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说话才能有效

作者: 宇非门 | 来源:发表于2018-01-02 13:56 被阅读34次

    “和”孩子说话,而不是“对”孩子说话。

    “比利,你知道憎恨妹妹不对,你应该感到羞愧,你应该向她道歉,你是她的哥哥,应该爱护妹妹。”——这是“对”孩子说话。

    反过来,“和”孩子说话则是:“我有些好奇,为什么这个男孩会讨厌他的妹妹呢?你有什么想法?”孩子可能会说:“因为她挡了我的路。”    “那这个男孩除了恨她,还可以怎么做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是讨论。我们接纳比利这一刻恨妹妹的感受,并且不评价。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两个问题,是这件事的焦点。

    家长们经常自以为是的认为,我们知道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我们有清晰的是非对错观,我们有权利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这是不应该的。而事实是,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私人逻辑,当父母说“孩子,你还可以做的更好。”时,父母的想法是鼓励和要孩子学会谦卑,但对于一个敏感质孩子来说,他的想法可能就是父母嫌我做的不够好。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明白每个人的私人逻辑是不同的,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孩子怎么听怎么想怎么理解,而不是我们的本意就是正确的。如何可以更加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必须了解作为孩子的真实感受和反应,下面几个活动可以帮助我们体验到孩子的感受。

    1、认识私人逻辑,认识行大于言。

    我们可以试着做下面这个活动,帮助我们更深的去理解。邀请你的先生(妻子)或是朋友,说“请你们照着我说的做。”,然后伸出右手,说“把拇指和食指放在一起,把手做出一个OK状。”,边说边做出这样的示范,接着,说“把手放在你的下巴上。”,同时边说边把自己的手放在自己的脸颊边。这时看看你的伙伴,他的手放在哪里了?他有没有跟从了你的动作示范而不是语言示范。

    如果你问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呢?他也许会说“因为我受了你的行为影响。”,也许会说“因为你那样做了,我要照着你做呀。”,尽管我们已经是成年人,我们也会顺应自己的思维模式,尽管我们在一开始就说明了请照着我说的做,也有可能出现另外的理解。

    2、用启发式语言代替命令式语言

    我们可以继续请一个人的帮助,让他分两轮来读下面这些句子,而让自己作为孩子去听,去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一轮:

    1、去刷牙

    2、别忘了你的外衣

    3、做作业

    4、别和弟弟打架

    5、把你的盘子放进池子里

    6、快点穿衣服,别误了班车

    7、别哼哼唧唧的!

    8、把玩具捡起来

    停一停,问一问自己听到这些话的感受、想法和决定是什么?

    第二轮:

    1、要让牙齿干干净净的,你需要做什么?

    2、出去时你需要带什么?这样就不会着凉感冒?

    3、关于作业,你的计划是什么?

    4、你和弟弟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5、我们讨论过,吃完饭这些盘子该放在哪里?

    6、你怎样才能赶上班车?

    7、你觉得怎么说我才能听明白?

    8、玩完玩具后你该做什么了?

    停一停,问一问自己听到这些话的感受、想法和决定是什么?

    是的,这就是孩子和我们无法沟通的原因,我们总是高高在上,仿佛自己是个检察官、有提醒和命令孩子做一切“有益于”他的事情的权利,却缺乏了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信任,也剥夺了孩子思考的能力,我们需要学会:让孩子思考,而且感觉他们自己很能干。

    3、用“how”、“what”代替“why”

    那么是不是都用提问就好了呢?看看下面这个体验。

    请伙伴做出双手手指交叉的动作,你进行三次提问。

    第一次:你的双手做了什么?  ||| 等待和聆听回答

    第二次:你是如何做的?   ||| 等待和聆听回答

    第三次:为什么你要那么做?  |||  等待和聆听回答

    你注意到了吗?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不一样的,而前两者,被提问者会思考什么?关注什么?最后一个提问,被提问者会思考什么?关注什么?你们可以继续很好的展开沟通交流吗?

    当我们把生活中对孩子的无数个“为什么”问题调整到“什么”和“如何”问题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孩子开始思考和承担自己行动行为的后果

    孩子开始愿意对话

    父母消除了评判

    父母和孩子可以开始有效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4、用授权代替干涉

    我们非常习惯并且擅长干涉,却不擅长授权。

    我们先看看干涉的定义:“对于孩子的选择,你总是试图最小化他应该承担的不利后果。”干涉的做法包括但不限于:

    。替他们做的太多(“我真不理解,我不让你做家务,早晨叫你起床,送你去任何地方,给你做午餐,这样你会有更多的时间,你怎么还会这样呢?”)

    。给予他们太多(“如果你午饭前做完,可以从宝物箱里得到一个奖励。”)

    。过度保护/解救(“这个星期你太辛苦了,你只要完成了第一页就可以了。”)

    。为了他们说谎(“你最好可以赶快起来,不然怪兽就要来把你抓走了。”)

    。惩罚/控制(“我要没收你的汽车、IPAD,不准去见你的朋友,直到你把这件事做完!”)

    。生活在否定中(“你怎么总是忘记?从来都不完成作业?你怎么不能像你哥哥那样?”)

    。替他们解决(“这样穿衣服太慢太冷了,还是我来帮你穿吧。”)

    。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好吧,我会给老师写病假条,但你自己要抓紧,下次不要这样了。”)

    接下来看看授权的定义“只要有可能,就把控制权交给孩子,这样他们就能自信,有机会学习处理自己的事情,有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授权的做法包括但不限于:

    。倾听,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同,不解救、不贬低

    。教授生活技能

    。达成约定

    。放手(但不放弃)

    。决定你自己应该如何带着尊严和尊重做你的事情

    。分享你的想法、感受和需要(避免教训、说教、坚持约定、或者要求所有人都按照你的愿望做)

    。带着尊严和尊重关注问题

    关于干涉和授权后面我们会做一次专题,因为干涉和授权涉及的面很大,在关于说话和沟通力暂列以上部分,供大家感悟一下,思考干涉式语言的外衣和本质,以及长期使用干涉式语言带来的结果会是怎样,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是否可以减少此类的说法,把责任和权利真的还给孩子。

    5、用“做”什么代替“不要做”什么

    我们可以继续进行下面这个体验。请你的朋友照着下面的句子读,看看你想到了什么?

    “不要在走廊里跑。”

    “不要把鞋子扔的到处都是。”

    “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

    SO,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不要请看我们言语的力量,因为它在听者的意识中形成图像,用“不要”语句映射出的图像会导致我们所要求的反面。

    当我们需要改正孩子的行为时,我们要让他们看到不当行为的图像?还是正确行为的图像?

    不要坐下——站起来

    不要把手放在身体两侧——举起双手

    不要大喊大叫——请关上小嘴巴,保持安静

    哪一种语言会更助于孩子理解和操作呢?


    读到这里,我想大多数父母都可以体会到孩子的感受了,那么从此刻起,为了不关上孩子和我们有效沟通的大门,我们一起提醒自己:

    用孩子的逻辑代替自己的逻辑,用做什么代替不要做什么,用HOW代替WHY,用启发式语句代替命令式语句,尽量授权给孩子、不要披着“我为你好”的假象干涉孩子

    附带一个案例故事

    妈妈无意间听到两个孩子因为玩纸牌时其中一人作弊而发生冲突。开始的时候,妈妈保持了中立,没有介入。

    方式一:过了一会儿,两个孩子心平气和的时候,她觉得还是有必要讨论作弊这件事,于是她跟孩子们说:“你俩都知道,作弊不对,而且作弊也让游戏不再好玩。那你们干嘛不好好遵守游戏规则呢?”虽然妈妈的语气很和善,但这不是在和孩子讨论,这是说教。这是妈妈的逻辑,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方式二:一两天后,妈妈跟孩子们说:“我有件事情想不明白。”俩孩子很好奇,妈妈有什么不明白的事?这样妈妈得到了孩子的注意,然后她说:“当两个人玩游戏时,其中一个人作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她们会吵架”,“那你们觉得,为什么那个人要作弊呢?”,然后倾听孩子的回答。这样,妈妈就可以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想法。可能孩子会说,“因为他想赢”,或者“因为他想让自己很厉害”,或者“因为我不喜欢每次都是我输”。两个孩子的回答,妈妈都仔细倾听。不但妈妈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了,俩孩子之间也增进了了解。然后,妈妈可以问:“那么,作弊会对游戏乐趣产生什么影响?作弊的那个人,对被骗的那个人会有什么感觉?你们觉得公平吗?”,“我们如果想赢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分别做什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游戏公平又让自己觉得好玩?”,最后,妈妈可以说:“我很高兴了解你们的想法,这对我也很有帮助。”

    妈妈在播下思考的种子。她不需要给孩子讲道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发掘,问题在哪儿?怎么解决?让孩子思考,然后静观其变。

    本文案例选自《挑战吧,孩子》,活动体验为正面管教课堂参考活动。也希望更多的父母参与到正面管教PD的学习和践行中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孩子说话才能有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uf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