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817491/9ca5afe4b352bc23.jpg)
昨天坐汽车回家。路上比较平静,不拥挤。但,车上有些嘈杂。
我是个耐得住清寂的人,却难以忍受嘈杂。但,很多时候,不得不忍受。
路上经过一个隧道的时候,莫名的有点怕。因为我想起来河正宇的电影《隧道》。
至今还觉得那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
河正宇演得男主角在女儿生日那天,买好蛋糕开车回家。不想路上隧道塌陷,他困住了。只得依靠有限的一点食物和水坚持等待救援。
他也等到了。
但是因为工程队判断失误,辛苦开挖的援救地点错误。导致他苦等了两三个星期,却又不得不再陷入深不见底凶险莫测的等待。每一秒钟都关乎他的性命安危。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17491/77090c564381b241.jpg)
更何况,救援施工队本身出现了人员伤亡,引起了舆论的争议。这时候,我们观众和男主角同时面临一个问题:救援的成本问题。
面对一个可能已经死亡的普通人(不是政客要员,不是明星,不是为国争光的金牌英雄),是否还应该付出人力物力财力,而冒着再有人员伤亡的危险,旷日持久的去救济?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17491/40d6ff59eb4de324.jpg)
很多人心里都有答案,那就是:放弃吧!
这里面,有伤亡施工队员的家属、现实的政客、还有疲倦和冷漠的大众。
幸而,施工队长的坚持,成了唯一亮着的星芒。正是这一点星光,给了男主角坚持下去到第重见天日的毅力,是他唯一的希望。
这也是无数陷入绝境人的希望,也给了所有人对于生命的尊重。
这一点希望虽然微小,却如此力量强大。让一个个奄奄一息身陷暗夜的人,靠着精神力量抵抗黑暗,跟时间和绝望拉锯到最后一刻。
因为他们相信,也许有那一个人,会为了一条命,不计成本,负隅顽抗,抛弃非议,坚持救援。
这部电影重在讽刺,但也歌颂了这种希望的力量。
崔永元在他的书里提到他采访过一个农名工,因为事故被压在建筑物的废墟里(还是矿井里?),这个农民工也是在里面坚持了一个月有余。
实属罕见!
崔永元问他,是什么让你能够在下面待上这么久?农民工说:因为我知道我父亲在上面等我。
就是这一丝牵挂,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但其实,往往是我们没有发觉,自己拥有的比想到的多很多。
且不说,任何微小的努力,坚持做都有复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留意观察,其实你很可能不知道,你的一些鼓励,一些温暖,竟然是别人生活里的雪中送炭。
现在我追着看爆文特别多。但有的时候,看到一些文章,觉得真的心里非常不舒服。
哪怕是十点读书这样我一直还比较喜欢的自媒体,我们普通读者也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吸收好的,对于不合适的有所取色。
为什么?
我看到很多所谓的爆文(虽然我也在学习其写法),但不得不承认,有些何止是鸡汤(鸡汤起码还有点营养),它们就是精神鸦片。
它们迎合人惰于努力和拼搏的精神,蓬勃的活力。它鼓吹随缘,随遇而安……这些应是七八十岁读的东西,这些让想要偷懒,意图放弃的人逻辑自恰的说法充斥其间。
看一篇,可以按摩自己容易受伤的心灵;看两篇,可以抚慰日渐颓丧的热情。看多了呢?
……南山如旧,人比黄花瘦。
青年人(广义的),贵就贵在一股朝气和热血。
他们正是拼搏、坚韧、奋斗、质疑的年龄。他们更应该发声,更应该思考,更应该磨炼。而不是犬儒,不是“随缘”。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天并没有给普通人准备多少丰厚的资本,很多的幸福并不会有人拱手奉送。所有我们喜欢的,我们想要的,都必须靠自己去争取,最最起码,保护好我们最基本的“资产”。
连爱丽丝童话里都说,你必须不断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即使是普普通通的朋友关系,也被证明是经营出来的。就像李笑来的方法,他会记录下自己与朋友沟通的时间和频次。如果两个人都不相互挂念,他会是先拿起电话的那一个人。
很多的“相忘于江湖”,是败给了自己的怠惰和人性弱点中的猜疑。不是吗?
保持警惕,不被一些为了营销目的而迎合人性的文章洗脑,是一个良好青年(&中年)必备的自我修养。
(剧照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