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课程的逻辑》摘录
摘记10. 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

摘记10. 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

作者: 玥玥妈_34f5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14:58 被阅读0次

        我国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就是旨在打破分科主义课程的束缚,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从“灌输中心”转型为“对话中心”的一种课程创新。

        所谓“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从而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过程。

    1.学习观转型理论基础:

    “整体教育”理论: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把焦点置于“关联”的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智力:一个基本的能适应生命中新问题和新情境的能力。

    “全语言”理论:全语言重申在课程中结合自然与社会科学问题解决的重要,让学生发掘他们自己的问题并合作解决。

    “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

    2.研究性学习: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形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的课堂,传统的学科,传统的评价制度,牵涉自然、社会、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崭新的课程领域。

    研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活动,表达活动,交流活动,增长学生的实践技能——探究、表达、交流的技能

    研究性学习问题的形成取决于:问题的内在价值,学生的内在兴趣和聚焦能力。有效的课题研究必须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程度。

    课程行动研究:基于研究的问题解决过程,研究的主题源于学校环境的脉络;实施过程兼具研究与行动两大侧面;主持者兼具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研究结果要提现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之中。

    3.课程行动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课程行动研究是“参与性”的,“合作性”的,“批判性”的。

    •课程即实践:课程并不是教师原封不动地接受套装的大纲或教材,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批判性地验证的假设。

    课堂即实验者:“课程”帮助教师再构建知识观及教师观,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合作,反思他们的教学,不断地再建构呈现知识的方式,这是一种课程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记10. 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gz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