利用俘虏获取敌方情报,使敌人处于败势。但是俘虏因为不是自己人,容易叛乱不好控制,不杀不好处理,还要供他们吃穿住用,所以古时打仗对待俘虏大都坑杀了事。但这也造成一种问题,一旦攻城被破,成为俘虏就会被杀,所以敌方士兵都会奋起反抗,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为何不拼死一战呢?所以要想战胜敌人就要花费更大的力气。

    三.知兵之将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千金难求一良将,优秀的将领总是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一。知兵之将更是难求,如何激励士兵,如何确定先得者,如何做到公正无私,所以古往今来,想要成就大事业的君主总是求贤若渴。齐桓公不记追杀之仇,拜管仲为相,争霸中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曹操光脚迎许攸等,都展现了对贤才的尊重与追求。

    所以精通用兵之道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是故人才很重要啊,当今每个国家都有智库,也就是出谋划策的智囊团。每个企业都追求有能力的人才,不惜重金以求。

    综上,《作战篇》讲了速胜之利及久战之害,提出了“兵贵速不贵久”这一速胜思想,同时讲了胜敌而益强的方法,及知兵之将的作用。生活中对于学习或者是工作,经验的获得或者是技能的培养战略上讲都是长期的,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学习,但是具体到每一步,都要速战速决,拒绝拖沓,今日事今日毕。靠目标激励,激情学习,定一个小目标,达到后就给自己一个奖赏,没达到惩罚一下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在竞争中学习对方的优点,来使自己胜敌而益强。

    总之玩的时候就认真玩,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工作的时候就认真工作。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作战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zl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