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到底讲些啥

作者: 小朱品国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2-16 13:43 被阅读570次
众卿务必好生看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一国之象征,在于文化,一国之存否,在于文化之有无。作为一个中国人多少应对自己本土文化有所了解,方不愧为炎黄子孙,华夏血统。惜国学断层已百年之久,多少莘莘学子只见西洋学问之耀眼,未睹中国文化之璀璨。且国学典籍,浩如烟海,皓首穷经也难尽读。
愚自知不才,经数年浸染,窃于传统文化略窥一二,唯不想我民族之优秀文化湮没不问。愿付绵薄之力,起抛砖引玉之微效,故作此文以飨有缘。在这个讲究快餐的时代,为适应多数心理。读者于此一文,即可概览国学全貌,岂不畅快淋漓!由于篇幅所限,重在提纲挈领, 若有兴趣者,可按所介绍之内容私下寻书细读,不甚随喜赞叹。
四库全书

如果你去问一个哲学系的研究生,何谓哲学?如此看似很对胃口的问题,却恰恰点中了他的七寸,可能会一时让人瞠目结舌。当然,这并非是回答不了,只是好比“道可道,非常道”一般讲不清楚罢了。“哲学”二字本源于古希腊,即“爱智慧”之意,我们可以引申为热爱智慧,追求真理。听起来是不是漏洞百出?有人可能已经按耐不住自己的独到见解了。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曾一言以蔽之:哲学即是人类精神的反思。

众所周知,人皆有思想,都会反思,也都会建立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如此说来,岂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非也,唯有正确而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方可称为哲学。有人又要问了,正确系统的标准何在?怎么样,我说讲不清楚吧。如果从哲学的内容层面探讨,那更是扯的天昏地暗,不着边际了。倘若遇到胡搅蛮缠,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别跟他啰嗦了。但可意会,不可言传耳。

中国哲学

言归正传,接下来要讲的主题也和哲学有关,但属于中国哲学,严格来讲是国学。那么国学和中国哲学有什么区别吗?其实,中国哲学即指我们中国的经学和子学。经学即是儒家经典之学,子学即指儒家以外包括儒家支流在内的其他诸子百家之学,总的来说都是不同思想领域的学说。把哲学用来概括中国的思想也是近代西学东渐才兴起的,如同公元纪年一样图个方便统一而已。

那么国学又是什么呢?往小了说,即是中国的哲学。往大了讲,国学包括了我们全部的中国文化。 早在唐太宗时期,善于进谏的名臣魏征首先把中国文化分成了四大类,谓之经,史,子,集。经学与子学前已提到,属于哲学类,史学无非就是历史之学,集学即是诗词文章之学。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即是按照此四部汇编而成。可以这么说,搞懂了经史子集就了解了全部的中国文化。下面,我们就逐个来介绍一下经史子集的全部内容。

陛下,主要看下面

  何谓经学?莫非能称经的皆是经学乎?《道德经》《南华经》《冲虚经》《金刚经》《心经》《黄帝内经》等等属于经学吗?虽都是一本正经,只可惜非经学也。由于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即得天独厚,平步青云,上升为经学,历代皆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故经学专指儒家十三经。哪十三经呢?《诗经》《易经》《尚书》《孟子》《论语》《尔雅》《孝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春秋时期,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删诗书,订礼乐,序易传,修春秋,以述而不作的方式总结了先王所留下的典籍,故成《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易经》与《春秋》作为占卜及历史书得以保存,其他皆成灰烬。后或传由掘地凿壁偶遇,或以秦朝儒生口述,故《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得以保存,而《乐经》自此失传。

汉朝董仲舒尊崇的五经即指《诗经》《易经》《尚书》《仪礼》《春秋公羊传》。后来,《仪礼》改为《礼记》,《春秋公羊传》改为《春秋左传》。历经周折,到了北宋神宗时期,十三经被官方确定下来。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倡的四书即指《孟子》《论语》和从《礼记》中抽出的两篇文章《大学》《中庸》。元朝以前读五经,元朝以后读四书。经书是越读越少,到了清末干脆就废除读经了,所以大家从此都不正经了。

很欣慰还有人记得我画八卦

《易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晦涩难懂,历来能穷究起理者不圣即仙。据传其作者人更四圣,世历三古。所谓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并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序易传。《易经》历来被用来占卜,虽不可完全相信占卜内容,却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诗经》乃周朝各地及官方的诗歌的汇编,传为周朝大臣尹吉甫整理。本为三千余首,经孔子取其真善美,去其假恶丑,删订为三百零五篇。孔子评价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谓其皆是真情流露的诗作。

《尚书》主要是尧舜禹夏商周之左史记载先王言论的汇编(右史官记事件,左史官记言论),内容诘屈聱牙,多有天命报应之类言论,故又被称为“天书”,孔子多仿此进德修业。

《论语》乃孔门弟子记载孔子以及孔门弟子之间的言论,分为二十章,为儒家的看家之作,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谈。

《孟子》为亚圣孟子和弟子万章记载的孟子的事迹言论,内容分作七篇。主要内容包括了性善之论,养气之说,义利之辩,王霸之争等。孟子的最大贡献是论证了人性本善,继孔子之后进一步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后世多以孔孟并提。而孔子的性格温柔敦厚,孟子的性格雄强刚毅

哼!竟然将我的思想一笔带过

《尔雅》相当于儒家的一本词典,汇总于战国到西汉间。古人没有网络可查,读懂儒经须借此本。而当今信息时代,度娘更快好省,故其甘拜下风。

《孝经》作者不详,有说孔子,有说曾子,总之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家到天下各个方面阐述孝道之深邃哲理,所谓百善孝为先,岂可疏忽哉!

《周礼》作者不详,有说周公。内容阐述官制体系,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类官职,每类官职下又分为若干小官,总共三百六十多种,以合年数,后世官制多有仿效之。 

礼仪之邦

  《仪礼》作者亦不可考,且继续往周公身上推,反正周公制礼作乐,已名扬千古。其主要记载周朝的礼仪制度,孔子爱不释手,推崇备至,欲恢复周礼,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礼记》乃是儒家学者对礼仪以及其他方面的言论汇编,也有对《周礼》和《仪礼》的整理,编辑人乃西汉的戴德侄子戴圣。即《三字经》所谓的“大小戴,注礼记”。其中的《礼运.大同篇》阐述了儒家所追求的的最高理想社会:致大同。《大学》《中庸》被列为四书之中。《大学》据说是曾子所著,内容主要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中庸》据说是孔子孙子思所撰,乃孔门心法,着重强调中和之道。

谁能了解我啊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皆是对孔子所修《春秋》之注解。《春秋》即是记载春秋时期的史书,其实当时每个诸侯国都有各自的史书,墨子曾称见过百国《春秋》。孔子只是把鲁国的《春秋》作了适当的修整。也算是篡改史书,故孔子言:知我者,其为《春秋》乎,罪我者,其为《春秋》乎。

孔子之《春秋》言简意赅至极,利用独创的春秋笔法,寓褒贬,别善恶。所谓: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一部春秋历史竟用一万八千多字记载完毕,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篇论文,乃是文言文中的文言文。若不借注解,即使朱熹在世,也难晓其真意。

故三部注解油然而生:《春秋左传》作者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春秋公羊传》作者传为孔子门生子夏之弟子公羊高。《春秋谷梁传》作者亦传为子夏弟子谷梁赤。后世读春秋实际读的即是此三传,谁若真读得懂孔子原著《春秋》,必为孔圣再来。

春秋三传

四库全书中把经学分为诗类,书类,礼类,易类,乐类(非指乐经,谓后世音乐类),春秋类,四书类,五经通义类,小学类,孝经类。其实,无非十三经的各类注疏罢了。其中小学类是指对字音,字形,字义的研究而产生的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其并非同于我们如今的小学识文断句,而似大学的国文专业。

儒家作为我们中国的主流思想,自有他当之无愧的理由所在。如我们中国忠孝节义,自强不息,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皆是儒家人格的塑造。我们中国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推崇什么,贬斥什么无不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射。故儒学作为经学,实是无可厚非。而其他的诸子思想也是中华文化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四库全书里讲: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学也。子谓之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儒家以外的诸子之学皆归为子学。

诸子欢聚一堂

《三字经》告诉我们:经既明,方读子,搓其要,记其事。也就是当把儒家经义搞明白了,再读子学,而读子学大致了解即可,无须太较真。那么子学包括哪些内容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大夫专权。各家学说遂蜂拥而起,四处游说诸侯大夫以帮助调和社会矛盾,同时实现各自的抱负,史称“百家争鸣”。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总结为六家学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西汉末的刘歆又扩充为十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纵横家。

子学的儒家主要指后世儒生的著作,比如汉之郑玄,唐之韩愈,宋之张载,程颐,程颢,朱熹,明之王阳明,清之王夫之等人的发挥。我们知道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而四库全书中经学的儒家好比佛教三藏中的经,子学的儒家好比佛教三藏的论。

墨家即战国时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代表作为《墨子》。以天志,明鬼,兼爱,非攻,非命,非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为根本思想。特别是明目张胆的论证鬼神的存在,以用于赏善罚恶。墨家还有一套手工业制作方法,对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卓有贡献。因被孟子骂其兼爱思想,是将别人父母等同于自己父母,即眼中无父,乃禽兽耳。战国后再无人敢提,遂归入杂家。

别看我,看内容

道家即以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顺其自然,清心寡欲,见素抱朴,逍遥自在等思想为主而建立的学说,代表作为《道德经》《庄子》。东汉时被张道陵发展为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成为我民族本土之宗教。其实,道教是中国文化的大杂烩。故鲁迅先生说:把道教搞清楚了,就把中国文化搞清楚了一大半。

法家即战国末韩非子(荀子学生,荀子虽属儒家,却开辟了与孟子截然相反的观念:性恶论。故后世称其学说是大醇而小疵,也有将其归为法家的。)集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三者思想之大成创立的学派。以法术势三者的运用以巩固帝王统治,代表作为《韩非子》。此乃帝王之学,平民慎用。

名家是以战国的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律师”派,口才一流,能把死的说成活的,黑的说成白的,白马说成不是马,乌龟说的比蛇长,虽属欠打型,却对我国逻辑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由于后世无人继承,遂被归为杂家。

阴阳家创始人乃战国时的邹衍,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体,以五行生克制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关系,囊括世间万物。体大思精,奥妙无穷,可惜其著作失传,只在其他各家能略窥其门径。尤其是子学中的道家,医家,术数类等无不贯穿着阴阳五行理论,可以说搞不懂阴阳五行,很难看懂中国文化。

五行

我辈多将小说以文学看待,殊不知小说家亦属于子学。其以形象生动的故事讲述抽象的哲理,让人们在趣味阅读中感悟人生。

杂家顾名思义即烩百家为一家,以秦吕不韦之《吕氏春秋》为开山之作。战国后期杂家的出现就标志者“百家争鸣”的结束,因为杂家以后的思想家只是“继承”而非“开创”。

农家即阐述农业理论的一派,奉神农为祖师,开创者为战国的许行。中国乃农业大国,历代农家的理论颇丰,也在不断改进,尤我近代袁隆平之杂交水稻最为可观,随喜赞叹!

纵横家是在战国那个混乱的年代横空出世,靠游说闻名。据传祖师爷为鬼谷子,著有《鬼谷子》一书。史书记载鬼谷子其人,通天彻底,人不能及,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鬼谷子放出几个学生就把战国搞得一塌糊涂,如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张仪为秦相,庞涓,孙膑等亦皆非等闲之辈。惜历来被贬为旁门左道,盖以阴谋诡计为人所不耻,后归为杂家。

什么阴谋诡计!看不懂别乱说

以上十家乃子学之基本代表,而四库全书将子学分为十四类:儒家类,释家类,道家类,兵家类,法家类,杂家类,小说家类,医家类,农家类,术数类,天文算法类,艺术类,谱录类,类书类。其中释家类,医家类,兵家类,术数类,天文算法类,艺术类,谱录类,类书类前未提及,现作简单介绍。

释家即佛家,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所创立。旨在度化众生,离苦得乐,脱离轮回,超越生死,究竟涅槃。大约东汉时传入中土,逐渐被中国所化,遂成为中国固有之文化。约公元十三世纪左右,佛法在印度逐渐灭绝。故有佛法起于印度,倡于华夏,行于四海之说。

医家即相对于西医的中医,以理法方药为治病纲领,即是医理,诊断,开方,服药四者为主体。以阴阳五行为理论依据,重整体,尚修心。惜近代西学东渐,崇洋媚外之风益盛。西医兴风作浪,中医遂成枯落,亟待有志之士发扬之。

兵家的创始人乃春秋时期的孙武,精辟完善的总结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基本分为五事七计,五事即天,地,道,将,法。七计即天地孰得,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兵众孰强,士卒孰练,法令孰行,赏罚孰明。当然还有对战争的利弊,战争双方的风俗地势,心理因素等进行了客观有效的分析。其《孙子兵法》一书至今风靡海内外,孙武被誉为“兵圣”。

我绝对不是纸上谈兵

术数家基本分为命相与风水,命相又分为八字算命,骨相,面相,手相等,风水又分为阴宅和阳宅。总之是一套讲究趋吉避凶,神秘莫测的学说。术数家虽亦有可观之处,但我辈当以修养德行为主,切勿拘泥于此。所谓相由心生,境由心转,趋吉避凶,改变命运的根本在于修心。所谓: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天文算法类包括了现今所讲的数学和天文学,由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故以观测天文来规定农时,有利于耕作。而制定历法须假数学,故天文算学实为一体,而后经过历朝历代发展,逐步分化而完善。

艺术类即我们常说的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人类对美的发现而产生艺术,对美有敏锐洞察力者为艺术家。

谱录类即对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各种器物分类记载,比如菜谱,器物谱等。

类书家即把各家内容归类整理成册,如《子史精华》《太平御览》等。

讲历史哪能少了我

以上是全部的子学内容,三字经说:经子通,方读史。史学顾名思义就是历史之学。中国的历史著作也是汗牛充栋,所以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这样有着连绵不绝的历史著作和层出不穷的历史学家。而不管哪国的历史,其主体实际上都是“帝王”的家族史。当然,也有各式各样,方方面面分类记载的历史典籍,尤我国之历史著作最为宏博多彩。

四库全书中把史学分为十五类: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鈔类,载记类,时令类,职官类,地理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对于历史各类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就是你能想得到的各类历史典籍。

其中正史被后世认为是比较可靠的史料,也是官方钦定的史书,共有二十六部,刚好按朝代顺序排列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

历史的痕迹

其中,西汉司马氏的《史记》乃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即有本纪十二篇,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后面的正史基本仿照《史记》的体例著作,只是有的史书把本纪改为纪,列传改为传,书改为志,而意义未变。纪即是帝王历史,传相当于名人传记,书或志相当于政治制度,表相当于大事纪年表,世家就相当于世世代代做官的家族脉络。

《史记》不仅史料丰富详实,而且文笔优美隽永,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因为降匈奴的李陵求情,而惨遭奇耻大辱的宫刑。因答应父亲遗志完成史学著作,故忍辱负重,用了十八年时间四处游走,搜集资料,终于六十多岁高龄完成五十多万字的鸿篇巨著《史记》,实属不易。

为了这部史书,我认了

其实历史没有完全可信的,除非是当事人亲眼所见。并且后人作历史难免有主观臆测与偏见,故历史可分为四种:

一者真实的历史,其况到底如何,唯当事人方知。
二者记载的历史,略能从各类史书互参,抑或考古知其大概。
三者文学艺术刻画的历史,诸如评书,小说,戏剧,电影等之类,已是面目全非,仅作消遣耳。
四者乃每个人心中的历史,由于每个人的学识,修养,年龄,境界等有所不同,故同样的史料在每个人的心中反映不同,久而故成个人史观。
我确实说过下面的话

古人讲,读经不读史则迂,读史不读经则诈。读经使人道德高尚,读史使人睿智通达,但若经史偏颇则容易迂腐或奸诈。故学者当经史互参,如此既能坚守圣训,又可通权达变,方不失中道。

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曾言:读史之效,在于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于何生起?读史之重要可见一斑。而唯有专业搞历史的人方能于史学明其全貌,然我辈各有其志,虽不能穷究史学,亦当明其脉络,知其兴替,而为借鉴。

众人皆醉我独醒

最后就要讲讲集学了,集学乃诗词文章之学,重在抒情。历代诗词文章从春秋战国的楚辞,到汉赋,到魏晋的骈文,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清朝的古文和我们当代的散文。

楚辞以屈原为代表,以“兮”字感叹为其风格,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包括西楚霸王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汉赋即汉朝的文章,赋即直接陈述,文章洋洋洒洒,飘逸自然。

魏晋的骈文如同写对联似的,每两句前后对账工整,虽然具有美学价值,但往往流于虚浮,做作,没有真情实感。故到了唐朝,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提出古文运动,即是要废除魏晋骈文,恢复汉赋。

师父,你看这孩子写的可以不

唐诗的基本形式有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不太要求长短对称及押韵,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绝句即指四句一首诗,律诗乃八句或八句以上,八句以上又称为长律或排律。代表人物有:李白,白居易,杜甫等。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

宋词虽然长短不一,后来因要配合固定的曲调,每一类词,也都有不同的的格式。全曲的句数﹑各句的字数﹑每字的平仄,都各有定格。这种定格,是由曲调的结构所决定的。所以,宋词有各种各样的“词牌名”,如“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等,后人填词必须遵守这种词格,就是为了让这些新填的文词能按传统的曲调歌唱。

宋词依其抒情风格基本分为两大类:婉约派、豪放派。婉约派顾名思义是温柔典雅,婉转细腻,其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当然就慷慨激昂,气壮河山了,其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等。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等,代表作品有《窦娥冤》等。

写成这样,我惆怅啊!

四库全书把子学分为五类:词曲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楚辞类。别集即将某一文学家的诗词汇编在一起,如李太白集,杜甫集等。总集即是将各类文学家的诗词汇编在一起,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文学重在抒发情感,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皆有七情六欲,故将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而文笔隽永,意境悠远者可称为文学家。

由于大部分文学家的诗词文章多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而发牢骚,故文人又被称为骚客。屈原的《离骚》即是千古牢骚,离骚的意思即是遭受苦难发牢骚。而凡是诗词文章脍炙人口,永垂不朽的诗人多是怀才不遇,命运多舛,颠沛流离之徒。比如:屈原,杜甫,柳宗元,陈子昂,柳永等。所以古人讲: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文人墨客虽有风流倜傥,潇洒浪漫的一面,也有多愁善感,苦大仇深的一面。

无所谓啦,只管喝酒

全部的国学内容就是这些了,先了解个框架,再逐渐充实内部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这也正是我写此篇论文的目的之一。经史子集各有千秋,但亦有轻重之分。经学是国学之魂,史学是国学之肉,子学是国学之经络,集学是国学之衣服。故学者当先以经学,子学立德为本,然后以史学,集学达才,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之人。

我们才是未来的大师

相关文章

  • 国学到底讲些啥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一国之象征,在于文化,一国之存否,在于文化之有无。作为一个中国人多少应对自己本...

  • 在英国学传媒,到底学些啥?

    近几年,很多人想出国就读传媒专业,而英国作为传媒老牌大国也成为了很多人的心仪之选。而我身边的不少小伙伴,都是通过中...

  • 罗洪亮:老板社群到底讲些啥?

    大家好,这里是罗道创业圈,我是罗洪亮,今天跟大家聊的话题是:老板社群到底讲些啥? 有的人问我,罗老师,老板社群上讲...

  • 你以为你在学国学?其实你只是迷信!

    诸位,坐好。我讲期间,诸位可以提问。咱们边聊边讲,因为今天这个话题啊,真的比较刺激。 什么话题呢?国学。国学有啥刺...

  • 今天到底干了些啥

    鸽了一天,就整了个低技术力烂活…… 我拿权游OP的运镜方式给《MC世界秘史·艾肯刺杀者》做了个宣传片(渣机缘故帧率...

  • 大学到底学些啥。。。

    作为一只大三狗,这个问题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思考了很久,但是上了大三,对于这个问题,我豁然开朗。 本宝宝还记得...

  • 备孕到底备些啥?

    现在备孕已是司空见惯,现在的小夫妻都会提前备孕。去医院做一些孕前检查,如果相关指标正常。医生会嘱咐孕前三个月要吃叶...

  • 他们到底忙了些啥?

    刚刚阅完了第三单元的测试。整理孩子们的成绩。再一次被震惊:居然有五个同学得了D四个得了C。因为没有带回家...

  • 管理自己到底该管些啥?

    成长日课09/365 前段时间参加了某位时间管理大师的线上49天体验营,然而,在这个体验课的第七天,我不堪因为一个...

  • 《盗将行》到底讲的啥

    手贱刷抖音,被算法宠幸,听到了这首歌的片断,当时没听懂。于是百度了一下完整版,更加听不懂了。 后来去八卦了一下歌手...

网友评论

  • 迟钝的鱼:哲学普遍认同的定义是:“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相信大部分学习哲学的学生都知道,当然这不是重点。而是按照这个标准,国学中大部分的学派都只是观点而不是哲学。哲学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有解决的办法,其实传统的显学基本上都形成了哲学系统,比如儒法墨道佛。但是只有方法论的,如农、兵、鬼谷子、名之类。只有世界观的,如阴阳家一类的,这些都不属于哲学,还有一些小学派,只有观点,不成系统的更加不能称之为哲学。
    迟钝的鱼:@小朱品国学 不敢言教,你的功底和涉及面我都十分佩服,可能是学习的角度不同,所以获得的结果略有差异。毕竟无论是西方的哲学,还是中国独有的国学系统,都太浩瀚。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确实有这种感觉。
    小朱品国学:@迟钝的鱼 佩服,真正的高人,研究的透彻。👍多多指点,我只是浅尝辄止,还有很多很多不足。学习了😊
  • 碎碎念修身日记:好👍
    碎碎念修身日记:@瞭心斋 老师了不起
  • 职场有料妹:老师,如果能一个段落不超过五行就更好了:blush::blush:
    小朱品国学:@BTN大花 谢谢,说得对,尽力而为😀书写习惯了,正在慢慢改进。🙏
  • 云朵tania:传统国学与时尚相结合方能走得更远,比方说现在为大众所喜欢的戏歌就是将流行歌曲与戏曲融合后的产物,大家更易学更容易传播,还有时尚刺绣,相对于传统刺绣更简单易上手。
    云朵tania:@小朱品国学 想一块去了,哈哈
    小朱品国学:@晚霞tania 是这样的,一定要中西结合,古为今用,现代化,与时俱进。🙏👍
  • 烟波徒钓:浸淫国学,研究国学,弘扬国学,要的是心净和热爱,是一种大爱,是一份担当,为你点赞!👍👍👍
  • 凡思:非常全面,受教了🙏🙏🙏🙏
  • 马到成功程雨烟:《你是我无法企及千年的梦》:十里桃花遮望眼,几度寒暑盼君归。一曲梅花多少泪,一梦千年盼不回。你就是那永绿草,草是蓝颜;我就是那桃子,桃子是红颜,我可以做你的知音吗?
  • 三门峡745沈莉红:需要细细品读的好文章。
  • 6a302f979011:敬仰!
  • 武商路漫漫:大师国学功底深厚!
    读完受教匪浅!收录,学习了!🙏👍
    武商路漫漫:@朱宝捷国学 不客气!向老师学习!🙏😀
    小朱品国学:@武商路漫漫多谢 🙏
  • 6水中飓风6:弘扬国学的践行者。向您致敬!
  • 千尹:讲的好全面!学习了!为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点赞!👍👍👍
  • 闻丁:好文:+1::+1::+1:
  • b21529070f45:好长!很好。
  • 文贝:应弘扬国学传承文化:smile:
  • 穿裤孑的云: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辩证的看这是我们的骄傲,亦是我们的负担。如何科学的对待,是个问题。
  • 8da1779134d7:弘扬传统国学,普及传统文化!点赞!
  • 8da1779134d7:弘扬传统国学,普及传文化!点赞!
  • 小试牛刀18:博览群书一点也不为过,为您打Call
  • ee657f0647d6:棒棒哒,感恩大师分享🙏
  • 医心小作:大家也,赞👍

本文标题:国学到底讲些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rp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