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点子上只是瞎忙

作者: 图图1513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14:04 被阅读0次
    做不到点子上只是瞎忙

    现在学校的管理日臻完善,很多工作已经变得程式化、常态化。我们看一所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管理的学校的一周常规。一周开一次年级员工大会,总结上周工作,安排部署下周事宜;周一早上升旗,安排师生讲话,进行思想教育;每周安排一次教研组内的公开课及评课;安排两次时长不少于一小时的集体备课(备课流程有严格的规定,需做好记录,有专人检查);老师每周上交一次纸质教案;周末有半小时左右的学生集会,由学生、班主任及年级领导从起床、入班、上课、自习、纪律卫生、出操、就寝、仪容着装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继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每天早饭后宣誓、午饭后唱歌;各学科每周有一次周测,有若干次限时训练;学生每天三顿饭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小时二十分钟;学生每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要上十三节课或自习,班主任的工作时长在十三四个小时。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检查。这样的管理点点入目,足够精细吧?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在这样的管理机制里,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都集中在了群体上,突出了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特点,貌似非常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推进。但对于有些个体而言,这样的模式简直就是噩梦,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师生的个体差异性、特殊性完全被忽视甚至被抹杀。那些有想法的老师、有特点的学生完全被各种条条框框所压制,开创性的工作无从谈起,个性化的学习成为空中楼阁。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文学家韩愈在《马说》里说:“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现在,有不少校长苦恼于学校培养不出名校生,苦恼于学困生队伍庞大,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缓慢,却不去反思在自己的治下,骡马同槽,猪鸭同窝,他把基础各异、特点迥异的学生编在一支队伍里,如同把各类食物放在一口大锅里乱炖,这怎么能指望其中之一种能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祖先留下的绝好的教育策略——因材施教——早被他束之高阁了。煮着大锅饭,却幻想着小锅小灶的美味,真是天真得可以。

    做不到点子上只是瞎忙

    而且诸多工作已经流于形式,并不能达到最初预期的效果。比如宣誓,本意是激发斗志,振奋精神,需要不需要,应因地制宜因时而定。每天都要宣誓,就是假设每天都很萎靡,不够振奋,需要加油、打气、鼓劲;所有学生都要宣誓,意味着所有学生都很萎靡,不够振奋,需要自我刺激。这样一来,原本颓废的那一天、那些同学可以藉此而精神振奋;而本来就很振作的那一天、那些同学就会被绑架,来陪着宣誓。而且,从概率上讲,不振奋的天数、人数总在少数。那么问题来了,多数时间、多数同学会把这原本严肃且积极的事情当作儿戏。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班级和同学对宣誓不积极甚至反感的原因。因为学校所给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学生内心所需要的。

    而且类似宣誓这样的激励作用被无限地放大。就像听了一场成功学演讲,霎时激动得神魂颠倒,回来后凉风一吹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听了一场感恩教育的报告,瞬间感动得稀里哗啦涕泗横流,转过身该不懂事还不懂事。因为心态是一种“态”,好像水有液态、气态一样。听演讲、报告时有那样的环境氛围,就成了气态,觉得自己血脉贲张,能量满满,甚至可以腾云驾雾。离开彼时的氛围,就自动回归液态,又啥啥都不行,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所以,宣誓过后,该萎靡还萎靡,那些本就精神振奋者依然振奋,但这振奋与宣誓无大关系。

    教育者天真地以为,这样的激励会有一种惯性,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的影响,给他们以积极的浸染。但实质上其作用十分有限,向往成功、懂得感恩的“态”学会了,但背后的心智模式,还是没整明白。学校管理的外在规定、活动刺激如果没有触及学生的思想深处,不能促其形成自发的动力,那一切的作为就跟扰民没有区别了。学生如果不能剥开各种活动形式的外衣,碰触不到其精神内核,就无法从中获取精神力量。所以说做不到点子上只是瞎忙。

    做不到点子上只是瞎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不到点子上只是瞎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gr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