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40年,寒门学子你是否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作者: 某吕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6-21 22:35 被阅读58次

                                          1

    今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的作文题目为:

    从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十二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这十二个词绝大多数是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包括很多方面。然而,对于农村考生来说,绝大多数缺乏亲身体验。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有的人在上大学前连火车都没坐过,也可能未曾爬过长城,亲眼见过四川的大熊猫,观赏过京剧。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空旷的场地给大妈们跳广场舞,更不用说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一带一路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考命题有“城市化倾向”。如2015年的陕西省高考题目,2017年上海高考英语题目。

    对于农村考生,这样的题目既然缺乏亲身了解,又如何写出合理的文章?又如何与那些每天都在体验的城市考生相比呢?

                                          2

    大家对高考命题“城市化倾向”意见不一。

    一部分人认为,“这种命题方式忽略了农村学生的认知感受,对农村学生肯定有影响。农村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阅历,答题就无法具象,对他们来说,有失公平。”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当今是信息化社会,农村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电子化设备来获得外部信息,即使不熟悉城市生活,这并不能成为学生的认知障碍。”

    其实,高考命题“城市化倾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农村与城市孩子之间,资源不平等早已存在。

    在城市生活的学生,英语老师会操着一口标准的美式发音教你认识英文单词,而农村的娃娃面对的及可能是C说成“xi”的中年老师。物理、化学这些需要做实验的科目,有的农村孩子连玻璃试管都没见过,更不用说地理、政治这些需要去博物馆体验的学科。

    然而,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制定了严格的规则,而且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因此被视为最公平的竞争。

                                          3

    1977年恢复高考时,录取率只有4.8%。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个时候高考确实是选拔人才的有力方式,文凭的含金量也最高。

    但时至今日,录取率越来越高,截止2014年竟高达74.3%。此时,高考的意义更多的是检验九年义务教育,是进入另一学习阶段的门槛。

    我记得长辈们总说,以前要是哪家有个孩子考上大学,那将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必将锣鼓喧天,庆祝几天。对于高考者仿佛找到了金饭碗,毕业分配的工作不仅稳定,还体面。而现在,考上大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并没有以前那样大的意义。

    虽然考上大学越来越普及,意义与最初恢复高考时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考,改变了农村孩子的命运。

                                         4

    有人曾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农村孩子出来做事情的、当大官的比例很大。这话说得虽然直白,但也说明了某种现象。

    《高考1977》讲述的是北大荒知青们在面临高考时的心境和生活,在这样一日日农民式的生活里,大家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来,而高考,确实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就拿笔者来说,笔者出生是河南某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面朝黄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几亩薄田度日。

    当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这个大山。于是,我就努力读书,在高考那年,如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后来又读取研究生,研究自己喜欢的专业,最终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如果没有高考,也许我窝在那个小山村,在家里种种田地;也许成为一个打工妹,靠着工厂微博的收入度日。总之,没有现在的知识水平和人生层次。

    时至今日,回忆走过的路,感谢这么拼命地自己。但我更要感谢的是,高考--这个改变我命运的机会。

    高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公平的。是唯一不需要颜值、金钱,而是靠自己努力去拼搏、去奋斗,去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

    所以,当你遇到这个机会时,一定要紧紧抓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恢复高考40年,寒门学子你是否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fx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