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晓书馆千钻公会巢湖文海
人生不过修行一场——舒生读《论语》第一百一十七

人生不过修行一场——舒生读《论语》第一百一十七

作者: 舒文shuwen | 来源:发表于2020-08-14 07:10 被阅读0次

    有一天,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庭贫困处境不好,为什么不去做官呢?”颜回回答说:“不愿意做官。我有城外的五十亩地,足够供给稠粥;城内的十亩土地,足够穿丝麻;弹琴足以自求娱乐,所学先生的道理足以自己感到快乐。我不愿意做官。”孔子欣然改变面容,说:“好啊,这是你的愿望!我听说:‘知足的人,不以利禄自累;审视自得的人,损失而不忧惧;进行内心修养的人,没有官位而不惭愧。’我诵读这些话已经很久了,现在在颜回身上才看到它,这是我的心得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读作dan,是古人盛饭的竹器。当时的普通人,盛饭多半用这种器物。瓢,舀水用的瓢,把葫芦剖开两半,挖去里面的芯子,就是两个瓢,用来盛水。巷,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街巷,二是指房子。颜回再穷也不至于睡在大街上,这里应该是指房子,陋巷,就是陋室的意思,所谓“坏堵之室”。

    这句话是孔子赞美学生颜回的,是千古名句。孔子赞叹颜回:颜回真的是贤德的人啊!每天粗茶淡饭,用瓢舀凉水喝,住在狭窄破旧的陋室之中,换个人造就忧愁苦闷,而颜回却每天不改其乐,颜回真的是贤德之人啊!颜回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孔子最为得意的首席弟子,孔子对他非常敬佩。《论语》里面凡是提到颜回的地方,孔子都是赞叹有加,可以看出孔子是将颜回当成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的。可是,天妒英才,颜回三十多岁就死了,孔子非常伤心。在曲阜,孔庙的对面就是颜庙,规模很大,后人称颜回为颜子。但可惜颜回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所以人们也无法感受颜回的学问和见识。

    安贫乐道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万种惆怅,但这碎银几两,也断了儿时念想,让少年染上沧桑,压弯了脊梁”。贫穷本身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不为贫穷而焦虑,能内心强大,心安静气,不改自己的原则,不改自己的追求,不改自己的节奏,这便是修养。

    你我常人,拼命想追求物质上安全感,追求“财务自由”,但有多少财务才算自由呢?而且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达到财务真正自由。少部分人在别人看来确实赚了很多的钱,但赚了很多钱之后,并不是人人都能把心安好。叔本华说,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一旦欲望与痛苦放松了一个人,让他稍获喘息的安宁,倦怠便立刻不期而至……当你觉得很舒服的时候,往往也就是你倦怠的时候。其实财富只是物质上的安全,真正的安宁来自于内在心灵的归宿。

    孔子对颜回能够做到淡泊自守很是高兴,尤其是在贫困的环境下,他依然不改其道,显得悠然自得。颜回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对颜回来说,富贵不是其所求,仁道才是其所想!评价生活的好还是坏,不是看得到什么、占有什么、享受什么,根本的是内心坚定的志向。正因为如此,颜回对待贫穷的态度是很坦然的,从不怨天尤人,真诚地面对自己生命,快乐由内而发。反之,如果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物质的享乐等外界事物之上,当外在的物质改变或消失时,其内心就失去了快乐的源泉,自然不是真正的快乐。

    淡泊自守的前提是超越荣辱,做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上云卷云舒”。如若心为物役,整日里患得患失,快乐自然无从言起。世事无常,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会是一条坦途,总会有那么一段是举步维艰的时候。所以季羡林老人常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所以,需要内心坚定信念,执着于对“仁道”的追求,对外界的得失荣辱,不要耿耿于怀,与其这样庸人自扰,还不如常想些人生中那一二分的庆幸与如意。因为,快乐终是由内而外的体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圆满是整个人类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的常态。不圆满也是人生的常态,接受这种常态,然后以平常之心对待,顺其自然。

    颜回的穷与别人也有所不同,因为他只是生活上贫穷而已,思想上并不匮乏。而真正的穷,不是物质的穷,生活上的穷,而是思想的匮乏,精神上的贫瘠。如果物质和精神都匮乏,这个人有时候会变得十分可怕,在摆脱贫穷的道路上,可能会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够攫取财富,其他的就无所谓,结果就将自己仅有的那点幸福与快乐也损耗殆尽。这些人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享受,但在心灵上却空虚了起来,生活也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这便是《遥远的救世主》里面讲的弱势文化,遇到不如意之处,总在外面找原因,总想着破格获取,把人性退化为兽性,把人间拉回到丛林,哪有什么快乐可言呢?颜回虽穷,但心中有道,穷且益坚。

    后世将颜回这种生活态度和孔子并称为“孔颜之乐”,如果要体验这种感受,该到曲阜走一趟。记得有一次去曲阜,天气很热,我们从孔庙出来都汗流浃背。这时有几个电动“黄包车”停在路边,招揽着要送我们。但按照以往旅行的经验,离景区越近的地方越不靠谱。我们便想走出几十米再找车,这时我打开导航,发现孔庙离我们住的宾馆不过1.5公里。正好一台电动“黄包车”开到我们跟前,我便询问价格,他说距离不远,就8块钱吧。但他的车只能坐3个人,我们5个人一台车坐不下。这时迎面又开来一辆三轮车,我一看这车可以坐下5个人,开车的是个中年女司机。便上前跟她商量,准备坐她的车。但她有点不置可否,一直说:“要不两辆车一起吧,俺的车坐5个人有点挤”。讨价还价,每台车5元,两台车一起把送我们。

    当时我们都说,这估计是两口子,真会做生意,8块变10块了。快到时,我们跟女司机说,要不我们把车费都给你吧,反正你们也是一家。她说:“还是各付各的吧,俺和他不是一起的”。我们就很奇怪:“你的车明明可以坐下5个人,为啥要和他一起呢?”她说:“是他先和你们谈的,俺哪好就自己拉你们呢?”这让我们很受触动,这个中年女司机看上去不过附近的普通农民,做着开三轮车拉客的营生,可能她也说不上几句孔夫子的名言,但她却懂得自己挣一份钱,不能以抢了别人的一份利为前提。这不正是“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动演绎吗?“道在平常日用中”,文化在此便是生活。

    正如另一位开车的老大爷说的那样:“曲阜比较穷,但就像俺一样,每天为了生计从早忙到晚,但俺很踏实,俺每天虽然挣得不多,但很踏实,如果给俺几千万让我干伤天害理的事、让俺不得自由,俺不踏实,指定不愿意去干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不过修行一场——舒生读《论语》第一百一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vw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