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换个角度看,奉献精神,不过是自我成全

换个角度看,奉献精神,不过是自我成全

作者: 朝西的向日葵 | 来源:发表于2021-01-25 22:03 被阅读0次

如果不能获得某一方面的满足和幸福,没有人可以无怨无悔地干一件事,一直干下去。

必须认识到,当我们谈论自我发展的时候,一定别忘了,把自己置身于人生阶段这个大背景。

12-25岁之前青春期

对他们来说这个阶段,最重要的课题是寻找身份认同。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全部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在意自己的形象、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其实,他们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只是关注自我的一种方式。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评价自己,只能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拼凑自己的形象。当他们得到反馈,则很可能会努力成为他人评价中的样子。

青少年对父母的叛逆,一方面是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群体强化的结果。他们集体对成年人的习惯、观念和行为进行讨伐,或者对自己所处的社会体系进行口诛笔伐,不满足、看不惯、不理解,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个性十足,也只是群体认同的方式而已。

直至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在哪一方面得到认可,并信心十足;同时还有一群和他价值观一样的小伙伴,并为他们的目标一起奋斗的时候,他不再需要通过标新立异的形象或者另类夸张的言论引起他人注意。

写到这儿,想到“择邻而处”,从这个角度出发也是有道理的,那么当今的“择校风”的理论依据难道也是心理学吗?还有那些“精明”的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和这个玩,和那个保持良好关系,也是吗?

那么我们心理学上要求父母和子女保持“边界感”又当如何理解。现实中,“精明”的父母总是不遗余力加参与到孩子的世界中,指手划脚,管东管西,唯恐孩子受半点委屈 。可现实是,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他们有自己的潜规则,这些规则也深深打上“成人世界”的烙印,学会与这些不那么理想的世界相处,容纳各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父母该放手,则放手。

换个角度,强势的父母介入孩子的世界,也只是缓解自己对教育的“焦虑”。声称为孩子付出,实则自己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认同,将孩子的生命强行纳入到自己的成长中来,或者利用孩子弥补自己人生的缺憾。这只能说家长尚且生活在“关注自我 ,寻求认同”的阶段 ,又如何实现家庭中和家庭外的“繁衍”功能?

25岁-35岁是青年时期

这个时期,我们已经建立起稳定的自我认知,完成了对自我的探索,可并不满足于独自一人,本能地需要一个他人与我们分享,这就是青年时期的“建立亲密感”。

这时候,自然进入恋爱季,以前以自我为中心,从此我们的世界里多了一个人,有了“别人”,同时也能学着开始关心他人、关爱他人、心疼他人。学着妥协自我,成全他人。也学会与他人分享我们的脆弱的时刻、遗憾的往事、自卑的情结,当这些曾经我们认为一辈子都不会说的小秘密吐露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过程既有疗愈自我的功能,又有拉近我们与爱人距离的神奇效果。

你看,当我们建立起稳定的亲密关系的时候,内心是平静而又安全的,解决了我们向内探索的冲突。甚至我们还会感谢当初那个“前男友”,是他们成全了现在的你。

转眼,我们来到了35-60岁

可说到了中年期,这是人生中的动荡时期,类似青春期,对感情又有了新的认知。这次动荡的原因不是成长,不是“ 荷尔蒙”,而是衰老,是“心理”的恐惧。

如果说青春期是对未知的迷茫,那么中年确是对人生一眼万年的恐惧。这个年龄的人开始近距离接触人的生老病死,开始转而寻找或者的意义。

因此,有的人在这个阶段死守钱财、名声,人变得俗不可耐、斤斤计较,成为了少年时期最不喜欢的人;有的人,到中年,反而世事洞察、思维开阔、变得成熟而富有魅力,反而活出了自我的新境界。

中年人对人爱、尊重、和安慰有需求,而年轻人有培养、照顾和教导的渴望。身处中年,如果能跳出小小的“自我”,利用自己的的优势,如学识、经验、观念等培育、教导年轻人,在奉献自己的同时,得到内心的宁静,也会得到来自年轻人的“尊重和爱”,这正是互惠互利的事情,而这也不仅仅是"奉献",更是不断成就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认同这样一句话“付出是刚需”,付出不仅充盈接受者, 也是滋养付出者。

人生最后烟消云散,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在消失之前,我们要让一切先发生。
                                              ------王小波

相关文章

  • 换个角度看,奉献精神,不过是自我成全

    如果不能获得某一方面的满足和幸福,没有人可以无怨无悔地干一件事,一直干下去。 必须认识到,当我们谈论自我发展的时候...

  • 楚辞 | 香草名录集

    换个角度看文化 换个角度看文化

  • 换个角度看自我,春暖花开

    一天跟朋友讨论,如果事物有好坏之分,那么,为什么要有坏的部分存在?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是过去从来没有思考过的角度...

  • 换个角度看课堂,换个角度看自己

    今晚我们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迎来了一位会唱歌、乐于分享改编歌曲的老师,她的名字是王文蓉。一个愿意为我们乡村教...

  • 换个角度看苹果,换个角度看库克

    文/孟永辉 尽管乔布斯早已离去,但人们在看待苹果的问题上却一直还在停留在他的年代里,并且似乎形成了一种执念——苹果...

  • 换个角度看

    片段11《不抱怨的世界-人际关系篇》P2 R:我们同他人的关系都是建立在自己对别人的描述和再现基础之上。也就是说,...

  • 换个角度看

    导读:逻辑思维推过李笑来的一篇文章,文章提到一个观点,创造更多的连接,升级操作系统,想办法认识真正,拥有高效率的操...

  • 换个角度看

    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在成人们的眼中就是个孩子,对他们的照顾就应是无微不至,起床、吃饭、穿衣、督促做作业等。 但通过...

  • 换个角度看

    早晨,在一个整天都不会被暴晒的位置停好车,走过古老的拱桥,闻着金桂香,漫步在古镇老房子的矮墙边……从东朝西走,一路...

  • 换个角度看

    不知是什么原因,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是要有些舍不得。 连续几日来,家里改造,有好多垃圾要丢掉。我呢?用平日里积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换个角度看,奉献精神,不过是自我成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tw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