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楚怀王即位之初,他祖辈交到他手上的是一个鼎盛的楚国,国力之强,令诸侯望而生畏。
楚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这些优势为楚怀王的统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是“手握一副好牌”。
而此时的楚怀王也颇有作为,任用贤臣,励精图治,并将东南小霸越国收入囊中,一时名声大噪,风光无两,可谓人生赢家。
从楚怀王上位之初的种种举措来看,这一时期的楚怀王确实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和军事眼光。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楚怀王的傲慢自负显露无遗,他开始昏招频出。
秦国要东出,势必要破坏齐楚强强联盟,于是张仪用计,以秦国六百里商於之地说服楚怀王与齐国断交。
楚怀王因贪图利益,果然中招,结果与齐断交后仅得六里土地。楚怀王气急败坏,不听陈轸劝阻,执意与秦国开战。
公元前312年,丹阳之战爆发,楚军惨败;楚怀王心有不甘,再次挑起蓝田之战,结果损失更加惨重。
经此两次大战,楚国元气大伤,但楚怀王似乎不懂得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道理,他不注重国家的恢复和发展,反而是贪图小利,在外交上更是朝三暮四,背信弃义,反复无常,时而联合,时而背叛,最后彻底激怒了齐、魏、韩等国。
楚怀王的种种举措,不仅损害的是本国信誉,更是激化了与邻国的矛盾,因为他打破了强国之间的这种微妙的平衡。
于是,同年,垂沙之战爆发,秦、齐、魏、韩四国组成联军攻打楚国,楚军大败,损失惨重,于楚国而已,无异于雪上加霜。
这场战役不仅暴露了楚国军事上的弱点,更显示出楚怀王外交政策的失败。至此,楚怀王手中的一副好牌,被他打得稀烂。
人总说:“吃一堑,长一智”,然而这句话用在楚怀王身上似乎不起什么作用,他硬是给世人上演了一出“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大戏。
公元前300年,秦国再次攻打楚国,楚国大败。面对多次战败,楚怀王深恐国家危难,便遣太子入齐为质,以期得到齐国的援助平息战乱。
公元前299年,也就是楚怀王第一次被秦骗后的13年,秦国再次攻打秦楚国,并掠取楚国八座城邑。
同年,秦昭襄王嬴稷写信给楚怀王,约他在秦国武关会面,说要和楚国重修盟好,归还楚国失地,并结为姻亲。
对于这次邀约,楚怀王很是为难,他收到信后非常犹豫,去,可能又会被秦国欺诈;不去,可能导致秦王发怒。
这时,楚国大臣昭雎极力劝谏怀王不要去:“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
但有人劝阻,却也有人劝行。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上前说:“怎么可以拒绝秦国的好意呢?”子兰不希望破坏秦楚现存的邦交关系,所以极力劝父亲前往秦国赴约。
结果,楚怀王又一次成功地避开了正确选项,前往秦国武关会盟,然而会盟不过是个幌子,实则是秦国的又一个陷阱。
待楚怀王到达武关,早已在那等待多时的秦兵立即关闭了武关大门,断了楚怀王回去的路,劫持其到了咸阳。并要求楚王以附属国的礼仪朝见秦王。
楚怀王大怒,后悔没有听昭雎的话,但却悔之晚矣!
此后,秦王逼迫怀王割让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楚王虽愚笨,却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严词拒绝了秦人的要求,于是秦人就囚禁了楚怀王。
为了应对秦国的威胁,楚国立太子为楚顷襄王。对此,秦昭襄王大怒,遂出兵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又掠取楚国十五座城池。
公元前297年,楚怀王寻得机会从秦国跑路,秦人察觉后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怀王想通过赵国或魏国回楚,然赵人不敢招惹秦人,所以拒绝接收楚怀王,可怜的怀王想逃去魏国,却被秦军追上,再次沦为阶下囚。
公元前296年,也就是楚怀王被劫持的第三年,怀王抑郁成疾,命丧咸阳,客死他乡。秦国把怀王的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至此,秦楚断交。
“善始者众,善终者寡”,楚怀王即位初期是有为之主,破魏败秦,灭越慑齐,可谓风光无限,那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楚怀王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的本性暴露无遗,使其在纷繁复杂的政局面前,屡屡犯下大错。
楚怀王轻信他国,怒动兵戈,反复无常,自私贪婪,最终四面树敌,招致夹击,让楚国大好局面毁于一旦,一副好牌被他打的稀烂,而他自己也落了个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