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知道”的错觉
《黑天鹅》中,引入“叙事谬误”的概念,用来描述存有缺憾的往事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我们对未来的预期的。
叙事谬误:我们无法在不编造理由或者强加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对事实的解释会与事实混在一起,使事实变得更容易被记住,更符合道理。这种倾向的坏处在于它使我们以为对事物有了更好的理解。我们习惯于在一个黑天鹅现象发生之后,立即忘记所有黑天鹅现象的存在,因为它们太抽象了;相反,我们只注意到容易进入我们思维的精确而生动的具体事件。
好的故事为人们的行为和意图提供了简单且合乎逻辑的解释;引人入胜的故事会使人产生必然性的错觉。这些都使得我们既无法准确的了解过去,也无法正确的预测未来。
作者讲述了谷歌变身为科技产业巨人的故事,我们常常自动的为故事添加很多因果和逻辑进去,进而从中提炼出一些所谓的成功秘诀,但作者无情的指出,这些都不过是“叙事谬误”罢了,由于整个过程中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很多重要事件包含着众多抉择,这些抉择会诱导你夸大技能的作用并低估运气对最终结局的影响,说白了,很多时候,成功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另一个人同样的方法,未必会取得同样的成就。
后见之明
你是否会在一些危机发生后有过这样一种想法:“我早知道会出事”。
这种错觉的核心是我们认为自己了解过去,这也表明未来也应该是可知的。但事实上,我们对过去的了解比我们自认为能够了解的要少。这里的“知道”只是错觉,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在所了解的事情属实且其表现也真实的情况下,我们才会用“知道”这个词。
人类的大脑常规局限使它没有足够的能力重构过去的知识结构或信念。一旦接受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或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你就会立即丧失很大一部分回忆的能力,无法回想起自己观点改变之前的那些想法了。
文章举了一个实验:选择一个尚无定论的话题,受试者们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受试者们会看见或听见一则颇具说服力的信息,这则信息对所选话题持赞成或否定的态度;之后再次检测受试者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受试者往往倾向于他们看到或者听到的那个观点;最后请受试者说出实验前的观点;结果表明,受试者往往说出的自己认为的实验前的观点,其实都是现在的观点,尽管她之前的观点可能与现在不同,并且他们也无法相信自己之前是持相反观点的。
因为无法重构过去,所以你会低估往事对自己的影响。
结果偏见
我们对人的评价也受后见之明的影响,常常出现“结果偏见”。
当结果不好时,人们会去指责决策制定者,认为是他们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当结果好时,决策的制定者也并不会得到什么额外的赞扬。
成功学书籍有用吗
市面上有两种类型的商业书籍很受欢迎:一是描写特别的个人和企业(常见的)成功与(偶尔的)失败的历史;另一个是分析成功与比较成功企业之间的区别。这两者的故事经常会夸大领导风格和管理措施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但由于故事精彩,很受欢迎。
作者指出,公式是非常成功还是不怎么成功,其间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家公司是否幸运,因此存在的不可测因素太多了,其实根本就不可能建立什么有规律的模式。
读到这里,恐怕我们要对成功学和商业管理的书籍是否有用,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