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你,虽败犹荣

作者: 燕过留痕 | 来源:发表于2024-02-21 21:32 被阅读0次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宝贵的。有这么一个人,才22岁,他原本只要选择活着,便可以继续坐拥大笔财产和美丽的妻子,但他一心求死。我想,他是累了。

    他,就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里的主人公——于连。

    细数一下他短暂且看似开挂式的人生经历,我也觉得,离去,是他最好的选择!

    木匠家庭出身的于连,瘦小苍白,嗜好读书,和擅长体力活的父亲、兄长们格格不入,在家里备受欺辱。

    他从小视拿破仑为偶像,渴望像拿破仑一样,通过个人奋斗获得名誉、地位和美好的爱情。

    于连因学业出色,以教士身份被聘任为市长家孩子的家庭教师。优雅善良的市长夫人和外表温顺、内心高傲的于连相互吸引,展开了一场热恋。

    他们的秘密被暴露后,爱护于连的神父将他送往神学院进修。神学院里学生大多为庸俗虚伪之徒,志向远大的于连饱受排挤。但他因学识出众,成为了院长的得意门生。

    院长在权力斗争中落败离开神学院,推荐于连去巴黎担任一位侯爵的秘书。巴黎的生活为于连打开了上流社会的大门。于连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赢得侯爵信任,开始活跃于上流社会。

    侯爵的女儿玛蒂德有着狂热的英雄主义情结,她爱慕于连的英雄式形象, 于连喜欢玛蒂德的美丽聪慧,但两人的阶级鸿沟太大。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的爱情如同拉锯战,起伏不定。

    侯爵小姐怀孕后,侯爵不得已答应两人婚事,并为于连改换贵族出身,谋取了一份军队中尉的差事。

    正当于连感觉前途一片光明,飞黄腾达近在眼前时,一封信将他的美好幻想粉碎了。

    市长夫人路易丝在教堂忏悔时受神父摆布,向侯爵揭发两人关系,并污蔑于连习惯勾引贵族女眷谋夺财产。侯爵信以为真大怒而去。

    于连冲动之下跑回家乡,在教堂当众对路易丝开枪后被捕。所幸路易丝只受轻伤。

    于连不顾玛蒂德、路易丝和朋友的营救,坦然认罪,在法庭上猛烈抨击权贵。恼羞成怒的陪审团给他定下蓄意杀人罪,最终宣判死刑。

    这个踌躇满志、一心想改变命运的青年,就这么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

    看完这部小说时,我泪眼婆娑,千言万语如鲠在喉。

    其实他只要稍作妥协,就可以不死,一切或许还能从头开始,但他强烈的自尊心,不允许他摇尾乞怜,不允许他接受侯爵小姐的施舍,他宁愿倒在向上层阶级冲锋的路上,只为得到内心的平静。

    小说里于连生活的时代,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的时代。封建贵族和教会沆瀣一气,控制着国家机器。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他们唯恐拿破仑式的平民英雄卷土重来,革了他们的命。

    这个时代,阶级壁垒森严,平民上升通道完全被堵死。于连想效仿拿破仑,通过个人奋斗功成名就,注定是难以实现的。但,谁又能鄙夷他的英雄情结呢?

    如果一个人的才华配不上他的梦想,你可以说他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野心勃勃,但于连不属此列。

    无论他受聘为市长的家庭教师,还是在神学院由求学者脱颖而出成为教职人员,抑或在侯爵府从小秘书成长为深受侯爵器重的心腹,他靠的是真才实学、坚忍和勇气。

    对于满腹才华的人而言,学有所成而思学有所用。于连,渴望凭借才华而出人头地,何罪之有?

    强烈的自尊融入于连的血液,使他无法屈从于蝇营苟狗之流;而碌碌无为的苟活又让他感到生不如死。

    在巴黎,于连见识了上流社会的奢靡浮华。他貌似人生开挂,实则精神上乏味无比。因为他的欲望是精神性的,是拿破仑式的成功。而森严的阶级壁垒,让平民出身的他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功成名就。

    当即将到手的一切被毁掉,当侯爵给准女婿改换身份得到的中尉差事成为泡影,于连如梦初醒。他终于厌倦了抛弃自我向上爬的日子,厌倦了上流社会可憎的面目,他在残酷的现实中看到了自己的宿命。

    于连在陈述完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点骄傲后,带着一颗仍旧完整的灵魂坦然就死。

    他曾挺立在家乡的峭壁上,让他的灵魂自由翱翔。他选择死后长眠于峭壁旁的小山洞,因为那里没有人世的种种不堪,有的只是清风和宁静。

    《红与黑》这本书之所以流传不朽,我觉得它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情。人生这一路,谁的心里没有一个英雄梦?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于连。或者说,人生某个阶段,我们都是于连。

    于连的死,我感觉是一种拂袖而去终成自己,从一而终迎接死亡的胜利。

    于连,纵使世人皆诽谤,我仍敬你是英雄。你,虽败犹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与黑》——你,虽败犹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rw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