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是个古怪的东西,明明不存在的事儿,整得比存在都存在。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概人这个物种觉得自己实在太高级了,为了显示自身的高级,故意弄出来这么多的虚无缥缈。
假如,这个词肯定是人类的独创。比如一只小狗,或者说一头山羊,在它们眼里、心里,绝对不会出现“假如”的情况。一碗牛奶或者一丛青草,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它们绝不会在有的时候假如没有,在没有的时候假如有。它们不会自己欺骗自己。
这种情况,充分体现了人类的独特性(当然也是独创性),明明那里什么也没有,却可以说的花团锦簇色彩斑斓五颜六色光怪陆离。最明显的是卖房子的。对着一片空地,就可以指出来哪个地方是海上月色的绚烂,哪个位置有高山空谷的足音。
不过也有假如没有的,比如我现在正站在公交车里,身边有一个步履蹒跚弓腰驼背的老爷子,努力地抓着扶手,身体随着车辆前进左摇右晃,让我担心他下一秒完全有可能摔倒。
司机没有假如,他看到了,一边开车一边扯着嗓子喊了几句“年轻人给老人让个座”。可是座位上的人都进入了假如状态:它们(很抱歉我用了“它”,不是我写错了)都在假如那里并不存在一个老年人,甚至有的在假如并没有听见司机的呐喊。(其实司机在呐喊的时候是假如他的话会起作用的。虽然最终没起作用,只能说是司机假如的错误。)
假如能够给人希望,也能让人失望。比如曹操的望梅止渴,他假如说马上就有梅子吃了,这个假如作用极大,听到的士兵们都来了精神,因为有了解渴的希望。
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安营扎寨,他是在假如司马懿是个笨蛋。不过,这个假如让孔明非常失望,岂止失望,是恐惧,是害怕,是绝望,是一场出征变成了逃跑的闹剧。
所谓的假如,是一种想象,是对事实的不屑一顾,是把事实撇在一边,从主观唯心角度做出的臆断。可以把有的说成没有,甚至干脆就当做了没有,不然掩耳盗铃的典故也不会流传至今。也可以把没有的当成既定事实,就像杯弓蛇影的故事,差点害死一条人命。
假如,是人类自以为高明的操弄。不仅仅是为了区别于那些所谓的高级动物,更是为了让做出假如的主体,赢得心理上的宽慰。圣诞夜雪地里,小女孩在假如自己来到了奶奶身边,在奶奶温暖的怀抱中沉沉睡去。祥林嫂也经常假如,她假如的,是春天不会有狼出现,她在假如,她那可爱的阿毛在门外奶声奶气的喊着妈妈。
其实每个人都经常假如。高考结束之后的莘莘学子,恐怕都有过假如考不上的担心,当然也有不少假如自己当年考上了。昨天离职的那个同事,我估计他曾经无数次地假如过,他曾经上过大学(面试的时候看到他没上过大学居然可以来竞聘机械设计岗位,我是在惊讶之下给了极大尊敬的。)
我经常假如自己发了大财——这是近几年才有的假如。我想有一辆酷酷的跑车,我想有一栋漂亮的别墅,我想每天只为怎么打发时间发愁,为了每天还能玩点什么新鲜的游戏而睡不着觉。
不过,我现在想到的假如,是假如没有假如。假如没有假如,那么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其实这个问句本身存在严重问题。不管有没有假如,世界并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就像光速,并不会因为改变了坐标系而有所不同。世界永远是那个样子,关键在我们是在用什么样的假如来看待。
没有了假如,看待世界的方式,应该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完全实事求是。一辆公交车,在马路上飘摇颠簸,它永远只能是这样飘摇颠簸的一辆公交车,没办法变成鲜艳的法拉利,完成极限追逐。
没有了假如,大概会失去许多有趣的感觉吧。因为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太过冰冷。在能够假如的时候,还要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在没了假如,那个八九,最起码也要提高到九点九。
没有了假如,我们也就失去了自以为高级的某种能力,一定程度上,正是那个假如把我们与其他活物进行了区分。现在在山羊与我们的眼里,一丛青草都是一丛青草了,我们失去了比山羊或者一条狗多出来的所有乐趣。
不过大家不需要悲观,因为我所谓“假如没有假如”本身是一个伪命题。没有假如的前置条件是假如,也就是如果没有假如,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假如没有假如,就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说我提出来了一个永远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果您看到这里,我想您应该重新开心起来。因为不存在“假如没有假如”,我们依然可以随便去假如,这本身不就是很开心的事情吗?是的,必须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