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本名叫《教育魅力》的书,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感觉这本书还是挺有魅力的,于是就忍不住点开读了起来。读了一部分内容才知道,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教师的魅力,以及教师怎样通过自己的魅力去教育和影响孩子。
对那些照本宣科以及会议调研性的东西,我并不怎么感兴趣。让我感兴趣的是古圣先贤们再教育的时候他们会展现什么样的魅力呢?
书中对孔老夫子的教育理论的介绍引起了我的兴趣。比如学思并重,启发诱导,以及教育品格的自觉性等等。
首先,学思并重。
很早就知道孔老夫子的这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这句话耳熟能详,但并没有理解它的意思。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就要知道学什么?比如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多闻多见等等,要多学习前人积累的经验,来扩大自己知识的来源。
其次还要知道思什么?这里的思,并不是指的胡思乱想,也不是根据某一件事情产生联想。而是思考你的所学、所见、所闻的东西,通过思考把这些学到的知识落到实处。
学和思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偏向某一个环节,也不能每一项都浅尝辄止,这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注重启发和诱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孔子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认为不管是传播知识还是培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教育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他还创造性地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浅近的事物阐发深刻的道理,灵活多变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最后,教育品格的自觉性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要提升的核心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自觉。而自觉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克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除了克己,还要力行。就是说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敏于事而慎于言”,“讷语言而敏于行”。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内省是个人成长最重要的部分。比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日三省吾身等等讲的都是在鞭策我们不要忘了内省。
培养人的自觉性的最终目的就是改过。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就要及时改过。这样做人们不仅不会嘲笑你,反而还会高看你!
以上三点是我感受到的孔老夫子最大的魅力,他的教育理论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社会,还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比如说学思并重,因材施教,以及克己、力行、内省和改过,都应是我们学习和做事的标准。
网友评论