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素心,我感觉自己在工作中一直都提心吊胆,但也不知道为什么?
工程师小雨因为工作压力大,感情也不太顺利,前3个月情绪持续低落,不想上班,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失眠健忘,整天提心吊胆,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前来咨询。
@素心人生设计:认知模式表明,个体对情境的解释,而不是情境本身,会影响个体随后的情绪、行为和生理反应,而这些解释常常以自动思维的形式出来。
自动思维是什么?
它是自发涌现的一连串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有。它通常是简短的、稍纵即逝的、以“速记”形式出现的、以语词或图像的方式呈现的想法或念头。
例如,同样是接到复杂的工作任务,积极的人出现的自动思维就是“这是个锻炼的好机会”,情绪也是兴奋的;而消极的人出现的自动思维就是“领导是不是针对我,给我布置这么难的工作”,情绪就会变得很低落。
咨询师所关心的是识别功能不良的自动思维,因为这些思维歪曲了现实,会让来访者情绪痛苦,也会妨碍来访者实现预定的目标。
如何引出自动思维?其实就可以通过这个问题:“刚才你心里在想什么?”
当引出自动思维后,我们就可以觉察并识别到它,对它进行工作。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识别的是功能不良的自动思维,比如说当来访者遇到困境时,又或者来访者的情绪变得消极时,此时所产生的自动思维,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
但是,来访者没有经过训练,很多时候会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此时可以怎么办呢?
第一,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觉察自己的感受,由感受引出自动思维。
第二,咨询师可以引出对问题情境的详细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来访者就能回忆起自己的自动思维。
第三,咨询师可以让来访者想象令他痛苦的情境,通过在想象中再现情境,也能回忆起自动思维。
第四,咨询师可以与来访者对具体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也能让来访者觉察到自己的自动思维。
第五,咨询师可以提供一个与假设的来访者实际想法相反的想法,也可以引出来访者的自动思维。
例如,在实际的咨询中,我会问小雨:“提心吊胆的感受,一般会在什么情境下发生?”
小雨回答:“当领导给我布置没做过的任务的时候。”
我:“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小雨回答:“我很担心,害怕。”
我:“你心里在想什么?”
小雨回答:“我担心我完成不了任务,领导会觉得我不行。我感觉自己不能胜任目前的工作。”
由此,我们就能够让小雨去觉察到自己的自动思维,随后就可以讨论和检验这样的自动思维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合理的。
希望今天的心理锦囊对你有所帮助。
小贴士:
今天的分享来自《认知疗法:基础与运用》,作者朱迪·S·贝克博士,是认知疗法的创始人阿伦·贝克的女儿。
阿伦·贝克是美国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认知行为疗法创始人,于今年11月1日去世,享年99岁。
作为阿伦·贝克的女儿,朱迪·S·贝克博士也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的临床心理学副教授,是美国贝克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所主任。她写作此书,也是想要为认知行为疗法的实践提供一个坚实基础。
如果你想了解认知行为疗法,请关注我接下来的心理锦囊。
#心理锦囊# NO.24
心理/生涯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1000小时,10年+管理,5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
本锦囊来自朱迪·S·贝克《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二版),在此鸣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