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站在自己62岁,已经是人生最后的阶段在编辑整理自己的所思所感,本书将人生理解得非常透彻,所以对于青年人来说,他的观点是值得仔细品读的。《人生的智慧》讨论的是接近世俗生活的事情,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他说,在这本书里他会尽量从世俗和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叔本华放弃了居高俯临的审视角度,所以关于错综复杂众说纷纭的世俗人情话题,经过他透彻深刻的讨论后变得清晰简明。
叔本华提到的wille翻译成中文就是“意欲”。简单说,意欲就是我们头脑中的想法在指引着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或许,你会认为这违背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但是如果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生的发展,又是不一样的思维。
“人生的智慧”,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的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幸福的生存。全本书就是从凡人命运的三项根本差别所展开讨论的,叔本华将其作了三个基本划分,分别是: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财产,人所展现的表象。
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分别是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如健康、外貌、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力发展;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即财产和其它占有物;人向他人所展示的样子,即人们对他的看法,如名声、地位、荣誉。
第一项的差别是大自然确定下来的,对人们的幸福会产生更加根本彻底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的整个生存的方式,最主要的明显的就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它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内心痛苦首先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所以,人的内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财产和名望这两项人生好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所拥有的财产和名望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个人所拥有的财产决定了这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反过来,他人对自己良好的评价,能以各种形式帮助自己获得财产。
一 人的自身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寻找或者获得幸福。无论经历任何事情,每个人最终都得返求于己。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想要强调的就是:一个人的自身比起这个人所拥有的财产或者他所给予别人的表象都更能带给他幸福。那么。一个人自身到底是什么?人们在生活中遭遇到的所有事情,不论是好是坏,其重要性远远不及人们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方式,即人们对事情的感受能力的本质特性和强弱程度更重要。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品质,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的体魄,即“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灵”。
“健康是一切快乐的源泉,缺少健康,一切外在的好处都不再具有意义。亚里士多德说“生命在于运动,生命的本质在于运动。正是因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身体内部不停的运动需要得到某种外在运动的配合和支持。”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地,我们的生活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或强或弱地摇摆,这是因为痛苦和无聊是双重对立关系。一重是外在的,属于客体;另一重是内在的,属于主体。外在的一重对立关系其实是由生活的艰辛和匮乏产生出痛苦,而丰裕和安定就产生无聊。而内在的属于主体的痛苦与无聊之间的对立关系则基于,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和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这是由一个人的精神能力大小所决定的。即一个人的精神迟钝一般是与感觉的迟钝和缺乏兴奋密切相关,因此,精神迟钝的人也较少感受到各种强度不一的痛苦。但是,精神迟钝的后果就是内在的空虚。并且,人们对于外在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甚至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现出的那一刻不停的、强烈的关注,也暴露出他们这种内在的空虚。”
“我们可以探索人的能力的所有外在表现的根源,即深入到人有三种生理基本能力。构成了人三类快乐的源泉,第一类是为机体新陈代谢能力所带来的乐趣:吃喝、睡觉;第二类是发挥肌肉力量所带来的乐趣:步行、跳舞、体育;第三类为施展感觉能力方面的乐趣:阅读、思考、写作、学习、音乐、哲学。感觉能力隶属于人的认知能力,因此,卓越的感觉能力使我们有能力享受到属于认知的,亦即所谓精神思想上的乐趣。感觉能力越卓越和明显,那么我们所享受到这方面的乐趣就越大。”
所有这一切都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现实生活,亦即当下经历的每时每刻,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和客体,面对完全一样的客体时,不同的主体就意味着所构成的现实完全不同。正如每一个人都囿于自己的皮囊,每个人只能囿于自己的意识。对于人来说,存在和发生的一切事情总是直接存在和发生在他的意识里面,所以,很明显,人的意识的构成是首要关键。在大多数情况下,主体意识比呈现在意识中的物象、形态更为重要。一个人精神能力范围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悦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 、能够准确无误地把我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都是财富和地位所不能替代的。一个人的自身,亦即当这个人单独一个人的时候陪伴自己的、别人对此不能予夺的内在素质,其重要性明显胜于任何他能够占有的财物和他在他人眼中呈现的样子。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
我们大多数人还厮杀在职场上为自己的房子车子票子孩子而奋斗,但是有时候停下来想想,我们是不是仍然感觉到仿佛还缺了点什么?是不是感觉每天累得像狗一样却还是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满足感?是不是每天在读各种干货推荐却只是收藏而感慨没有时间去自我提升?是不是身边有一大票朋友关系去维护但是越来越感到没有一个人懂自己?是不是拥挤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内心狂骂这日了狗的生活?是不是即使在人声鼎沸的人群中却感到异常无聊?又或者周末一个人在家时不知道为什么又过了一周?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年纪,拼命的为未来攒下资本,每个年轻人都焦虑地奔波在路上。
似乎,我们总找不到时间给自己?
在阅读叔本华的哲学著作时感觉就是语言全是精辟深刻,没有半点糊弄人的废话,读完他的各种论述解释,终于明白作为人保持对事物的客观兴趣,永葆一颗对新知的追求和好奇是多么重要。其实你比你想象得要自由。兴趣和好奇是一个支点,可以撬动你想知道的一切。为了可以让我们人生在世可以活得不负此生,我们要避免的是“一无所知者的无聊和打发时间”,我们常常会感到生活的束缚,被外界的诸多因素而烦扰,例如最大的问题莫过于钱的问题,生活品质仰仗钱这一伟大与万恶集于一身的票子,我们中很多人会常常感叹“没有时间”,那么我们问一下自己:“是没有时间还是没有意识?”无论每天“被安排的时间”是多少,我们要想保持充沛的精神活力,就应该将每天的时间预留一小时给自己去享受独处思考的幸福。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从他人那里,或者从自身之外期望太多。他人对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极为有限,归根到底,每个人都孑然独立,最关键的就是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 如何心安理得轻松地度过一生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尤其关键。一个人在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小时、每一天的时候,对于自己的总体生命进程及其特征也不甚了解。只有我们度过了生命中的一段时间,或者在我们整体生命终结的时候,我们才能把我们做的事、业绩和创作的作品真正地联系起来,包括其中确切的因果关联,甚至才能了解到它们的价值。只要我们仍然置身其中,那我们的行事就只能总是遵循我们固定不变的性格构成,受着动机的左右和能力的制约。由此可见,我们的行事自始至终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在每一刻都做着我们在那一刻认为合理和适当的事情。只有事后的结果才让我们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事情的整体回顾才使我们明白事情的如何和为什么。因此,当我们忙于从事伟大事业或者创作不朽的著作时,自己并不会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只是觉得完成这些工作合乎自己当时的目标和打算,它们也就是当时合理的和应该做的事情。只有把生命总体连贯起来以后,我们的性格和能力才会显现其本色。现时此刻的重要性甚少在当下就被 我们认识清楚,而只能是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不应该只是计划和考虑将来,或者一昧沉湎于对往事的回想。永远不要忘记: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出入。总的来说,不管将来还是过去,都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重要。距离相隔远了,物体在人的视觉里就缩小了,但却在头脑思想里放大了。只有现时才是真正的和现实的。现时的时间包含现实的内容,我们的存在唯独就在这一时间。一个人在晚上睡觉前,应该逐一检查自己白天的所作所为。如果一个人耽于世俗事物或纵情感官享受,对过去的事情不加以回想,只是随波逐流,那么,他对生活就缺乏清晰周密的思考,情感就会杂乱无章,思想也会混乱不清。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或者当时过境迁,虽然这些事境当时影响过我们,但我们再也无法唤起和重温当时被这些事境所激发的情绪和感觉;但却可以回想起当时由这些事境所引发的意见和看法。因此,对于那些值得回味时刻的记忆和记录应该小心保存下来。
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可以在人与人相处之间体现出来。人与人之间在精神、性情方面同声相应或大相径庭,会在人们谈话中非常轻易和迅速地显示出来,哪怕在每一个微小细节,都让人感觉得到。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对他人怀有敌意,但我们必须注意到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并把它牢记在心,因为以此可以确定这个人的价值——至少是他对于我的价值,并据此制定出对这个人所应采取的态度和行为。必须永远记住:人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大部分人都脱离不了主体我,根本上他们除了对他们自己以外。不会对别的事情感兴趣。由此,产生这样的结果:别人所说的话马上让他们联想到自己,别人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只要稍微涉及他们个人自身,就能吸引他们全部的注意力,他们就再也没有剩余的精力去理解谈话客体方面的内容。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保持的态度,当我们回顾走过的人生之路,从整体上审视“迷宫一般的犯错历程”和诸多错过的幸福、招致的不幸——在这时候,我们会轻易的过分责备自己。其实,我们走过这样的人生路程并不完全是我们的所为。这是两种因素——连串的外在事件和我们不断作出的决定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我们在上述两个方面的视野都是相当狭隘局促的。我们无法预知将要作出什么决定,更加不可能预见将要发生的外在事件。我们只能了解此刻发生的事情和我们的打算。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时间的作用,以及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所以,对于任何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都要马上清晰地想象到其相反的一面。一个明智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不会被事物恒久不变的表面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即将往哪一方向变化。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我已经尝惯人世的悲欢苦乐,因此,无论何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不会使我像女人一样软下心来,流泪哭泣。”一般来说,一个人在遭遇各种不幸横祸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持镇定自若,那就显示出他清楚地知道人生可能遭遇的苦难是巨大的和多不胜数的。真正老于世故的人,做事从来不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这样的人也不会匆忙急躁地行动。
这本书最后的就是叔本华的建议和格言 ,我总结为叔本华的方法论,总共是一我们对自己的态度,二我们对他人应该采取的态度,最后是我们如何看待命运和世事的发展。在读到书的这一部分时,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在当下看待自身的态度上要往往是不准确的,只有在回过头看自己当时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自己当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而对他人所采取的态度其实也和自身有关,我们总是倾向于选择和自己性情相投的人。如何看待命运和世事的发展需要我们具有预见性,这要求我们对人情世俗有洞察力,这方面可以多读心理学的书籍,另外推荐深读《明史》,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和明代是非常像的,因为中国社会实质上进化的速度是很慢,近百年的历史也只有明史还具备对真相的还原度。对人了解越深,越是懂得了,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
三 人生的各个阶段
一个人如果没有他那种年龄的神韵,那他也就会有他那种年龄特定的种种不幸。——伏尔泰
童年时期我们都是处于认知阶段,而一个人对于外在世界的初次直观把握是很深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在年轻的时候,我们误认为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和有影响的事件会大张旗鼓地露面和发生。到了老年以后,对生活所做的回顾和考察却告诉我们,这些人物和事件都是悄无声息、不经意的从后门进入我们生活。从年轻的角度看生活,生活就是漫长无尽的将来;但从老年的角度观察,生活将是一段极其短暂的过去。
当生活临近结束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生活跑哪儿去了。为什么到了老年当我们回顾一生的时候会觉得生活如此短暂呢?因为我们对生活回忆的不多,所以我们就觉得这段生活短暂了。所有无关重要和不愉快的事情都从我们记忆中筛漏掉了,因此遗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事情所剩无几。为什么青年时代,我们在展望生活时,发现生活是那样的漫无际涯?因为青年人需要地方去放置他们无边的期望,而要一一实现这些期望,一个人能活上玛土萨拉的岁数也不够。此外,青年人根据自己度过的为数不多的年岁来算量将来,过去的日子发总是充满回忆并因此显得漫长。
如果将人的各个时期与行星联系起来:10岁的时候,人由信使星(水星)掌管着。像信使神那样,人们在狭窄的圈子里轻松快速地转动,被微不足道的小枝节所左右,但在机智伶俐的信使神的指挥下,轻而易举学到许多东西。到了20岁,维纳斯星(金星)掌管了人生,爱情和女人完全控制着一个人。在30岁时,战神星(火星)取得统治地位,人们这时候变得强壮、大胆、好斗暴怒和崛强。人到40岁,四小行星接过指挥棒,人生由此变得更加宽广。他变得节俭了,也就是说,为了实用目的而生活—谷神星;他有了他的安乐窝—灶神星;由于智慧女神星的作用,他知道了他需要知道的东西,而他家的女主人,妻子,作为天后星主宰着家里。在50岁时,朱庇特星(木星)登上王位,他充分享受着自己的力量,富于阅历和知识,他对于自己周围的人们拥有权威,因此,他不再接受他人的命令。相反,现在是由他发号施令了。现在,他成为自己周围的指导者和统治者是最合适不过的事情。到了50岁的人就像朱庇特星达到了它的光辉顶点。但随后在人生的60岁,农神星(土星)来了,伴随而至的还有铅一样的笨重、迟缓和坚韧。最后是天王星。如果我们真的可以明了生命所赖以发生的神奇奥妙,那么,一切事情也就会真相大白了。
读完人生的各个阶段这一章节让我为之一震,原来人的一生竟是如此有章可循,也就是我们只有在了解我们这一生是怎么回事,我们才不至于在面对真实生活时过于焦虑和担忧。每过一次生日我们就又向前一步,其实年龄的增长也并不是什么令人烦扰的事情,年龄在增长,时间在流逝,只有实现自我增值才可以对得起那些不停歇的日子,在30岁之前,我们最需要积累自己的阅历和眼界的阶段,大多数的中国年轻人在22岁大学本科毕业,这时候就是一道分岔口,毕业后有的选择读研究生,有的决定开始工作。可是无论如何,你不能不学习,你不能不成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你决定要做成某一件事情,你必须做好准备,这样在机会来临之时你才会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你成长的过程,你将改变之前的偏见并且获得新的积累。
四 结语
事情太多,时间太少,经常都是在闲暇的时间打开kindle,享悦字里行间的意蕴,这一篇篇的读书笔记是思想的结晶,总结概述作者的思想并添上自己看到此句时所引发的思考,读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拓展你意识的无限可能,人的阅历有限,通过读书,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思想延展到世界的广阔地域。叔本华在论述人生的智慧时,强调的就是人自身的精神丰富性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读书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从而使自己学会承受孤独。因为每个人都孑然独立,最终都得从自己身上得到精神满足。
[参考文献]
[1]叔本华.人生的智慧.韦启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