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阶段:初中
1、硬笔
到了初中的时候,因为学业逐渐繁重起来,父母对于我在书法方面就没怎么管了。我自己也没有刻意的去学习和练习。 当时上学要骑自行车,单程40分钟左右吧,每天早上骑车去,晚上骑车回来。 书包很大,里边不仅要装学习用的书本,还要装两个大饭盒子。因为中午要在学校吃午饭,就要从家带饭。除了这些,我比别人还要多装几个歌词本儿。
跟我年纪差不多的朋友几乎都有这个回忆,在那个港台流行歌曲全面登录中国大陆的时候,几乎每个学生都得有自己的歌词本儿,主要用来记录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的歌词。比较讲究的,还要在上边贴上买来的明星不干胶贴纸,画上花纹花边。后来还有印有明星照片、明星小档案等内页的空白歌词本卖。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个展示自我、凸显个性、标榜时尚的小舞台,另外,想知道谁是什么性格,看他(或者她)的歌词本儿就行了。
在当时,时尚人士不仅要比别人早收藏几盘盗版磁带,还得在歌词本儿上比别人多几首新歌的歌词。那时候磁带式随身听不普及,在学校也不方便听磁带,所以表达自己时尚别人老土的方式就是展示自己的歌词本儿。当然被鄙视一方的反击方式也是唯一的,就是打开自己的歌词本儿,再“你那算啥,你看看,你连那谁新出的《XXX》都没有……”
就我认识的人当中,可能我是唯一的例外,没有自己的歌词本儿。主要原因就是其实当时的流行歌曲并不多,每首歌听那么一两遍、两三遍歌词就可以背下来,搞这个东西实在没必要。但是因为当时我的字已经属于写的比较好的了,加上肚子里的歌词比较多,所以同学们需要哪首歌的歌词的时候总会想起我。
对我来说,真是一段儿难忘的回忆,每个课间都有同学抱着自己的歌词本儿来找我,我的课桌里永远摆着一大摞等着我写的歌词本儿。有时候下课我上厕所去了,我的同桌就在纸条上记上需求,然后把纸条夹到歌词本儿里,等我回来再把一大摞歌词本儿转交给我。经常还会有其他班级、年级的同学慕名而来。回头想想也不知写了多少,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我爱记歌词之类的综艺节目,不然去参加应该可以获得一些好的名次。
那么我的硬笔书法呢,就是在写歌词当中度过了。 也算是无心插柳吧,在这个阶段,虽然硬笔字写的并不是很好,但是也一直在稳步提升。遗憾的是,可能是过于投入写歌词之类的业余文化活动当中了,所以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最终不记得是倒数第六名还是第八名考上了所在中学的高中部。强调一下,是指公费生部分的倒数。如果当时没考上公费生,恐怕我就没机会上高中了。
2、毛笔
初中时期,我的毛笔仍然主要在写颜真卿。曾经小学时候写的是《多宝塔》和《勤礼碑》。到了初中,有次假期住在外婆家,某天晚上跟外婆聊,发现她最推崇的是《大字麻姑仙坛记》,于是就改成了写《大麻姑》。 至于其他的柳体和欧体都略有涉猎,只是写的不多。
懂书法的人都知道,《大字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晚年的作品。据说可能是六七十岁时的作品,还属于他晚年的集大成之作。特别是他的心态、心境,是一名经历阅历非常丰富的老人。而我当时只有十几岁,从心境上来讲就不是很契合。另外,从我那时的性格来讲,也不是颜真卿那种人品端方、做事严谨的。所以学习的效果,不能说没有,但至少也不是那么很显著。
这个阶段,毛笔书法也主要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那时也没有现在的书法考级。但至少当时自己也有对自己的水平的判断,就是还是没有入门,但是已经到门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