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从小到大我们都是被灌输知识,是被动的学习。
一般情况下,老师理解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难免有不真或遗漏,学生们很少能做到完全吸收,资质欠缺的更是少的可怜,最为人诟病的考试机制相反是最有效的检测方法,成绩高低证明了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优秀的老师的教学带有启发色彩,因为他或她明白只有学生经过大脑思考,再讲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才是学生真正掌握了,好像一种费尔曼学习方法的就有相同理论。课堂上看似老师废话连篇,真实的目的是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正所谓我学了,不一定掌握,我用了,至少掌握了一部分。
长期的学习早已抹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大多数人不是自觉自愿的,极少天赋秉异的孩子在学习中发现了乐趣,主动去追求知识。
这种情况到大学才会得到改善,他们开始面临大学毕业后,就业前,隐隐约约有种危机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才有竞争力,才能在社会立足。
大学恰好培养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有心的人,开始主动学习。
然而,学会什么不重要,持续学习的状态培养了学习能力。毕业后,有可能做所学专业的工作,也有可能做与专业无关的工作,甚至有机会去一个全新的领域。
这时候,如果拥有超强的自学能力,都会让自己进入工作角色,适应工作,并且在提升自己能力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举个简单的又俗气的例子,马云师范学院毕业,从事英语教学工作长达十年之久,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和近乎偏执狂的心态,他如何在互联网大潮中冲浪,获得如今独占鳌头的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