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宏涛
这是我为《神秘巨星》写的第二篇影评,谈女主角的母亲。
前天发布的是第一篇谈女主角父亲的影评,还有第三篇谈女主角的影评会在明天发布。
女主角的妈妈一出场很惊艳,戴着墨镜,看起来很时尚,而且也很喜欢音乐。然而在时尚光鲜的外表下,却是刺眼的满是淤血的青眼窝,很明显,这是被打的。这就是她的人生。
一,女主角母亲的优点
她具备很多优点:
比如,她热爱生活,从来不对孩子抱怨,尽量给孩子阳光快乐的心情。
她喜欢音乐,对歌手们都很熟悉,而且对乐曲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她对乐曲的点评,也影响到女主角在关键时刻的发挥),难怪她的女儿这么具有音乐天赋呢。
比如聪明,在女儿想要唱歌上传网上时,她为了保护女儿,不许女儿露脸。女儿很苦闷,不知该如何办时,她又想到了用黑袍罩住自己的脸……
女儿遇到问题,常常只是发脾气和抱怨,而她却总是能想到一些曲线的解决之道。
她最打动我的优点,就是那满满的爱。影片中,多次出现母女俩拥抱的场景,这真的很让我感动。
我的很多来访者告诉我,她们的母亲,从来没有拥抱过她们。她们和母亲无法亲密,甚至也无法很自然地拥抱儿女。以至于孩子们怀疑妈妈不爱自己。这让她们很痛苦。
当然,也有不少女性,正因为没有被母亲拥抱过,知道这种痛苦,她们就常常拥抱孩子。
看到6岁的女儿有音乐天赋,而老公不支持,她就鼓起勇气,偷偷拿老公的钱,给女儿买吉他;看到女儿想要电脑,就把自己唯一一条项链拿出去卖了,给女儿换了笔记本电脑和上网卡……虽然知道这样做,要冒很大的风险,很可能会被发现,然后被老公暴打。但她还是义无反顾。不少因为她勇敢,而是因为她真的爱孩子。为了孩子,她不惜冒险。
她尽可能地给了儿女爱与自由,所以女儿有很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儿子也很有爱,是个小男子汉,帮着打掩护了好几次……
这些都让我很欣赏和感动!
二,女主角母亲的缺点
但是,她的缺点也很明显,她的缺点,就是认命论和适应能力太强了!她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的,只能适应,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一点点自由。
这让我想起一部中国的古装电视剧的名字——《中国媳妇》,意思就是无论公婆怎么虐待,老公怎么打骂,哪怕嫁的是虎狼之窝,哪怕跳的是火坑,也能忍气吞声、白首偕老和打骂自己的人过一辈子。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所称颂的好媳妇!适应能力极强,再糟糕的环境,都可以过。
我曾在我的心理学群讲过适应能力太强的坏处,主流的价值观,是要我们努力去改变自我,去适应环境,认为改变环境是很难的,离开是逃兵,所以应该努力去适应环境。
但是,我认为提倡一个人一味去适应环境,是奴隶的价值观。适应环境能力强的人,往往也只是逆来顺受的耐受力强而已。我的观点是,不要去适应粪坑般的生活,不然自己及孩子都要在粪坑一辈子。我们有选择离开粪坑的权利(除非深陷纳粹集中营这类极端不自由的环境,不得不需要适应能力。如今的时代,一般是没有了)。
曾有一个网友说,她的公婆经常虐待她,她老公在外地打工,从来不给她一分钱,她一个人带着不满一岁的孩子,打短工艰难度日,孩子生病没钱看。她问我:
我看了好几遍张德芬的书,但为什么内心还是很痛苦,不能变宁静呢?
我回答说:
痛苦就对了。你这样的情况,若看了张德芬的书,然后内心平静了,继续忍受这样的生活,那就太可怕了。还好,张德芬的书,没有这样的功效。
在你陷入绝境时,那种读了让你麻醉,让你觉得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一切都只要忍耐,逆来顺受就够了的书,都是毒品。
真正的好书,或好的建议,是让你有勇气直面你的问题和困难,奋发图强去改变这种糟糕的局面。
大家不要忘了,我们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由的人,就像韩寒一篇杂文所说,我们不要误以为自己是被动的植物,我们是能选择的动物。
当陷入不适合居住的环境时,如果不尽早脱身,那么就容易适应。而一旦适应了这种暴力家庭,没有第一时间抽身的话,就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最后一辈子都呆在这样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里了。因为人的惰性是很可怕的。很容易因为习惯了,而在这样的环境里呆一辈子。
女主角妈妈就是这样一个适应能力特别强的人。无论老公怎么粗暴地对待她,怎样打骂她、嘲讽她,仅仅因为她忘了烧水,就打断了她的手……她却全都选择忍耐。她甚至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
她有很重的认命论思想,她的这句台词很经典:
你可以对我提任何要求,对生活不行!
这个所谓的“生活”,其实就是指她丈夫。她把丈夫看作是“天”,看作不可以改变的“生活”本身。
她在老公面前唯唯诺诺,丝毫没有尊严。这样的生活,她至少已经过了十五年了。
三,适应能力强、不反抗的原因
女儿特别希望拯救母亲脱离苦海,希望她离开丈夫。但她不同意,理由是,如果离开丈夫,她们就没人养了,女儿的学费也没人缴了,所以只能忍。
这也是她多次挨打,却总选择忍气吞声的直接原因。她不是天生的奴才,不是顺民,不是没有思想的木偶,她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也会为了保护儿女而冒险,尽自己所能,给儿女最好的东西。但她适应了这样糟糕的环境了。
她这么聪明,为什么就不敢反抗,离开丈夫,自己谋生呢?为什么非要适应这样糟糕的环境呢?
这就要说到社会制度和文化的问题了。在她所处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下,女性就业机会很少,她又没有上过学,所以,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也很难再离开丈夫后,嫁到好一点的人家。所以,她只好息事宁人、忍气吞声。
除社会原因外,还有不能忽略的家庭原因,正是家庭原因导致了她的习得性无助,才让她不敢去反抗,不敢维护自己的最基本的尊严和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好的作品,都不会把所有问题都推给社会,比如鲁迅的《孔乙己》批判社会制度,但也指出了孔乙己自身的问题所在)。
从电影中透漏出的一丝线索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父亲还活着,她还有个哥哥。在女儿说到要她离开丈夫时,她脱口而出:不能给外公添麻烦。
她认为,自己去求助父亲的话,会给父亲带来麻烦。这不是她太自卑,才这样认为。这是事实,也正因此,她才自卑,才没有底气反抗。父亲不是她的靠山,只是把她当麻烦。这正是悲剧所在。
我们可以想象,在她的童年,也和女儿一样,是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下成长的,而且她比女儿更惨。女儿只有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弟弟,所以可以先独得父母的宠爱很多年(虽然父亲重男轻女,但在没有儿子时,多少还是会把爱和资源投入到她身上的)。而她是有个哥哥,所以,她没有机会独得父母的恩宠,也许在父亲身上,连一点恩宠也得不到(不过,她应该有个很爱她的母亲或奶奶、外婆之类的角色,所以她还能给儿女爱)。
从她被父亲一声招呼不打,就直接嫁给她此前根本不认识的丈夫的事情来看,我们可以推断,她同样得不到父亲的尊重,而且很可能经常被父亲打骂,因此,才会在后来被丈夫打骂时,习以为常,不加反抗,甚至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因为她童年就是这么度过的,她父亲就是这样对待她的。所以,当她的丈夫,也常打骂她的时候,她特别相信:这就是她的命!
她不敢反抗的人,其实不是丈夫,而是父亲(很多懦弱的人,往往有个强势的父亲或母亲,在强势的父母面前,他们不得不懦弱。然后他们把与父母相处的模式投射到了其他关系上,于是,对别人,如同对父母一样,表现得很懦弱)。
当女儿认为这个家的生活很糟糕的时候,她却觉得哪里有那么糟啊,这就是生活啊。
四,反抗的原因
后来,在机场,当丈夫要女儿把吉他丢进垃圾桶时,她终于爆发了。因为这是女儿对梦想仅有的一点美好的寄托了。如果吉他也丢了,女儿的心,就彻底死了。她什么都可以忍,但女儿的命,是她的底线。
15年前,她抗争过一次,怀着大肚子连夜逃走,只为了保住肚里的女儿。不知道她流浪在外,吃了多少苦,才让女儿顺利诞生(这期间没有原生家庭的支持,否则丈夫不敢那样对待她)。如今,她不能看着女儿的心随这把吉他一起被毁。所以,她反抗了。
前面我们说过,她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有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她只是因为适应能力强和习得性无助,不敢抗争而已。如今,她一出手,就稳准狠地打在了丈夫的七寸上,让丈夫目瞪口呆、束手无策,她骄傲地拉着女儿和儿子的手,离开了这个早该离开的人。
她最后的抗争,虽然与女儿的启蒙有关(比如认识到他们生活的城市,其实只是地球上很小的一点;有律师帮助她离婚;女儿已经长大了等等)。但最重要的,也让我很觉得遗憾的地方是,她最初的抗争,和最后的抗争,都是为了女儿,而不是为了自己。
这固然是伟大的母爱,但也是很遗憾,因为她始终都没有学会爱自己。她不是没有自我的人,她只是习惯了呆在最卑微的位置。这样自然适应能力强,但却难以幸福。
五,给家长的启示
社会因素和童年经历,让她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所以不得不向现实投降,不得不对丈夫忍气吞声,她被逼成了适应性很强的人。
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适应能力强、耐挫力强,于是就给孩子人为制造挫折,进行“挫折训练”。这种思想和行为,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你希望你的子女,像这部电影的女主角的妈妈这样适应能力强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在《正是“挫折”损害着未成年人的道德》等多篇文章中,批判过这种“挫折教育”。
心理学家武志红,还有《当我遇见一个人》的作者李雪,也在其书中,用很多例子阐述了,一个人成年的经历,往往是童年的轮回(强迫性重复)。
《对生命说是》的作者,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如果有两个人追求你,一个人真心爱你,而另一个有种种问题且爱你并不够,你会选哪个?相信我,你会选后者。
为什么呢?因为你父母对你就是这个样子的,你认为这样才真实,这样才踏实。那种对你特别好的人,你会觉得不真实,因为你从来没有被父母这样对待过。你不敢相信真的会有人对你这么好。
因此,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想让你的女儿未来过得幸福,就一定要在女儿小的时候,给她创造宽松愉快,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别打骂她,别故意给她制造挫折,别让她觉得自己配不上美好的生活。否则,将来她遭遇了糟糕的爱情时,还会觉得,这就是“家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