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都“男尊女卑”?那她们是什么?

作者: 苏倪塔 | 来源:发表于2017-11-25 19:07 被阅读1134次

    今年家里装修新房子,早就听说佛山家具市场的东西便宜款式又多,于是抱着去“调查市场”的心态,夏天的时候跟妈妈一起去了趟佛山。

    从广州到佛山的出租车上,司机小哥告诉我们,现在在佛山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是外地来的,本地人都因为做生意赚了钱,搬到大城市或者干脆出国了。过年的时候,整个城市犹如空城。

    是啊,家乡再好,可总归太小太熟悉,谁不向往在大城市奋力打拼、然后看到自己成功的样子呢。

    后来,我又了解到这里的一段离开家乡的故事。

    自梳女,多数集中在佛山南部顺德区,中国最早的女权主义者。

    自梳女。图片来自网络。

    自梳女是在珠江三角一带一群将头发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的女性。在清末,珠江三角蚕丝业的兴起使得女性也投入工作,尤其是她们的仔细和巧手令许多工厂优先雇佣女工。

    就这样,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和长期的封建压抑下,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想结婚,除了意识到结婚并非是自己唯一的命运之外,一方面是因为结婚了之后需要相夫教子、无法继续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地的一些习俗忌讳已婚或者怀孕女性参与养蚕业。

    其实自从明代,自梳女的“前身” — “不落夫家“就已出现。不落夫家是指那些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婚的女性们选择在婚后常归母家,避免与丈夫履行两性义务,也不与其他男性发生两性关系,名曰已婚,实则独身。

    要成为自梳女,她们必须经过梳起仪式来实现社会身份的转变。有趣的是,梳起仪式采用了婚礼的流程、风俗和物品。梳起以后,自梳女从此独立,因为怕会招来不好的时运,她们需要离开自己的村庄,和其他的自梳女一起住在姑婆屋里。之后,两个情谊相投的自梳女会结拜“金兰姐妹”。 一旦结拜金兰契,两个人便同居共处,情同夫妻。

    一位妈姐和她的女主人在新加坡游泳俱乐部。图片来自网络。

    但好景不长,从1930年开始起蚕丝业开始衰落。许多人都选择下南洋寻找出口。因为经济大萧条,新加坡和马来亚限制了男性入境人数,但没有限制女性人数。所以,大多数的自梳女来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槟城、吉隆坡、怡保为富有的中国或欧洲人做女佣。她们被称为“妈祖”。

    从最开始为当地的中等富裕家庭包办所有的家务活,到后来为富裕的欧洲人只做一项具体的家务,妈祖的勤恳、忠诚、真诚的性格经常令主人留她们继续工作到60岁的退休年纪(妈祖一般就业期限为10年)。而且妈祖对自己很节俭,却将大部分的钱汇回家、或者在重要场合花在朋友身上。

    直到1970年,因为时代更迭,妈祖的职业基本消失了。她们大多回到了中国,住在姑婆屋或者或者斋堂。做为自梳女,她们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也不能被葬在祖坟里。

    妈祖。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当时的自梳女们也许并不知道什么是女权、她们做出这些举动的初衷可能也并不是要打破”男尊女卑“的传统。也许有这样那样我们无从得知的原因,使她们成为了自梳女、去了南洋。她们的许多风俗也显现出了她们抗婚的不彻底性和极度极端、压抑的贞操观。从她们的多神信仰(观音、七姐、天后)中更能感受到她们内心的恐惧与不确定。

    离开家的自梳女、去到陌生南洋的妈祖们啊,你们也曾想过赖在家里被父母就宠爱着、被爱人照顾着吧。你们一定也憧憬过有一个幸福的、无忧无虑的人生吧。

    远走的你们,不能回家的你们,已足够让我好好深思,何为女人,何为做女人的态度。#


    笔者喜欢亚洲、东南亚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会努力写出更好的作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给我点个赞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一直都“男尊女卑”?那她们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nc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