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繁姐/文
愿你的生活有一束光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个概念“穷人家的富二代”,是指在贫穷的家庭里,父母省吃俭用,将钱全留给孩子,舍不得孩子受任何委屈。结果是这样的孩子吃不得苦,花钱大手大脚,年迈的父母还不得不为他打理生活的吃穿住行。
这让我不禁思索父母与孩子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
前段时间新综艺《我家那小子》里的朱雨辰因为他的妈妈又“火”了一把。虽然朱雨辰已经40岁了,但在妈妈眼里他大概只有4岁,她对儿子的生活管控,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她的宗旨:“不管儿子走到哪里,都会给他一个温暖的厨房。”
“我的同事和我周围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的。”
“我没有自我,完全没有自我!”
为了儿子,这位老母亲真是劳心劳力。但是这种方式是真的在帮助朱雨辰吗?恰恰相反,朱雨辰和他的姐姐都为此变得恐婚,而且他们面对妈妈,就是心累。
不知道你儿时是否有这样的经历,譬如作业没做好、考试不及格、没好好吃饭等等,父母都会体罚你。父母们信奉的是古人圣贤的教导方式“棍棒之下出孝子”,核心理念是用武力驯服孩子,让孩子听话。
也许对你是有一定作用,但是在接受改变的同时,你是否心生不忿,内心嘀咕“你小的时候做到了吗?就知道说我”。
对于现在适婚的年轻人来说,每逢过年过节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恐怕排在首位的是父母们的催婚。
“对象找到没?”
“得赶快找个人结婚,不然好的都被别人挑走啦!”
“我给你安排了一个对象,你可得好好抓住机会!”
弄得每到这个时候,本来是开开心心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你却像过街老鼠。
如此种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归其原因,彼此界限不明。父母们往往越界,来干涉子女。
就像气球,里面充满气体,它能在外面自由的飘起来。气球里外间就是界限。一旦戳破这道界限,就成了泄气的球,自然是不能再活跃起来。
父母和子女之间就是需要这一道界限。
这道界限是关怀而不干涉。
子女长大了,他们需要自己去经历生活的艰辛。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这个时候,不是要父母代表孩子去帮他们解决问题。人生就是一场不断试错的旅行,如果父母代替了,那只是父母沿途看到的风景,而不是孩子们。
这道界限是分享而不教导。
经常会听到父母们这样说“你年轻,你不知道,依我多年的经验,你就应该这么做!”这是在剥夺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只有经历才懂得,哪怕会撞南墙,但是也许对孩子们而言,会从中得到和父母不同的经验呢?
父母可以和孩子们分享自己曾经的经历,他们作为过来人,确实可以给孩子们借鉴的经验。孩子们可以因此避免一些雷区,然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做出判断,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道界限是做陪伴着和倾听者,而不是决策者。
通常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在拼玩具,但是没有组建好,这时候父母一把抢过来帮忙做好了,这时候的孩子很是沮丧,顿时失去了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孩子想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他们也渴望这么做,但是父母直接剥夺了他们经历的权利。
父母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做,如果他们有要求,可以和孩子们沟通他们遇到的问题,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过程。在彼此相伴的人生里,尽量少些期待,多些界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