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济南的夏天来的晚,不过也是相对于近10年的天气来说的,记得我小时候,春天还是足量的,不像前几年,济南的春天也就是两周。
可能是那个钢厂搬走了,小区域气候也回复正常了吧。
近两年,创城的另一个成果,对我而言,就是以往铺满大街小巷的大排档不见了,街道上更整洁了,道路也更通畅了,城市里不再像以往,一到夏天,大街小巷全是各种烤串的气味儿。
前一阵子,还有人要给济南撸串儿出本书,上升到“文化”格调,幸好没被国家通过。
男女老少,大庭广众之下在路边呼三喝四,烤肉喝酒,车开不动,人挤不过,乌烟瘴气,人声鼎沸的环境,算的哪门子“文化”?给你审批通过了才怪!
不是不喜欢撸串,感觉谈到吃喝,这些都是比较私人的事儿,私人的事儿放在众目睽睽之下肆无忌惮的办,这不叫文化,这叫粗野,没文化。
还记得八十年代陈佩斯表演的烤羊肉串的那个小品,那夸张的表演,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烤羊肉串==新疆羊肉串,新疆几乎就是所有烤串的代名词啊。
先后去过南疆和北疆,见识过烤串故乡的手艺,才感觉到,真的是正宗。
南疆和北疆,烤串儿绝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9月2日,刚到巴楚县城的时候,刚出火车站,就有一家烤串的店,这家的烤串完全是用木头直接燃烧了烤的,不是用的木炭,火焰比较高,而且烟也比较浓,最让人瞩目的是两个巨大的肉串儿。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巨大”。
到底有多么巨大呢?
首先,他们用的不是济南这边的自行车轮辐条签子,而是一种扁扁的,宽度大概7毫米,长度接近1米的大铁签子,头部磨成了三角形,两侧看起来好像也比较薄,就跟一把开了刃的长剑。
签子很巨大。
然后,是肉块儿。
怎么形容呢?
目测一根签子上面串了10个肉块儿,每一个肉块儿有多大呢?
我比划了一下,一个肉块儿比一个普通的鸡蛋还大点儿。
所以如果一个鸡蛋有一两的话,这一个肉串儿上面的肉大概有1斤。
估计不止一斤,两斤都有可能。
吃这么一串儿大概得100块钱吧。
咱也不敢问,实在是没勇气问。
与南疆肉串儿的第一次邂逅,就只是惊鸿一瞥,却没能有进一步的亲密,但是对这个巨大的肉串儿,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心心念念的想要找机会品尝一番。
到了色力布亚镇不久,这个小村镇就被我们逛了个遍,惊喜的是,我在镇政府旁边发现了一家做这种巨大肉串儿的店铺。
到底多少钱啊,吃不吃得起啊?
心里那个忐忑和不安,以及憧憬和期待,让我在一番考虑后,拉着同宿舍的小孙一起去了那家店。
这里的肉串儿跟巴楚县城的略微有点区别,就是签子短了差不多一半儿,肉块儿也少了一半儿,只有五个。
迫不及待的要了两个,我跟小孙一人一个,紧张的等店家算账时,店家说出了一个让我目瞪口呆的数字:10块。
10块钱两个,差不多是两斤肉啊。
真心便宜啊。
不管了,反正买到了,就尝一尝吧。
一口下去,一股膻腥味儿,灌顶而来,太冲了,太腥了。
而且没有任何佐料,胡椒粉,孜然粉,全都没有,更别提咸味儿了。
就是纯肉,没有任何加工。
咬开看看吧,噻,更不敢吃了。
为啥,这肉串儿根本就没熟,或许这就是人家吃的熟度吧,只有表面一层浅浅的火烤的痕迹,里面根本就是生的。
这谁吃的下去啊。
从此对南疆的巨大肉串儿敬而远之,实在是无福消受啊。
不过想想也是,那么巨大的肉块儿,烤熟可不容易,难怪就是生的了。
一年以后,我调离了巴楚,来到了乌鲁木齐,住在八道湾一个叫做碱沟的煤矿小区里。
夏天到来之后,我终于遇到了能够吃一顿的烤串儿了。
一个维族大叔在桥上搭了一个烤肉串的架子,这个就完全是济南这边的样式了,长长的铁皮做的槽子,用木炭生火,偶尔也用无烟煤,签子跟色力布亚镇的样式基本一致,也是一把剑的形制,但是肉块儿就明显没那么巨大了,大概有三分之一个鸡蛋大,那也是济南的烤肉串儿没法比的尺寸。
肉明显是提前腌制过的,浓烈的肉香,加上孜然粉,辣椒粉,有的还有胡椒粉,弥漫在空气里,是那么的诱人。
几乎每周我都要买这家的肉串三四次,真的是太好吃了。
但是比较贵,三块钱一串,不过肉还是比较多,味道也能适应,真的是太正宗,太好吃了。
离开新疆大概10年了,每到夏天,我都会想起南疆和北疆的两种肉串儿。
南疆的肉串儿原始,粗犷,大气,但却是生人勿近,就如南疆的老乡一般,淳朴,实在,但是却不好沟通。
北疆的肉串儿,明显很符合汉族地区的大众口味儿,制作手法上也有明显的汉族处理肉串儿的手法痕迹,这也像北疆人,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之中,互相包容,互相提高,在保持本色的基础上逐步接受了汉族的一些先进的文化理念。
愿民族之间世代友好,长存共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