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渡口的小路上,古桐的心情沉重而急切。这是老者突然叫住他。
古桐回头看向他,老赵身子依旧挺直着,他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那一道道皱纹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战火与沧桑。他的眼神却依然坚定而深邃,透露出一种历经风雨后的从容与智慧。
老赵看着古桐,缓缓开口道:“古桐啊,我知道你肩上的担子重,这次去县城要救济粮,可是关乎着你们村老小的生计。”古桐郑重地点点头,眉头紧蹙,目光中满是忧虑。
老赵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古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别太愁眉苦脸的,咱们得向前看。国家有难处,可不会一直这样,总会好起来的。”他的目光中带着鼓励和期许。
古桐抬起头,望着老赵,眼中闪烁着一丝迷茫:“老赵,我怕这次也……”
老赵打断他的话,严肃地说:“古桐,不许说这种丧气话!你也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人,啥难没扛过来?只要有信念,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说着,老赵的眼神越发坚定起来。
古桐听着老赵的话,咬了咬嘴唇,似乎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
老赵看着古桐背着的红星背包,伸手从兜里掏出一个黑色的小布袋,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背包上。古桐疑惑地看着老赵,老赵微微一笑,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孩子,这个布袋你到了县城,见到县长的时候再打开。记住,不管遇到啥,都要挺直腰杆!”
古桐重重地点了点头,老赵再次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孩子,都等着你带着好消息回来。”
古桐背着背包,转身向着渡口大步走去。消失在了老赵的视野中…
1959年的这个秋日清晨,秋风瑟瑟,凉意袭人。干瘪的稻穗在秋风中无力地摇曳。古桐穿着打满补丁的夹袄,背着一个破旧的布包,脚步匆匆地赶到了渡口。
船夫老张已经在船上等候,他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破旧的草帽下露出一张饱经风霜、刻满皱纹的脸,眼神中透着生活的疲惫。老张的双手布满老茧,粗糙干裂。
古桐上了船,老张轻轻一撑篙,船缓缓离开了岸边。河水透着丝丝凉意,流淌着仿佛也带着无尽的忧愁。
老张沉默片刻,沙哑着嗓子回答:“小伙子啊,这日子艰难啊,大家都不好过。城里的工厂也面临着生产困境,物资短缺,到处都缺粮啊。我想你也是去县城找救济粮的吧”
古桐点点头,问道老张:"我应该管您叫什么?"
老张摸着他那满脸胡茬的下巴回答道:"叫张叔吧,我和你赵叔是铁兄弟…”
古桐紧了紧身上的夹袄,眉头紧锁:“我这次去县城,一定要把救济粮给要回来,不能让乡亲们再挨饿了。”
老张划着桨,叹了口气:“孩子,我知道你一心为了村民,可这事儿没那么容易。现在国家正在调整政策,努力应对困难,但恢复也需要时间。”
古桐目光坚定:“再难我也要去试试,哪怕只有一丝希望。”
老张看着古桐,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古桐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一路上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你要记住,只要坚定自己的想法,一直往前走,总会有办法的。国家不会不管咱们老百姓的,咱们得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
古桐重重地点了点头:“张叔,我明白,我不会放弃的。”
老张望着四周萧索的景象,感慨道:“这几年,老天爷不赏饭吃,国家也遇到了困难。但咱们不能就这么垮了,得咬着牙挺过去。听说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也许咱们这儿也能有转机。”
古桐望着远方,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村民们带来希望。
此时,河面上的风愈发凉了,吹得船身微微摇晃。岸边的树木叶子枯黄,稀稀落落。远处的村庄,烟囱里冒出的烟断断续续,整个世界都显得一片萧瑟。
老张继续说道:“古桐,你看这河水,不管遇到多少石头阻拦,它还是一直流。咱们也得像这河水一样,不被困难挡住去路。”
古桐握紧了拳头:“老叔,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
不知过了多久,船夫老张将古桐叫醒,对他说道:"小伙子,到岸了,剩下的路只能你自己走了,沿着这条小路过芦苇荡之后就是县城了。“
古桐点了点头,深深的向老张鞠了个躬,张叔等我好消息吧,到时候我再报答您…"
老张笑了,笑的是那么灿烂,那么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